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開封市中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elvic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女性患者盆底組織由于妊娠、分娩、創傷等因素導致盆底肌肉牽拉、移位或損傷,盆腔無法維持正常的結構和功能的疾病。相關研究顯示,產婦PFD 發病率約為10%~30%左右[1]。女性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分娩,其臨床表現為子宮陰道脫垂、尿急、尿頻、尿失禁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報道稱,中醫聯合針灸手法按摩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效果顯著[2]。因此,本研究選取90 例氣虛型產后PF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索中醫護理聯合針灸手法按摩對產后盆底肌的恢復效果,為后期中醫護理結合針灸手法按摩在臨床中廣泛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開封市中醫院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90例氣虛型產后PF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氣虛型產后PFD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婦產科學》[3]有關PFD 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中陰挺氣虛證辨證標準;年齡為20~40 周歲的單胎初產婦;之前從未接觸過有關盆底肌康復訓練;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嚴重器官性疾病者,合并盆腔炎、陰道炎或宮頸炎等炎性疾病者;婦科腫瘤者;依從性差或有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自愿參加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患者年齡20~40 歲,平均(28.08±8.42)歲;病程3~6 周,平均(3.51±1.46)周。按護理方法分為常規護理組和中醫護理組,每組各4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比對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護理組:對PFD 患者進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相關疾病的知識宣講、基礎的用藥指導及日常的飲食等。中醫護理組:采用中醫護理聯合針灸手法按摩進行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盆底肌康復訓練:首先向PFD 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明確盆底肌康復訓練的優勢之處和其存在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后,對患者盆底功能進行評估,根據盆底功能的評估結果和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給出訓練方案,訓練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復情況調整訓練的時間和頻率。叮囑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時,吸氣努力保持肛門處于收縮狀態5s 后呼氣放松肛門,2 次/d,每次15~20min。b)針灸:參照《石學敏實用針灸學》選擇足三里、三陰交、氣海、子宮等作為主穴。針灸時患者取仰臥位,取用75%酒精棉球對針刺部位進行消毒,應用0.35mm×40mm針灸針進行針刺。每次針灸的留針時間為30min,3 次/周,持續針灸1 個月。c)穴位按摩:按摩時患者取屈膝左側臥位,選擇八髎穴、三陰交及會陰穴作為按摩穴位,護理人員需對準穴位由輕到重進行按壓,直到患者感到局部有輕微的痛感為止;每個穴位按壓30 次后結束。d)中醫情志護理:PFD 患者通常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多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態,遇到心情低落、精神較差的患者時多進行溝通,溝通時牢記“悲傷肺、恐傷腎、悲勝怒、喜勝悲”的原則[5],幫助患者理性的接受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建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持續觀察4 周。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排尿情況、盆底功能情況、負面情緒和護理滿意度。排尿情況:按照《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中相關標準進行評估,總分為0~5 分,得分與排尿情況呈反比。盆底功能情況:采用盆底功能障礙簡表(PFDI-20)[6]進行評估,總分0~80 分,得分與盆底功能障礙呈正比。負面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得分與焦慮程度呈正比。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 個指標,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 時代表研究所得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排尿評分、PFDI-20 評分、SAS 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排尿評分、PFDI-20 評分、SAS 評分比較(±s) 分
注:1)與護理前比較,P<0.05;2)與護理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常規護理組 護理前護理后中醫護理組 護理前護理后排尿評分2.74±0.41 2.29±0.201)2.89±0.30 2.21±0.181)2)PFDI-20 評分65.09±13.43 56.54±10.461)66.14±12.58 51.81±9.691)2)SAS 評分56.81±6.80 49.34±7.251)57.49±5.21 43.61±6.461)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依據PFD 的癥狀和體征,其屬于中醫學“陰挺”“陰脫”范疇。《醫宗金鑒》記載:“婦人陰挺,或因胞絡傷損,或因分娩用力太過,或因氣虛下陷,濕熱下注,陰中突出一物如蛇。”明確說明婦女產后發病原因與氣虛有直接關聯。產婦生產后,極易氣血兩虛,其治療原則是調補肝腎、益氣固脫。本研究中,針灸治療PFD 選擇的主穴位是足三里、三陰交、氣海、子宮等穴,針刺上述穴位有補中益氣、調補元氣、通利下焦之效。本研究中還采用了穴位按摩和中醫情志護理干預PFD 患者,選擇八髎穴、三陰交及會陰穴作為按摩穴位,通過按摩有固本培元、健脾理氣之效。中醫情志護理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感知患者此時的想法,通過心理干預或是聽音樂等方法緩解其負面情緒[4-5]。
本研究顯示:護理后,排尿評分、PFDI-20 評分、SAS 評分改善顯著,與常規護理組相比,中醫護理組排尿評分、PFDI-20 評分、SAS 評分更低。提示護理PFD 患者時選擇中醫護理聯合針灸手法按摩護理模式整體效果更好,盆底肌康復訓練、針灸、穴位按摩等方法可以顯著改善PFD 患者排尿功能,促進盆底功能的恢復,情志護理對改善PFD 患者的負面情緒也有顯著效果。中醫護理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組,說明中醫護理聯合針灸手法按摩護理模式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采用中醫護理聯合針灸手法按摩護理可以明顯改善PFD 患者排尿功能,促進盆底功能的恢復,同時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獲得眾多患者的一致好評,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