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是早期宮頸癌主要治療方式,手術作為強烈應激源,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情緒,加之患者對疾病認知不佳,手術期間麻醉、手術操作以及對手術會進一步加重患者麻醉恢復期焦慮情緒,影響后期患者麻醉恢復以及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1]。目前臨床上主張通過改善患者對于疾病認知,緩解麻醉恢復期情緒,進而改善患者麻醉恢復質量并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2]。虛擬現(xiàn)實技術具有立體化、多感化、沉浸化、可視化以及交互化等多種特點,體驗者多種感覺與虛擬現(xiàn)實技術形成三維虛擬世界交互而獲得接近現(xiàn)實感知體驗[3]。本研究旨在探究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價值,為后期其在手術患者圍手術應用提供參考意見。
選擇2019 年3 月~2020 年6 月期間收治107 例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同意參與研究,研究進行符合《赫爾辛基宣言》中倫理學標準。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依據(jù)近似1:1 比例分為兩組,研究組55 例,應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輔助健康宣教,而對照組52 例,應用術前口頭告知方式進行健康宣教。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各項資料之間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在手術前應用以口頭告知方式進行健康宣教。研究組在手術前以虛擬現(xiàn)實技術進行健康宣教,改善患者對疾病以及手術認知,在手術前觀看拍攝手術準備過程、麻醉過程等虛擬現(xiàn)實全景視頻,以第一人稱應用360°全景模式拍攝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全過程,拍攝設備為科技專業(yè)級虛擬現(xiàn)實相機,相機由6 個魚眼鏡頭組成。手術期間相機置于手術臺患者頭部位置,將所有鏡頭開啟,主鏡頭需要對準主視角,相機高度需要與人眼位置同高,具體干預措施見表2。經由觀看上述過程虛擬現(xiàn)實全景視頻幫助患者熟悉進入手術室流程,明確麻醉誘導以及手術過程注意事項,積極配合醫(yī)護進行手術。
表2 虛擬現(xiàn)實技術宣教
術前疾病認知程度:應用科室自行設計疾病認知程度調查表(信度與效度分別為0.789 和0.803)進行分析,項目包括宮頸癌疾病認知、手術治療認知、麻醉誘導認知、術前準備認知、術后麻醉恢復期認知,知曉為回答正確,不知曉為回答錯誤。
術后麻醉恢復情況:包括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以及恢復期情緒,恢復期情緒在患者麻醉恢復后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情緒。SAS 量表一共20 條目,依據(jù)中國常模,其結果超過50分為存在焦慮情緒,分數(shù)越高顯示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SDS量表則由20 個陳述句組成,依據(jù)中國常模,其結果超過53 分為存在抑郁情緒,分數(shù)越高顯示患者抑郁情緒越嚴重。
術后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首次進食時間、術后1d VAS 評分、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本研究中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表示為±s與例(%)形式,兩組間差異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與Fisher 精確檢驗或者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患者術前疾病認知情況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情況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情況比較(±s)
組別 呼吸恢復時間(min)睜眼時間(min)拔管時間(min)定向力恢復時間(min)SAS(分)SDS(分)對照組 8.84±1.34 15.84±3.06 19.84±3.5449.27±6.17 20.24±4.19 49.53±5.11研究組 5.26±1.05 11.64±2.94 14.28±3.21 17.84±3.67 43.94±5.47 42.08±5.64 t 值15.437.24 P<0.05<0.05 8.52<0.05 3.16<0.05 5.46<0.05 6.27<0.05
表5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首次排氣時間(h)首次下床時間(d)首次進食時間(h)術后1d VAS 評分術后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萬元)對照組30.15±6.24 21.53±5.24 24.55±5.547.15±1.46 4.66±1.08 12.54±2.06研究組20.88±4.15 16.24±4.08 19.56±4.18 3.81±0.94 9.28±1.96 5.03±1.24 t 值9.105.85 P<0.05<0.05 5.28<0.05 4.35<0.05 8.39<0.05 7.97<0.05
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用于治療宮頸癌具有微創(chuàng)、恢復速度快、痛苦輕以及住院時間短優(yōu)勢,但是胃腸道牽拉以及氣腹等所致惡心嘔吐以及疼痛依然是患者術后重要并發(fā)癥,若是未加以控制則會影響治療效果以及康復速度[5]。患者麻醉恢復期由于切口疼痛、強迫體位、麻醉藥物殘留以及各種手術刺激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麻醉恢復期焦慮情緒,進而影響手術后康復速度[1,3]。因此,為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疾病認知,提高麻醉恢復期質量,高效護理配合必不可少。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輔助進行健康宣教,虛擬現(xiàn)實技術采用多種設備進入虛擬空間,成為虛擬環(huán)境中一員,經由操作或者感知虛擬世界中各種對象獲得身臨其境體會以及感知,改善患者對于疾病認知情況,因此研究組患者對疾病認知顯著改善。另有研究認為基于虛擬現(xiàn)實技術宣教是趣味化健康宣教,經由運動跟蹤技術以及傳感器使患者與虛擬世界交互,進行各種信息反饋,可以將繁瑣復雜疾病宣教變得生機盎然,吸引患者注意力,改善患者對于疾病認知[2]。國外研究者則認為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可以有效保證宣教完整性以及重復性,使患者對宣教產生興趣,促進多巴胺R 釋放,而多巴胺R水平在改善患者認知,提高學習興趣上發(fā)揮重要作用,這在改善患者疾病認知上發(fā)揮重要作用[3]。積極健康宣教有助于改善患者對于疾病認知,本研究中在研究組患者患者對于疾病認知優(yōu)于對照組,這對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一定積極作用。改善麻醉恢復期是腹腔鏡圍手術期護理管理工作重點,對于促進患者迅速康復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術后麻醉恢復期SAS、SDS 等評分等麻醉恢復質量,顯示研究組患者麻醉恢復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認為研究組患者對于疾病認知改善,患者對于醫(yī)護治療以及護理配合度提高,這些均有助于提高患者麻醉恢復期質量。
綜上,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中應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對于疾病認知,減輕患者麻醉誘導恢復期焦躁情緒,提高麻醉恢復質量,促進患者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