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雙群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河南 漯河 462300)
2019 年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1],《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 中明確指出: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推行課程思政[2],都被作為職業教育課程構建的規范設置標準。為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政策,各高職院校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3]、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共建實驗實訓基地、堅持以賽促教、實行課證融合等[4-5]。食品微生物檢測是食品鏈安全控制中的傳統監控點,與理化檢驗、感官檢驗構成食品檢驗三大崗位技能。2019 年5 月20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35 年,基本實現食品安全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6],由此可見,食品微生物檢測崗位涉及千家萬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課程立足食品檢驗檢測、食品品質控制等工作崗位,服務于食品安全國家戰略,緊跟行業技術發展,培養從事食品微生物檢測工作的“有德、有技、有為、有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創新創業型復合人才。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通過多年的職業教育實踐,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中標食品檢測實訓基地、大匠烘焙實訓基地、生功能食品實訓基地、大樹固體飲料實訓基地等4 個食品相關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形成了專業共建、教材共編、課程共擔、師資共享、基地共用的“五共”育人模式。學校內擁有中國食品工業“產學研轉創”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河南省省級實驗室—中原食品實驗室和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形成了“產學研轉創”育人環境。為“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的“五崗六融”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為食品檢驗、農產品檢驗等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以微生物學為基礎,強化實踐與運用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學生綜合能力和崗位需求匹配度低,就業穩定性低,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脫節等問題,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依托學校“產學研轉創”育人環境,充分利用學校、企業、平臺、行業協會等多元育人環境中的資源、專家、技能人才等優勢,緊跟時代發展,精準把握政策導向,重組課程模塊、優化教學內容、組建師資團隊、改進教學方法、構建考核體系,實現教學全過程學育融通、理實融通、崗課融通、賽教融通和課證融通并舉,學生實踐過程“知崗-跟崗-頂崗-愛崗-講崗”五階遞進,打造“食品微生物檢驗”“五崗六融”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檢為準。食品微生物檢驗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立德樹人為主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精神教育有機融入“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考核體系,融入師生頭腦,運用在教、學、做全過程,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培養學生樹立食品安全社會責任感,強化遵紀守法的法治意識,培養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恪守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培養團結協作、愛崗敬業職業精神,培養創新意識,激發科技報國志向,培養“厚德尚藝精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
打破常規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分離的教學模式,結合企業需求,采用項目化教學,重組課程內容,把握“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遵循“育訓結合、德技并修”指導思想,依據“價值引領、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問題探究、成果轉化”教學過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做中學、學中做”的“拋錨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在實訓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更是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踐行。
漯河作為食品名城,有近7 000 家食品企業,以達到2 000 億級食品產業集群規模,通過對100 家包含規上企業在內的食品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把握食品企業微生物檢驗崗位項目需求,確定食品微生物檢驗教學項目。依托校企共建中標食品檢測實訓基地、大匠烘焙實訓基地、生功能食品實訓基地、大樹固體飲料實訓基地等4 個食品相關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及學校內擁有中國食品工業“產學研轉創”融合發展示范基地、河南省省級實驗室—中原食品實驗室、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試基地和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進行真實檢驗環境跟崗、頂崗實踐教學,無縫對接食品企業微生物檢驗崗位需求。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新時代賦予青少年的新意蘊,有利于健全學生人格、彰顯高校擔當和促進行業發展,將創新思維、創業思維有機融入“食品微生物檢驗”教學全過程,利用出彩云平臺,培養學生樹立守正求變的創新創業意識。
將“以賽代考”融入課程評價體系,舉辦校級技能大賽,鼓勵學生參加微生物檢驗相關的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如“1+X”糧農大賽和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技能大賽等。培養學生規范操作、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塑造學生生物安全意識、培訓生物安全操作技能,養成科學處理數據、實事求是的態度,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食品微生物檢驗”作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的核心內容,以行業認證和素養要求為目標融于教學內容,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7]。將“以證代考”納入課程評價體系,重組課程模塊,將食品合規管理、食品檢驗管理、糧農食品安全評價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特色證書等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豐富專業課程內容,提高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分析100 份食品微生物檢驗相關崗位調查表發現,89%的企業希望員工到崗就能直接上崗,甚至有小部分微型食品企業(14%)由于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微生物檢驗崗位崗前培訓,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培養的微生物檢驗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獨立檢驗、分析檢驗的能力。“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采用學習過程“知崗-跟崗-頂崗-愛崗-講崗”五崗遞進的模式,培養學生“厚德 尚藝 精技”的品質。“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采用校企雙導師共同授課模式,在微生物檢驗實訓室和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進行崗前認知培訓,在微生物檢驗實訓室完成基礎操作;在中標食品檢測等實訓基地、漯河市食品產業公共研發平臺進行跟崗、頂崗綜合實訓;河南省食品實驗室讓學生把握食品檢測科技前沿,學習院士、博士的科研精神,形成高層次的職業理想和追求;通過多元環境營造的氛圍培養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通過學生講崗、多元評價實現學生檢測能力質的飛躍,使學生畢業后就能零距離上崗。
按照“五崗六融”教學模式的要求,實施“拋錨式”教學方式。堅持“育訓結合,德技并修”,結合“學育融通、理實融通、崗課融通、學創融通、賽教融通和課證融通”整合課程內容,歸納出崗前培訓、基礎操作、綜合實訓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 個模塊,教學過程充分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要求、新規范、新標準,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前、課中、課后“開、學、懂、整、理、做、評、拓”八環相扣教學法。學生通過“知崗-跟崗-頂崗-愛崗-講崗”實踐路徑實現畢業后“零距離”上崗。
“五崗六融”教學模式實施路徑見圖1。

圖1 “五崗六融”教學模式實施路徑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持“育訓結合、德技并修”,確定以保障食品安全為中心,價值引領、任務驅動為兩翼,“知崗-跟崗-頂崗-愛崗-講崗”五階遞進的“1+2+5”課程思政建設體系。通過微課、案例、科學家的故事等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客觀理性分析的能力。例如,用案例“新冠病毒的危害”“進口食品發現新冠病毒事件”,培養學生養成生物安全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用“智能化快檢技術助力2022 年冬季奧運食品安全”培養學生國家榮譽感,樹立民族自信。通過視頻介紹“顯微鏡的發展歷程”培養學生善于發現、鍥而不舍、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等。
食品微生物檢驗團隊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充分發揮國家萬人教學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由企業高技能人才、德技雙馨教師共同組成一支思想政治立場堅定、技能過硬的老、中、青梯隊合理的教師團隊。重視課程思政建設,定期培訓,強化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鼓勵專業教師雙肩挑,提升青年教師專業技能,提高教師對微生物檢驗的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的把握能力,鼓勵教師參加相關認證考評,使團隊成員100%為雙師型教師。
依據“價值引領、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問題探究、成果轉化”教學思路,依托“育訓結合、德技并修”教學理念,利用出彩云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拋錨式教學。在教學過程實施課前開任務、課中“學方法、懂理論、整器材、理過程、做檢驗、評效果”六環相扣、課后拓視野的“三段八環”教學路徑(見圖2),培養學生“食品安全、社會責任”“遵紀守法、法律意識”“誠實守信、職業道德”“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團結協作、創新創業”意識,將學生培養成“厚德尚藝精技”的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者和踐行者,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圖2 “三段八環”教學路徑圖
“三段八環”教學路徑圖見圖2。
為實現學生畢業后零距離上崗的目標,以“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提升”理念為引領,建立學習過程“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學、企業評技”,教學過程“學生評教、同行評課、專家評質、企業評技”的多元評價體系。進行多維度、多層次考核,將職業素養考核作為重要考核因素融入考核過程,采用“知崗過程考核+跟崗過程考核+頂崗過程考核+講崗考核+以證代考+以賽代考”的多維度考核方式。
通過在“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穩步扎實的推進“五崗六融”教學改革,畢業后學生獲得微生物檢驗相關等級證書比例達到100%。其中,“1+X”糧農食品安全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達93%以上。近年來,學生在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微生物檢驗賽項取得了優異成績,榮獲全國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一等獎1 項,優秀獎1 項。通過“五崗六融”模式改革與實踐,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檢測技能快速提升,能力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實現零距離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