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玲
(南陽豫西健和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機械通氣是ICU 重癥患者呼吸功能衰竭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由此引發的并發癥較多,臨床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較為常見[1,2]。VAP 增加了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造成拔管困難,甚至部分患者由此喪失了生命[3]。可見,對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至關重要,尤其是ICU 重癥機械通氣患者。本研究運用針對性護理干預預防VAP 的發生效果滿意,現報導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南陽豫西健和醫院62 例接受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按護理方法隨機均為對照觀察兩組。納入標準:均有機械通氣指征者[4];排出氣道分泌物異常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取得家屬同意。排除標準:中途退出研究中;合并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合并半年內有消化道穿孔者;中樞性衰竭者。對照組年齡45~73(61.35±2.47)歲,男:女比18:13,神經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有機磷農藥中毒分別為5 例、7 例、12 例、7 例,有創呼吸機與無創呼吸機比為11:20。觀察組年齡45~72(60.34±2.78)歲,男:女比17:14,神經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有機磷農藥中毒分別為7 例、6 例、13 例、5 例,有創呼吸機與無創呼吸機比為12:19。經SPSS20.0 軟件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常規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包括:a)落實無菌操作:除做好器械、環境消毒按無菌要求操作外,在與患者接觸前、侵入操作前也應做好手消毒、佩戴口罩、無菌手套,穿防護服、帶防護面屏或防護眼鏡、同時嚴禁一次性器械重復使用,限制病房探視患者的人數、時間。b)體位護理:以患者舒適度為宜,適當抬高床頭、頭部300~450,以減少胃內食物的滯留促進消化和避免反流和誤吸現象發生[4,5]。同時將雙下肢抬高,避免壓力性損害。c)吸痰護理:對于排痰困難的患者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手法排痰、霧化吸入排痰、加強濕化排痰等。有創呼吸機患者給予按需實施氣道內吸引,每2h 通過肺部聽診等方式評估一次氣道內吸引指征。加強氣道溫濕化,Y 型管溫度控制在34℃~41℃之間、相對濕度在100%,每隔6~8 測量一次氣囊壓,使其維持在25~30cmH2O,在吸痰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根據人工氣道的型號選擇適宜型號的吸引(吸痰)管,吸引(吸痰)管管道外徑不超過人工氣道內徑的50%。使用有側孔的吸引(吸痰) 管,吸引負壓控制在-80~-150mmHg(約-11~-20kPa),吸引前后給予30~60s 純氧。d)口腔護理。口腔護理前,先對患者是否有出血、發紅等口腔疾病進行評估,然后進行口腔清潔。無創機械通氣患者先用牙刷刷洗后,用酸酸氫鈉對口腔沖洗,最后擦試。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口腔護理每6~8 小時進行一次,由兩名護理人員完成,除了評估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還要評估氣管插管有無移位及氣道通暢情況,操作時保持氣管插管末端至門齒的距離不變,最后要評估機械通氣的潮氣量、氣道壓力、報警限等參數。e)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嚴重程度給予對應干預,交流方式應通過語言與非語言結合,必要情況下聯合家屬參與對患者的鼓勵,讓患者對呼吸治療方法、目的有正確的認知,以提高配合度、實現早日脫離呼吸機。f)健康教育。告訴患者家屬患者的病情,呼吸機的作用,配合事項、并發癥等。當患者神志清醒時,應向患者明說機械通氣的目的、配合事項。g)呼吸機管道護理?;颊呤褂煤粑鼨C前,經兩名護理人員共同確認呼吸機管道暢通;在使用中觀察管道有無漏氣、有無脫落,確保呼吸機通暢,固定牢固;檢查濕化槽內蒸餾水的溫度與容量,冷凝水等;如患者在改善體位,叩背時,應由專人管理管道,確保管理固定牢固,通暢;按規定頻次更換呼吸機管道、呼吸機接口等。h)營養支持。對于ICU 重癥患者應定期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給予腸道營養支持,最常用的是鼻胃插管,必要是聯合腸道外支持,盡量規避不良反應的發生,縮短撤機時間。(9)撤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評估呼吸機撤離時間,按呼吸機撤離指征撤離呼吸機,撤離后應監測呼吸恢復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住院時間、VAP 發生率及VAP 病死率。記錄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包括PaO2(動脈血氧分壓)、SaO2(血氧飽和度)及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研究數據運用SPSS 20.0 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計量資料行χ2、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VAP 發生率等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
機械通氣在改善ICU 重癥患者的通氣障礙的作用顯著,但由此引發的常見的嚴重的VAP 不可忽視,致死率在40%左右,VAP 的發生率是有創機械通氣氣道切開、通氣時間、抗生素使用、患者的體質、患者意識狀態等多因素的結果。多項研究表明,護理可減少VAP、降低VAP 致死率。ICU 重癥患者的機械通氣患者,受疾病、環境、呼吸機等影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如不配合治療,呼吸機依賴等;受高分解代謝影響,易出現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則會出現代謝障礙和臟器功能異常,最終影響撤機時間及患者的預后。護理人員因擔心氣管插管位置變更,口腔護理是護理的難點。
本次研究中給予ICU 重癥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從落實無菌操作、體位護理、吸痰護理、口腔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呼吸機管道護理、營養支持、撤機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在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住院時間都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且VAP 發生率、病死率發生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的血氣指標水平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針對性護理可促進血氣指標恢復,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達到預防VAP和發生。這是因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將護理人員、患者、環境與器械進行了有機的組合,將可能發生VAP 的因素進行了一一干預。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是促進血氣指標恢復、縮短治療時間,預防ICU 重癥患者VAP 發生發展的重要舉措,可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