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實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當下高中階段關于研學和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還處于初步階段。隨著“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研學實踐活動有了快速發展的空間。研學實踐活動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兩者具備多重共性基礎,這為勞動教育在研學實踐活動中的探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文章闡述了我國研學實踐的研究現狀,分析了基于研學實踐活動的勞動教育實踐探索,以期為相關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勞動教育;研學實踐活動;探索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研學實踐教育與勞動教育專項一般課題“研學和綜合實踐活動統籌設計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179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韋常杰(1990—),男,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鋁城中學。
《資本論》中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見,勞動教育在立德樹人和全面育人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在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求學生在動手實踐、接受鍛煉和磨練意志的過程中樹立勞動最光榮和勞動最美麗等觀念。為了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勞動教育,教師實施了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1]。研學實踐活動作為一種集體性的實踐活動,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和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學實踐活動中對勞動教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體魄和良好的品格。
一、我國研學實踐的研究現狀
從我國各校實施研學實踐的總體情況來看,大學、中小學都有實施。在研學實踐方式上,既有校內研學,也有校外研學;既有觀光式研學和體驗式研學,也有沉浸式研學和混合式研學。其中,體驗式研學、沉浸式研學和混合式研學三種研學實踐,即旅行研學最受歡迎。廣西研學實踐起步遲、發展緩慢,區內對研學實踐研究少、經驗欠缺[2]。廣西區內研學實踐活動在大中小學中的滲透率不高,普及率較低,特別是在基地建設、師資培養、課程開發、評價監督體系構建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
二、基于研學實踐活動的勞動教育實踐探索
研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任重而道遠,在對其進行探究的時候,我們應當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結合學校勞動教育的具體狀況,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平果市鋁城中學在進行研學實踐活動的時候,選擇以“親茶園、悟農新、品茗香”和“知農事、務農耕、惜農食”作為主題,將了解茶葉知識、體驗制茶工藝作為主要內容,將平果古州有機茶園獨特的地質、生態環境和產茶歷史作為載體,帶領學生感受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探尋中華文化的哲學淵源,感受中華民族文明的魅力,從而達到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目的[3]。
(一)“親茶園、悟農新、品茗香”研學實踐活動
1.研學實踐活動時間安排
八點到八點半,教師要在上車前對人數進行統計,并交代注意事項,之后帶領學生前往研學基地。
九點到十一點,學生在有機茶園參與農事活動,比如除草、剪枝和開溝施有機肥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到茶農勞動的艱辛,了解茶樹種植管理,學會判斷茶葉的類型和等級;了解茶樹種植護理方法、茶樹的生長環境要素;了解茶園的坡度、地理位置、氣候因素、土質、空氣、水源等情況;了解哪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為古州有機茶種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了解有機茶園病蟲害防治方法、患病枝條處理方法、物理防治的原理等[4]。
十一點到十二點,讓學生體驗制茶,研學內容有:參觀茶葉加工廠房、親身體驗制茶流程、了解制茶工藝。
十二點到十三點半,在茶園吃午餐,并且做好休整工作。
十三點半到十四點半,學生制作茶葉蛋。研學的內容既要提出新知,又要符合相應的活動要求。從提出新知的角度來看,包含鹵茶葉蛋要準備哪些材料、有哪些制作步驟等。從活動要求的角度來看,首先要知道茶葉蛋的做法和茶葉的作用,其次要有條理地和同伴合作完成煮茶葉蛋的工作,最后要在煮茶葉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勞動和茶葉的熱愛。
十四點半到十五點,學生打糍粑。教師可通過研學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親手制作糍粑的樂趣。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輪流上場的方式,讓學生用力打糍粑,完成之后親口品嘗那份香甜和滿足,感受勞動的樂趣。
十五點到十六點,學生進行茶藝表演。研學的內容包括觀看茶藝表演、學習敬茶禮,以感受博大精深的茶文化[5]。
十六點到十六點半,教師讓學生總結和分享研學實踐活動的具體狀況,并為學生頒發相應的證書。教師要求學生總結的內容如下:通過今天的研學實踐活動,同學們收獲了什么?請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和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的實踐感受。
2.具體的研學實踐活動
在進行研學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和創新意識,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基于此,在進行研學實踐探究的時候,教師要將勞動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以學生感悟“茶”的研學實踐活動為例,勞動教育在研學實踐活動中的開展流程是“計劃準備—訪談了解—實地體驗探究—總結反思”,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相應的勞動體驗。茶樹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木本植物,生命周期很長,從種子萌芽、生長、開花、結果、衰老直到死亡,要經歷數十年到數百年時間。由于繁殖方式不同,茶樹的一生時間長短并不完全一致。按照加工方法的不同,我們可以將茶分為六大類。對這一內容進行了解,有助于學生在勞動體驗中對茶產生更加豐富的認知[6]。
3.打糍粑和烹飪的研學實踐活動
作為我國的民間風俗,打糍粑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糍粑在過年的時候制作、食用。過年前制作糍粑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具有濃厚的鄉村風味,打糍粑活動成為大家過年前的一項重要準備活動。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學生們普遍缺乏勞動實踐經驗,尤其是缺少烹飪經驗,對傳統食物的制作過程缺乏了解,難以養成珍惜食物、熱愛勞動的品質。茶葉蛋是中國的傳統食物之一,因為在煮的過程中加入了茶葉,所以茶香濃郁,鮮香可口。茶葉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茶多酚等,具有提神醒腦、消除疲勞、延緩衰老的功效。學生做茶葉蛋既可以了解飲食文化,也可以體驗勞動探究帶來的樂趣。
4.開展相應的互動探究活動
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互動探究活動,為學生準備一些探究主題,如“茶樹屬于什么植物?”、“綠葉殺青為什么要拋悶結合、多拋少悶?”等。
(二)“知農事、務農耕、惜農食”的研學實踐活動
首先,明確研學實踐活動的場所,即布亮屯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黃金菇培育基地、瀑三汀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其次,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與勞動品質。再次,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如:開展田間地頭整理、除草、捉蟲等系列農事服務性勞動,親自動手培育菌菇,采摘與分揀蘑菇,自己動手做飯菜。最后,通過研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服務“三農”的意識,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服務技能。在實際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的時候,實施的教學方式有社會服務式、職業體驗式和考察探究式,以講授示范法、小組合作法和情景體驗法作為具體的教學方法。在開展課程教學前,教師應提前一周聯系農戶做好準備,提前準備好車輛和勞動工具,出發當天早晨在學校門口集合,文明乘車前往目的地。
1.勞動實踐內容和時間安排
上午的勞動實踐內容主要包含對真菌家族的探究、田間地頭助農事和烹飪炒制,中午主要是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下午要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和龍舊屯實踐探究活動。
2.具體的探究活動過程
在對真菌家族的探究活動中,具體的勞動實踐內容主要有三點,即通過聽講解、參觀大棚種植基地,了解真菌家族,了解基地大棚內種植的黃金菇和豬肚菇,初步了解蘑菇的種類及特點;了解菌菇的食用價值和方法,學習分辨有毒和無毒蘑菇;體驗蘑菇的種植過程,通過小組探究討論確定正確的種植方式并完成學習記錄。
在田間地頭助農事的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讓其進駐農戶家中,參與田間勞作。流程:農戶講解、示范;學生聽講、動手操作;老師指導;學生下地干活,給菜地拔草、施肥、澆水、捉蟲,修整菜園子,把成熟的蔬菜瓜果采摘運送回農戶家[7]。
在烹飪活動中,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勞動的技能。實際的勞動實踐包含以下幾點:準備食材和配料;了解廚房工具的用法;小組分工合作,分派任務,讓各小組在各自的工作區域就位,做好準備;讓小組成員配合完成操作(煮飯、洗菜、切菜、掌勺、裝盤等),廚師和老師從旁指導;分組展示成果,學生之間相互品嘗和評價,評選出“優秀小組”;打掃廚房和清洗炊具,保持廚房干凈衛生并相互檢查。
在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中,主要的目的是讓青少年了解溺亡數據,認識與遠離危險水域,了解常見的錯誤溺水救援方式,學習科學的溺水救援方法。教師采用情景演示法,演示真實的溺水情景,并向學生詳細講解遇見溺水者的正確做法以及相關道具的使用;老師還原錯誤的救人情景,并詳細講解錯在哪里。
在龍舊屯活動中,教師先做好情景導入工作,帶領學生參觀趙世同紀念館。由導師授課,講述趙世同同志的成長故事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隨后,學生回顧百年黨史,歡唱紅色歌曲,真切感受鄉村的變化,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的洗禮。
三、總結和反思
勞動實踐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總結和反思,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社區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同時,教師對本次活動中表現較好的學生予以表彰,激勵其他同學共同進步。之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小組交流匯報。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形成勤儉、奉獻的勞動精神。教師拓展勞動教育內容、途徑、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加強對學生的勞動鍛煉,有助于磨煉學生的意志。
[參考文獻]
[1]李瑋謙,代青,楊娜,等.新時代勞動教育在研學旅行中的價值透視與培育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22):105-107.
[2]李麗,王倩穎,王瑞雪.黑龍江省中小學“五色”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一體化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7):70-72.
[3]李文秀.“體驗學習圈”視域下小學研學旅行活動實施的案例研究[D].臨沂:臨沂大學,2022.
[4]趙平.勞動教育和研學旅行的融合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24):164-167.
[5]雷靜,翟向軍.融合發展推動新時代勞動教育研學實踐活動:以蘭州市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17):1-2,9.
[6]東方綠舟,劉偉,張俊麗.關于依托研學營地開展勞動教育的思考與探索[J].上海教育,2021(合刊3):152.
[7]李杰.紅色研學與勞動教育視域下三線建設遺產的文商旅教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旅游評論,2021(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