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章 李經銀

數學游戲是數學知識的一種載體。教師在課堂中引入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筆者以錢守旺老師執教的《游戲中的數學》為例,談談如何讓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
課前引入,興趣盎然。課始引入游戲,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中。
上課伊始,錢老師故作神秘地說:“我們先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透視心靈”。這個游戲需要你在1~63這些數字中任選一個數,默默地記在心中,并從下圖所示的6張卡片中指出此數出現在哪幾張卡片上,老師就能猜出你想的是哪一個數。”學生感到很神奇,躍躍欲試。一名學生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出“22”。錢老師背對黑板,依次拿出6張數字卡片,邊拿邊提問:這張卡片中有你想的那個數嗎?學生在老師出示第二張、第三張、第五張卡片的時候點點頭。錢老師用“2+4+16”飛快地算出22。
最終,謎底在錢老師的引導下揭開了:這6張卡片的設計原理要用到“二進制”的知識,即將1~63這些數字全部轉化為二進制后進行分類:第一位是1的數字寫在第1張卡片上;第二位是1的數字寫在第2張卡片上;依此類推,第六位是1的數字寫在第6張卡片上。只要記住這6張卡片的第一個數字,將猜想的數的所有卡片上的第一個數字相加,得出的數就是心中的那個數。
課中研究,各顯神通。教師應該把課堂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利用數學游戲促進學生思考。
課堂上,錢老師引入了“24點”撲克牌游戲,規則如下:去掉大王、小王,A~10分別代表數字1~10;J、Q、K分別代表數字11、12、13;每次發4張牌,運用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法則進行計算(可加括號),最先建構出結果為24的算式的人勝出。一名學生發現,可以先用乘法“配對”的方法找到關鍵數,如3×8、4×6、2×12都等于24,其中的因數就是關鍵數;然后根據4張牌代表的數字,湊出關鍵數,組合出得數為24的算式,如(1+6-4)×8=24、(1+7)÷2×6=24、(3-1)×(10+2)=24等。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大多數“24點”問題。
課后拓展,意猶未盡。在課的結尾,教師引入數學游戲,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課末,錢老師出示了“搶30”的游戲規則:兩個人從1開始輪流報數,每人每次可報一個數或兩個連續的數,誰先報到30,誰就為勝方。錢老師讓兩名學生上講臺做演示。學生甲報1的時候,學生乙就報2、3;學生甲報4、5的時候,學生乙就報6;學生甲報7、8的時候,學生乙就報9;學生甲報10的時候,學生乙就報11、12;學生甲報13、14的時候,學生乙就報15;學生甲報16的時候,學生乙就報17、18;學生甲報19的時候,學生乙就報20、21;學生甲報22的時候,學生乙就報23、24;學生甲報25、26的時候,學生乙就報27;學生甲報28的時候,學生乙就報29、30。最終,學生乙為勝方。學生甲不服氣,兩人又玩了幾局,但每局他都輸了。最終,在錢老師的提示下,學生發現了報數的規律:要搶到30,就必須搶到27;要搶到27,就必須搶到24……依此倒推,只有后報數者才能搶到3的倍數,即后報數者有必勝的策略。
(作者單位:棗陽經濟開發區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