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教育旨在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存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單調等問題,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探索和應用創新性的方法和技巧來改善小學音樂教育,成為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以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為研究對象,闡述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與意義,分析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小學音樂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概念及其實施意義,并結合教學實踐對小學音樂創新性教學方法進行列舉,分析了教學技巧,旨在為小學音樂教育提供實用的教育經驗和指導,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育;創新性教學
作者簡介:張寒梅(1985—),女,江蘇省揚州市育才小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對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小學音樂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育中,創新已經成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探索小學音樂創新性教育模式已經成為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
一、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與意義
小學音樂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情操的重要課程。小學音樂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音樂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激發其音樂天賦。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知識、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可以了解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多種樂器,了解不同音樂的風格,也可以在合唱、器樂演奏等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才能,這都有益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音樂教師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同時,音樂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也越加凸顯,需要教師深入分析,研究解決之道。
首先,小學音樂教育在教學內容、課程設計等方面還存在單一、傳統的問題。在教學內容方面,部分教師只注重傳授音樂知識,而缺乏對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計方面,部分教師缺乏前沿性、科學性和針對性,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小學音樂教育師資力量安排有待優化。小學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部分學校在師資力量的安排方面不夠完善,有的學校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甚至讓非專業的音樂教師來擔任音樂教學工作,這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最后,小學音樂教育模式未能及時更新。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弊端明顯,但是部分小學音樂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理論知識講授或單純教學生唱歌,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缺乏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互動。
三、小學音樂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概念及其實施意義
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難以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因此,探索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成為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新時期的小學音樂教育中,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被認為是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1]。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是指在教育實踐中,教師結合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學生的需求,采用新穎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
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的特點之一是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應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具有以下幾方面積極意義。
其一,強調主體意識。應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可以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性,促使他們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其二,注重多元化。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不同于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其能夠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教學資源、教學環境對學生進行深度滲透[2],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音樂學習,進一步發展思維、聯想、想象等多層面的能力。
其三,體現個性化。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基于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是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教學方案,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基于個性化教育理念,教師能夠依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能力。
其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應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深化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提升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享受音樂學習的快樂。
四、小學音樂創新性教學方法列舉
創新性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的有效教學方法[3]。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實施創新性教學。小學音樂創新性教學方法十分豐富,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科學選擇。
(一)音樂情境教學法
音樂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讓學生置身于音樂情境中,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同時深化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提高他們音樂表現力的教學方法[4]。這種教學方法以情境為載體,通過多個環節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非常有效。
對于音樂情境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1)創設音樂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聽一段故事,或者觀看一段視頻,以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意義,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2)開展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音樂游戲,或者進行一些簡單的視唱練耳訓練和節奏感練習,利用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3)進行合作表演。在音樂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合作任務,讓學生合作完成,比如表演一段舞蹈或者合唱。通過合作表演,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樂的表現形式和技巧,同時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4)進行音樂體驗。教師可以通過音樂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用觸摸、敲打等方式感受音樂,比如讓學生用觸摸的方式感受鋼琴鍵盤,用敲打的方式感受鼓膜震動的感覺。
(二)團隊教學法
團隊教學法是一種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適合他們的小組學習活動的教學方法。在團隊教學中,每個小組成員都應有需要完成的任務,同時小組也需要通過協作來完成任務。團隊成員之間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協作任務。例如,在教授歌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每個小組成員唱一句歌詞,并合作錄制音頻。此外,在團隊教學中,教師需要扮演好指導者和協作者的角色,為團隊成員提供指導,指導他們使用正確的練習方式,幫助他們理解音樂知識,并確保團隊成員之間互相協作。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小組活動,鼓勵團隊成員互動和合作;還可以定期對團隊進行評分,并對表現出色的成員進行獎勵和贊揚。
(三)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記錄、分析音樂教育案例,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和體會音樂學習樂趣的過程和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理論知識,提高音樂技能和創造力[5]。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理論知識。教師需要選擇一些有趣和有吸引力的音樂教育案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音樂理論知識。教師也可以基于某個學生的音樂表現,或者選擇他們表演過的音樂作品作為具體的案例來解釋音樂理論知識。教師要詳細地展示案例,結合實例解釋音符時值、節拍等音樂理論知識,以幫助學生理解案例中涉及的音樂理論知識。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關于音樂理論知識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比如,如何理解三拍子音樂的拍子長度?如何理解音樂的和聲?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復述案例,展示他們的音樂知識,以檢查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總結案例涉及的知識,并要求學生結合案例進行具體的練習。
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創新性教學技巧的分析
(一)注重教學的個性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個性化非常重要。音樂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還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音樂素養和提升其綜合藝術素養[6]。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可以通過個別指導、小組合作、音樂演出等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音樂基礎水平和學習需求,而后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表現,根據學生的興趣、音樂能力和學習風格,制訂個性化的活動方案,讓學生能自由地探索和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能。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學習民族音樂、地域音樂和世界音樂等,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音樂文化和風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注重教學的互動化
教學互動方式比較多樣,包括口頭討論、小組活動、案例分析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互動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促進他們理解音樂知識并開展合作。互動式教學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之間開展互動,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互動,理解音樂作品;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提問和回答問題,提升課堂的活躍度和互動性;還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個性化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注重教學的視覺化
教學視覺化是指以多媒體技術和設備為輔助,提升教學的直觀性,讓音樂內容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來呈現音樂內容,直觀地向學生展示音樂知識,讓學生快速地理解歌詞和熟悉旋律,使他們更高效地掌握各種音樂技能。視覺化教學可以應用于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歌曲講解和技能訓練等方面。
(四)注重教學的游戲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游戲化是指將教學任務和過程轉化為有趣的游戲,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轉化為游戲,如設計歌曲填空、音樂填空、音高比賽、節奏感測試等游戲,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在游戲中體驗和探究;也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如讓學生用樂器演奏自己喜歡的歌曲、讓學生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之類的游戲任務,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技能。此外,教師可以進行游戲化的評價,如開展學生歌曲填空的準確率測試、學生音樂表現的自我評估測試等,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測試和評估。
結語
總之,小學音樂創新性教學方法和技巧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有積極意義,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音樂教師要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佳佳.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方法與效果探析[J].北方音樂,2020(3):208,210.
[2]楊清霖.基于新形勢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4):82-83.
[3]王海娟.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天津教育,2021(3):128-129.
[4]張斌.創新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探討[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3(1):120-122.
[5]辛全玲.基于小學生音樂創新素養培育的路徑探析[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第八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305-307.
[6]朱紅霞.小學音樂教學激發學生思維創新的方法[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