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軍
(惠州學院體育學院,廣東惠州 516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相融合的契機,目的是將我國優秀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思想教育融入各門學科課程教學,體現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和課后拓展學習等各方面,以形成立德樹人潤物無聲、思政教育與課程內容相融合的教學模式。
游泳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奧林匹克精神、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緊密聯系起來,形成課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游泳課程思政和游泳專業教學融合,貫穿于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全過程,構建“學以致用,多面培養”的課程思政模式。“學以致用”即通過游泳課程思政學習,學生主動考取游泳救生員證和游泳社會指導員證,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多面培養”即游泳課程思政引領課程的課堂游泳技能教學、線上游泳理論教學、校內外游泳裁判員實踐活動、考取救生員證和游泳社會指導員證后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多方面培養,形成游泳技能和教學雙提高、思想品德全面發展、服務社會意識顯著的新時代全員全過程育人格局。
游泳課和其他體育學科一樣,也是由課前教學設計、課中教學實施及課后課程拓展三部分構成教學過程的整體。課前部分依據課程標準及游泳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課中部分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形式的重要體現。課后部分主要包括課后復習練習和下次課新授內容的預習,可與線上課程資源相結合。近年來,各高校都非常重視線上課程建設,網絡授課資源豐富。教師可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高校平臺搭建在線課程與教學資源庫,同步進行游泳課程教學。線上學習平臺的教學資源建設能夠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游泳技術,并在課后鞏固與提高。游泳課教學過程設計中體現課程思政元素的方式具體如表1。

表1 游泳教學過程設計及思政元素體現
根據文獻資料和部分高校訪談結果,高校體育專業游泳課教學內容可分為游泳基礎理論和游泳技術學習兩部分。為了將思政元素融入游泳課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啟發和培養作用[2],教師可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把思政內容有機融入教學內容,讓思政案例貫穿于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查找文獻資料和總結實踐教學經驗,筆者設計了如表2的教學內容、案例設計及思政元素的應用方案。

表2 教學內容、案例設計及思政元素的應用
教學方法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傳授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有效途徑和手段,是以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為前提的教學手段。在游泳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比較多的教學方法有講解示范法、分解練習法、完整練習法、重復訓練法、游戲比賽法等[8]。如表3所示,教師在游泳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向學生傳遞游泳教學內容,并結合這些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傳遞思政元素。

表3 課程思政在游泳課教學方法中的應用
在高校體育專業游泳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并在教學全過程中逐一融入、體現[9]。依據國家提倡的思政教育理念,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融入思政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不怕困難、頑強拼搏,遵守規則、勇于探索的能力,有效地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但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特點、教學方法不同,在結合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時,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地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在進行每門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時,都應先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尋找課程與思政元素的契合點,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并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游泳課程思政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相關研究對體育專業游泳課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得還不夠深入和全面。目前的教學設計仍存在弊端和不足,需在今后進一步加強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元素融入游泳課程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