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平,郭榮芳,鄭海英
(鶴壁市人民醫院,河南 鶴壁 45803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由于肥胖、高脂血癥等引起的肝實質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貯積的病理性肝臟疾病。NAFLD 易引起血糖代謝異常,最終導致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的發生。常規教育可緩解慢性NAFLD 合并DM患者的血脂代謝紊亂,但患者依從性不高,血脂水平改善效果不佳。研究表明,教育模式可調節慢性NAFLD 合并DM患者的血糖異常狀態,提高生活質量[1]。本研究旨在探究同伴教育對慢性NAFLD 合并DM患者糖脂代謝及自我效能感(GSES)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94 例慢性NAFLD 合并DM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干預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7 例,男25 例,女22 例;年齡30~54(42.36±6.23)歲;DM病程1~3(2.63±0.12)個月;NAFLD 嚴重程度為輕度24例,中度13 例,重度10 例;觀察組47 例,男24 例,女23 例;年齡32~56(44.27±9.15)歲;DM 病程1~3(2.45±0.23)個月;NAFLD 嚴重程度為輕度21 例,中度14 例,重度12 例。兩組患者在NAFLD 嚴重程度、DM病程等方面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組間可比(P>0.05)。經B 超、CT 等檢查納入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更新版)》[2]NAFLD 的診斷標準,并伴有DM。排除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認知障礙。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兩組均行控制血糖、調血脂等對癥支持治療。
1.2.1 對照組 行常規教育。給予患者高纖維高蛋白膳食指導,普及慢性NAFLD 及DM相關知識,囑患者遵醫用藥,宣傳康復運動方式,注意預防并發癥等。
1.2.2 觀察組 行基于同伴教育模式下的運動訓練。a)成立同伴教育互助小組,選取3 位文化程度高者分別作為1 名大組長和2 名小組長,余44 位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22位,由2 名小組長帶領。舉辦同伴教育知識講座,50 min/次,1次/d,持續1 周。b)專業醫師授課,講解同伴教育、慢性NAFLD及DM相關知識,小組間互相監督交流。講座結束后,在醫務人員輔助及組長帶領下,組員行自我管理。c)定期舉行同伴教育活動:由專業醫師及相關醫務人員擬定同伴教育線下活動主題,然后將具體方案發放給3 名組長,小組長帶領組員互相溝通,由疾病恢復狀態良好的患者分享其自身的糖脂控制經驗以及體會,交流內容主要包括合理用藥、飲食控制、足部護理、運動、戒煙酒經驗及血糖監測等,幫助組員形成正確的行為生活方式;同時建立同伴微信交流群,大組長囑小組長負責將各自組員拉入微信交流群,通過交流群進行溝通聯系,小組長了解各組員的糖脂控制情況、心得體會,組員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細心的組員可及時發現狀態不佳的患者,由疾病恢復狀態良好的患者主動向狀態不佳者分享其相關經驗,以鼓勵患者,樹立信心。線下活動1-2h/次,1 次/2 周。每次線下活動均有1 名具有相關經驗的醫務人員全程參與,大組長詳細記錄每次活動的內容和發現的問題,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和醫務人員進行溝通解決。d)運動訓練:①運動方式:患者自身機體狀態、興趣以及個別喜好受場地限制等,選取適宜的有氧運動,如步行、快走、慢跑、競走、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跳繩等;②運動強度:以心率表示運動強度,本實驗研究采用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強度,靶心率范圍為靜息心率+40%儲備心率~靜息心率+60%儲備心率(儲備心率=最大心率- 靜息心率;最大心率=207-0.7×年齡;靜息心率為3 次靜息狀態下的心率平均值);③運動時間:0.5~1h/次;④運動頻率:對患者當前運動標準進行確定,即在運動時心率加快,呼吸不急促,且可持續運動25~35min,有少量出汗,但自覺不吃力,運動3~5 次/周,第2 次運動前不感到勞累。每個月根據患者體力活動調整運動強度。在運動訓練期間,應避免高脂高膽固醇飲食,注重高蛋白、高纖維飲食,戒煙酒。遵循循序漸進的運動準則,以不感覺疲勞為度,運動前檢查鞋內和足部情況,餐后1h 運動,并監控血糖。⑤運動監督:建立電子運動打卡表,患者運動后及時記錄并上傳打卡表至微信交流群,以督促患者堅持運動。
兩組均持續干預8 周。
糖脂代謝和肝功能:于干預前、干預8 周末同時間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mL,3000r/min 離心8min,分離血清,采用日本東芝8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FBG)、總膽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
GSES: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評估干預8 周末兩組患者的GSES,包括血糖監測、規律鍛煉、高低血糖處理、飲食控制和遵醫囑服藥5 項,每項分數5~25 分,分數越高代表GSES 越強。
按照SPSS23.0 統計學軟件行數據分析,以±s代表計量資料(糖脂代謝,肝功能,GSES),采用t 檢驗,以%代表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 決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糖脂代謝、肝功能比較(±s)mmol/L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糖脂代謝、肝功能比較(±s)mmol/L
注:1)與同組干預前比,P<0.05;2)與干預8 周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FBG對照組干預前7.82±0.91干預8 周末7.43±0.821)觀察組干預前干預8 周末7.83±0.87 6.45±0.761)2)TC 7.05±1.13 4.73±0.541)7.03±1.16 3.52±0.531)2)TG 3.81±0.89 2.13±0.351)3.82±0.87 1.24±0.311)2)ALB 28.64±4.87 36.93±4.721)28.63±4.89 45.64±5.261)2)AST 78.23±9.74 51.25±7.261)78.21±9.78 35.91±7.121)2)ALT 69.87±11.75 48.13±7.811)69.85±11.79 31.25±7.241)2)TBiL 21.79±6.82 18.12±2.341)21.78±6.84 13.65±2.271)2)
表2 兩組干預8 周末GSES 比較(±s)分
表2 兩組干預8 周末GSES 比較(±s)分
組別血糖監測 規律鍛煉對照組 13.94±2.85 15.29±1.83觀察組 21.17±2.53 21.84±1.26高低血糖處理14.86±3.24 20.93±3.57 t 值P 13.01<0.05 20.21<0.05 8.63<0.05飲食控制15.14±2.16 21.56±1.35 17.27<0.05遵醫囑服藥14.93±3.15 20.87±2.61 9.95<0.05
目前,臨床上多以常規教育干預慢性NAFLD 合并 DM患者,可控制高血糖,但患者的GSES 較差。書面宣傳等常規教育,患者飲食調控及遵醫用藥意識較薄弱,糖脂代謝水平改善程度較差。而基于同伴教育模式下的運動訓練以患者為中心,成立互助小組,邀請疾病恢復狀態良好的患者參與經驗交流,其心得體會的分享更易引起組員之間的共鳴,促使患者意識到飲食控制、運動等對糖脂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其控制高熱量食物攝取的信心;且利于組員間正確的行為生活方式的形成,可提高患者臨床配合度,加之電子打卡表的制定,可增強患者堅持運動的毅力,提高機體新陳代謝,避免脂肪過多堆積,促進多余血糖向糖原及非糖物質轉化以抑制體內血糖異常升高[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8 周末血清FBG、TC、TG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基于同伴教育模式下的運動訓練調控糖脂代謝。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8 周末血清AST、ALT、TBiL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ALB 水平及GSES 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基于同伴教育模式下的運動訓練可調節肝功能與GSES。常規教育采取的干預模式較為單一,沒有監督及自我激勵的機制,導致肝功能與自我效能水平調節不明顯。而基于同伴教育模式下的運動訓練確定運動方式、強度、頻率,避免盲從性,電子打卡表的建立,則增強患者自律性,使其形成規律性鍛煉,改善GSES;且運動監督使得組員間彼此約束,確保運動的順利進行;通過同伴交流活動使患者樹立疾病控制干預的正確認知,且疾病恢復狀態良好的患者更具有號召性,其經驗分享強化組員對戒煙酒,飲食控制等認識,使得患者對自身行為規范的管理更為嚴格,避免因長期酗酒引起的肝臟脂肪代謝紊亂,避免轉氨酶異常升高,最終改善肝功能[4,5]。
綜上所述,基于同伴教育模式下的運動訓練對慢性AFLD合并DM 患者可改善GSES,調節糖脂代謝,改善肝功能,療效優于常規教育,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