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璐
(南陽市中心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是診斷耳鼻喉科疾病的常用方式,內窺鏡作為重要的光學設備的,檢查時需要將其深入患者病灶位置,進而為患者帶來極為強烈的不適感,導致患者出現不配合檢查的情況。因此,在檢查時應重視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提高患者依從性[1,2]。基于此,本研究以做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200 例患者為例,討論耳鼻喉內窺鏡檢查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總結如下。
選擇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期間在南陽市中心醫院做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200 例患者,依照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00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59:41,年齡均值(41.38±5.69)歲;對照組男女比例64:36,年齡均值(41.53±5.47)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的比較,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常規護理,檢查之前完成儀器設備的調試工作,引導患者采取正確體位,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的各項注意事項。明確患者既往病史情況,并在完成檢查之后,將檢查結果及時告知患者。研究組增加人文關懷護理,包含如下方面:首先,健康宣教。在檢查之前,將耳鼻喉內窺鏡的檢查要點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對檢查環節一無所知,同時需要將患者在受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身體反應提前告知,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3]。其次,心理護理。一些患者對于耳鼻喉內窺鏡檢查帶來的痛苦心生恐懼,容易積累較多焦慮情緒,并在檢查過程中遷怒于護理人員,因此應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過程中需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和情緒變化情況,保持耐心的態度,解答患者的各類問題。并告知患者醫護人員的專業性,建立患者高度信任感[4]。另外,檢查操作方面,護理人員應避免動作力度過大,防止為患者帶來強烈的不適感。若患者因打噴嚏、咳嗽等身體反應耽誤檢查,應對患者保持理解,不能表現出強烈的不耐煩情緒。同時提醒患者深呼吸,轉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保持身體放松狀態。最后,在完成檢查之后的20min 時間內,應觀察患者是否有眼部腫脹等不良反應,并安慰患者不良反應屬于正常現象,不用格外擔心。
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患者焦慮情緒,分數在7 分以下,無焦慮;分數介于7~14 分之間,存在焦慮情緒;分數介于15~28 分,存在明顯焦慮情緒;總分超過29 分,有嚴重焦慮情緒。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患者抑郁情緒,總分低于7 分,即為正常;分數介于7~17 分,可能存在抑郁表現;分數介于17~24 分之間,即存在抑郁表現;分數超過24 分,即存在嚴重抑郁表現[5]。護理質量。采用問卷評估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包括健康教育、服務態度、護患溝通、問題解答等方面,單項滿分30 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高。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滿分100 分,超過90 分為十分滿意,61~89 分為比較滿意,低于60 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本組研究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表1 兩組HAMA 和HAMD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HAMA 和HAMD 評分比較(±s)分
注: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對照組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干預前干預后HAMA 評分22.35±4.26 15.32±2.401)22.19±3.48 10.44±2.511)2)HAMD 評分20.16±3.59 16.34±2.481)19.94±2.65 11.24±2.501)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分組例數對照組100研究組100 t 值P健康教育17.56±2.54 25.16±3.21 18.65<0.05服務態度16.58±2.85 24.69±3.11 19.22<0.05護患溝通15.69±2.40 23.32±2.54 21.83<0.05問題解答14.20±3.82 24.75±4.16 18.68<0.05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耳鼻喉內窺鏡在耳鼻喉科疾病的診斷中十分常見,當前也是首選診斷方案。但由于耳鼻喉內窺鏡診斷屬于侵入式操作,檢查時會觸碰患者組織器官,很容易令患者感到疼痛或不適。一些反應強烈的患者,也可能影響自身正常呼吸,感到嘔吐或惡心,而且如果內窺鏡破壞組織皮膚,也有一定概率引起感染,為患者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3]。臨床經驗表明,很多患者在接受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時,都會出現強烈的不適現象,導致患者精神緊張,甚至在檢查過程中亂動,耽誤正常檢查流程的進行。由此可知,只關注檢查過程本身,而忽視對患者心態、檢查依從性的關注,也會對正常的檢查過程,以及最終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造成較大干擾[1]。相較之下,人文關懷作為護理理念的一種,可以以患者為護理核心,增加護患溝通交流的同時,展現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愛護。檢查前的健康教育,可以避免患者對檢查過程一無所知,增加對檢查過程的了解,使患者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過程中的人文關懷,聚焦于護理人員的動作上,應在保證規范操作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患者舒適度要求,防止因為動作過于粗暴,影響正常檢查。檢查之后對患者的各類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同樣可以彰顯護理人員的專業性,并且通過提醒患者適當正常的不良反應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方式,也有助于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兩組患者HAMA 和HAMD 評分比較護理前均有下降,組內比較差異明顯(P<0.05),研究組HAMA 和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經過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患者可建立對內窺鏡檢查流程和不良反應的基本認知,消除護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最大程度提高護患配合度。研究組患者健康教育、服務態度、護患溝通、問題解答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健康教育的影響下,患者可減少對護理干預措施的誤解,增強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因此在提高了解水平基礎上,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認同度更高,護患溝通更順暢。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5.50%,高于對照組的74.25%(P<0.05),護患之間配合更流暢,患者對護理人員信任感增強,因此滿意度也更高。總體而言,研究提示人文關懷價值顯著,值得臨床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針對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效果明顯,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增強護理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