逄迪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而英語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在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從閱讀教學模式著手,合理改進,對學生進行語篇解讀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本文就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高中英語教學中語篇解讀思維培養的意義,最終提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解讀思維培養的策略,希望能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語篇解讀? 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091-03
為順應當前教育環境的發展,高中階段英語閱讀課堂上,要重點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的開發以及培養,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尋找新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語篇解讀能力,同時合理地培養學生的語篇解讀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整體閱讀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如此,才能讓學生找到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去,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考試的過程中,閱讀理解的分值占據了總分的大部分,所以,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升而言極為重要。但目前,不少的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依然存在部分“刻板化”的閱讀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只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比較大的壓力,而且要真正提升他們的成績,也會存在困難。教師在教學改革與完善的過程中,必須要正視這一類型的問題,并選擇適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一)過于重視對文章的微觀解析
對文章的微觀解析是站在宏觀分析之上的,是以宏觀分析為基礎的對文章的細節解讀。毫無疑問,細節解讀確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但是在真正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不能夠過分地重視文章內的語言表層結構的解讀,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文章意義的把握。如果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對文章的微觀結構之上的話,縱使學生在教師教學以后,可以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那也沒有辦法去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內涵,更別說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相關的思維拓展內容,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并沒有什么好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并不是詞匯問題,而是難以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無法將稍長的文章變成一個有機整體,所以在實際的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就很有可能會丟失掉一些有用的信息,所以學習成績也很難得到提升。
(二)教學過程中缺乏對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學方法單一化,是限制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也是學生閱讀成績無法得到更好的進步的重要原因。在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方式相對單一,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閱讀內容教學,教師都是采用比較單一化的引導方式,以學生讀懂這一篇課文為主要目標,而不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最終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當教師不能夠根據文章的體裁以及文章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的時候,學生的閱讀思維模式就會固化,甚至會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不少的不良習慣,例如出現唇讀、指讀等狀況,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教師都不加以阻止,并及時進行正確閱讀方式的指導,最終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很難得到提升,嚴重限制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當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學生閱讀能力難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教材知識的灌輸之上,而作為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教學腳步前行,被動地接受這些教學內容,長此以往,學生無法沉浸在閱讀教學之中,無法對閱讀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逐漸產生厭倦感,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得到提升,從而對閱讀學習失去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會讓學生喪失閱讀訓練的機會,在課后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了事,失去了自主閱讀的動力,也很難提升閱讀成績。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解讀與思維培養的意義
(一)有利于助力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把握
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的過程中,要真正理解所閱讀的內容,就必須要對閱讀內容有整體的把握。英語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去吸收以及掌握閱讀的內容,并且在這過程中,需要獲取一定的信息,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閱讀內容的整體把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相關內容的講解時,需要讓學生先就課文的主旨進行探究,在了解以及掌握課文主旨的前提下,再對文章的感情基調進行理解,在長時間的類似訓練之下,學生有了良好的語篇思維的情況下,就可以迅速地抓住閱讀內容的主題,并以此主題為主要的閱讀架構,對閱讀內容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就在此基礎上,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所以,學生的語篇解讀和思維培養,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所閱讀的內容,也能夠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更加詳細的了解,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極為有利。
(二)有利于發展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多數是由教師去引導學生進行語篇的閱讀與分析,而作為學生,多數都是延續教師的思維,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這種閱讀只是簡單的復制教師的思維,而沒有獨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學生在閱讀教學結束以后,只是單純地對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語法和相關的句子有大致的了解,而通過閱讀進行學生的語篇解讀和思維培養的目標沒有達到,學生也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語篇思維,這種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除此以外,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相關的學習上獲取好的成績,在學生語篇思維沒有養成的前提下,也會讓學生去背誦某些知識,以此“應付”考試,所以學生的背誦以及記憶方面的負擔就會增加。毫無疑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的學生語篇解讀與思維的培養,確實能夠讓學生形成獨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也會逐步養成自己的閱讀技巧,在這些方法和技巧的幫助下,學生去理解閱讀內容也會更加簡單,與此同時,學生將語篇思維運用到實踐閱讀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學習英語,更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并且在更加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去學習。
(三)有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會形成固化思維方式,而且從文化與行為的角度來看,也有別于西方國家,因此,中西方學生思維模式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思維模式上的差異,會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困難,也會讓學生難以提取所閱讀的文章的主旨內容,最終導致學生的閱讀成績難以得到提升。而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語篇解讀與思維進行培養和鍛煉,這個過程,需要讓學生去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同時,也能夠打破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讓學生站在西方人的角度去閱讀文章,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而言有比較大的幫助,這也是學生英語成績提升的關鍵所在。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語篇解讀與思維培養的策略
(一)巧妙設置問題,突出教學重點
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語篇解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篇思維,這是高中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懂得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合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還必須要懂得將教學和新課標相關要求結合起來,多個角度提升學生的技能,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為了達到這一個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所閱讀的內容,為學生合理地設置問題,并且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梳理文章的整體思路。學生在閱讀時帶著問題去閱讀,就會對問題進行思考,并且在閱讀過程中提取閱讀信息,并回答與概括問題,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尋找閱讀重點的過程。從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比較常用的問題是導讀類型的問題,也就是教師在對文章進行教學以前,會根據課文內容以及課文主題,向學生提出一些指向性比較強的引導性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并學習課文。這對于學生理解全文意思,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而言有較大的幫助。
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中必修三“Green Livi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以前,就可以先提出幾個問題:“什么是綠色生活?綠色生活的方式有哪些?我們要怎么做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綠色生活?”等多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并且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對問題的答案進行簡要的概括,最終以抽查回答的方式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這種帶著問題閱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初步建立語篇解讀能力與思維模式的過程,學生也能夠根據文章的表達內容進行思維上的轉變,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必然會得到提升。
(二)創新閱讀教學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只是課堂知識轉移的一個形式,而語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是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那么課堂教學就會變得非常枯燥無味,學生也不再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其語篇閱讀能力與思維的培養也會受到阻礙。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可以嘗試采用多種類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使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閱讀的教學可以分為泛讀與精讀,兩個階段的閱讀活動可以有所區別,在泛讀的過程中,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并讓學生對其進行討論,探索文章的思路,對這思路有大致的了解。在精讀的過程中,可以開展集體性的閱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閱讀與思考,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篇思維。
例如,在北師大版必修一“Life Choices”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的前半部分,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所涉及到的生詞進行認識與熟悉以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對“人生抉擇”進行表達和合理的理解,然后再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解答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隨后,可以讓學生就“我的人生抉擇”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并且將自己寫的文章和課本上的文章進行對比,采用對比閱讀的方式,找出自己所寫的文章和課文之間在語篇結構和語篇思維上的區別,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將這些語篇思維用到閱讀中去,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閱讀與寫作結合,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并非獨立而行的,而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語篇解讀能力和語篇思維的過程中,也要適當地采用合理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與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并且在發展學生的語篇解讀與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以此確保學生能夠在英語這一學科上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疏通文本大意,并且帶領學生劃分文本結構,掌握了重點語法以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結合教師教學的內容,歸納出文本的主題,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語篇思維的培養。此外,在歸納主題以后,教師可以以這一主題作為寫作的主題,讓學生運用所教學的內容,就某一主題進行寫作,這樣一來,既能夠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能夠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英語語言在結構上和漢語言之間的區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的教學過程也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文章的創作之中,讓學生慢慢地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以此確保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提出合理的問題進行引導,也要創新教學方式,并且將讀寫進行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語篇解讀與思維的培養,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洪梅玲.以高中英語話題語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探究[J].校園英語,2021,570(26):135-136.
[2]甘一琦.高中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路徑探究[J].英語教師,2020,20(18):152-154.
[3]張瑩.語篇分析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智力,2020(1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