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民族樂器中,古箏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它在傳承和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箏在音樂表現上有著十分豐富和獨特的特點,因此,它的演奏藝術一直為世人所鐘愛。因此,要想充分發揮民族音樂的美學價值,展現古箏獨特的藝術魅力,就需要對其深入地研究。本文對古琴演奏藝術和音樂表現力的含義展開了較為完整的論述,并對在古琴演奏藝術中對其造成的影響的各類因素展開了探討,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提高古琴演奏藝術中的音樂表現力,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以期對古琴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和演奏藝術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效果。
關鍵詞:古箏;音樂表現力;表演藝術;建議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8-00-03
在音樂表演中,樂曲的表現能力是決定演出成敗的重要因素。在古箏的演奏中,提高其表現力是發展所必需。目前,在中國民族樂壇日漸繁榮的今天,古箏演奏藝術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只有增強古箏表演藝術中的音樂表現力,才能更好地展現出古箏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讓觀眾得到更好的音樂審美體驗,進而達到傳播和弘揚古箏音樂文化的目的。這就需要相關的藝術工作者,對古箏演奏藝術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并賦予其更高的音樂審美和藝術價值[1]。
一、古箏音樂表現力及表演藝術
(一)古箏的音樂表現力
古箏的音樂表現力是一個涉及多個方面的復雜問題。首先,演奏者需要對樂曲有足夠深刻的理解。他們需要通過對樂曲的研究,深入挖掘曲子中蘊含的情感、意境和藝術思想等方面的內涵。只有深入了解樂曲,才能更好地將其表現出來。其次,演奏者需要具備高超的技巧。古箏演奏技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演奏的表現力,只有技巧到位,才能更好地表達樂曲中的情感和思想。同時,演奏者還需要注重音樂的細節處理。例如,音符的演奏力度、速度、連貫性等都需要考慮到,這些細節對樂曲的表現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后,演奏者需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演奏中。通過情感的表達,讓觀眾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樂曲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總之,古箏的音樂表現力需要演奏者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對樂曲的深刻理解、高超的技巧、細致的演奏處理以及情感的表達等。只有演奏者在這些方面都做得比較好,才能夠真正地將一首曲子演繹得淋漓盡致,表現出音樂的真正魅力,讓觀眾產生共鳴。
(二)古箏的表演藝術
古箏作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具有獨特的表演藝術。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通過高超的演奏技巧,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完全地表現出來。此外,演奏者還需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領悟,才能在演奏中真正地將作品的內涵和韻味展現出來。在古箏的演奏形式中,獨奏是最為常見的。在獨奏中,演奏者需要通過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藝術表現力,將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引起聽眾的共鳴和感動。此外,古箏還常常與其他樂器進行合奏,或者融入管弦樂隊中,呈現出不同的音樂風格和藝術特色[2]。除了演奏者本身的表現,演奏環境和聽眾的反應也會對古箏演奏的效果產生影響。在表演環境方面,需要選擇一個音質優良、氣氛適宜的場所,以保證音樂的表現效果。而對于聽眾的反應,則需要演奏者通過不斷的觀察和調整,來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和體驗,讓他們真正地感受到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綜合來看,古箏的表演藝術需要演奏者具備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相當的藝術造詣,同時需要在演奏過程中深刻理解和領悟音樂作品的內涵和韻味,才能真正地將音樂作品表達出來。在表演過程中,演奏者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演奏環境和通過觀察和調整來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一個高水準的表演效果。
二、影響古箏音樂表現力及表演藝術的因素
(一)古箏演奏技巧的熟練程度
琴技的熟練與否,將會影響到彈奏的流暢程度,從而也會對琴藝的觀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如何將一首曲子嫻熟地彈奏出來,就成為判斷樂曲表現能力的重要因素。要獲得最好的彈奏效果,就要和觀眾產生良好的互動關系,讓曲子的豐富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熟能生巧”,越是嫻熟地彈奏,越是能使作品的內容得到完整的表現,從而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而在此基礎上,演奏家的心態也是決定演奏能否更好地發揮其技藝的關鍵因素。在表演過程中,如果演奏者的心理狀態不能很好地調節,那么就很容易在表演過程中出現緊張、分神等現象,從而對現場表演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琴師的彈奏技術與個人的心態,都會對琴曲的表現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對古箏曲目的認知及對生活的理解
古箏曲目多帶有民族特色,展示的是作曲家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對人生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下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刻思考,從而創作出的經典古箏曲目。這些作品往往值得我們去細細體味。演奏者與創作者在生活背景和經歷上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對曲目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創作者的情緒的把握,都會對古箏的音樂表現以及演奏藝術產生影響。只有深入地體會到創作人的風格,細心地揣摩創作人的心境,才能對這首曲子有所了解,并在古箏的彈奏下,將這首曲子原汁原味地還原出來。演奏者自己的人生經歷、人生感受,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他對樂曲創作環境的認識與融入。這也說明,演奏者不應該僅限于自己的經歷,而是應該以一種接納、細細體會的態度,去體會歌曲的深刻意義,從而提高音樂的表現力和演奏藝術。
(三)傳統古箏演奏技巧和現代古箏演奏技巧的相互影響
在古典音樂中,以音色與節奏的巧妙組合來達到整體的統一,是古典音樂中的一大特色。此風格主要體現在古箏的彈奏中,運用了“左手潤飾,右手取音”這兩種技巧,并使其相互協調,突出了傳統古箏演奏中的優雅旋律。這樣的彈奏方式,所形成的獨特的表現方式,直接沖擊著觀眾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在此基礎上,現代古箏的彈奏技法突破了傳統的彈奏模式,融入了幾種具有現代感的彈奏技巧。可以看出,演奏技巧在古箏音樂表現力及表演藝術中同樣十分重要。在演奏的時候,要對各種演奏技巧所帶來的對應感受了如指掌,同時,運用恰當的技法,使作品具有較強的表現能力和表演藝術效果。
三、提升古箏音樂表現力及表演藝術的研究
(一)深化對音樂曲目的認識,體會音樂曲目中的情感含義
音樂作品的產生與社會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所以,每一首曲子都有它特有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并融合了創作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單純從技藝等方面去分析、演奏經典曲目,顯然是不充分的,單靠精湛的彈奏技術是無法將一首樂曲所蘊含的深厚感情意蘊表現出來的。演奏者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音樂表達能力和表演藝術,就需要對曲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曲目中的各類信息進行挖掘,從而得到更多對曲目的直觀感受,通過對其進行思想處理,與樂曲融為一體。比如,在彈奏《漁舟唱晚》的時候,演奏者必須對這首曲子的背景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對這首曲子進行充分的準備,要對這首作品的制作年代,創作者的身份和生活,還有創作環境,作品的創作意向等方面的內容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掌握,這樣才能使演奏者的心境與創作者的心境相結合,從而對這首曲目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演奏者有了自己的感悟,并且掌握了樂曲中的思想情感之后,用古箏進行初步演奏,并將自己所學到的精髓運用到演奏中,體會演奏的韻味,看看能否將自己的領悟表達出來,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并進行不斷的嘗試,最終達到完美的演奏,實現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和表演藝術效果,獲得觀眾的認同。從中可以看出,要提高古箏音樂表現力,必須發揮出演奏者的綜合分析能力,站在歌曲創作者的客觀立場上,將歌曲中所蘊含的情緒與情感充分演繹出來。
(二)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重視演奏技法
古箏是一種集藝術和技巧于一體的藝術。要想在古箏上取得良好的藝術表現效果,就一定要有扎實的彈奏基礎。因此,作為一個演奏家,第一,要有扎實的基礎,然后對自己的古箏演奏技巧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和訓練,這樣才能防止自己的基本功不夠扎實,使得其基本能夠滿足演奏的需要。技術水平越高,發揮出來的作用也就越好。在扎實的基本功的前提下,還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這樣,就可以以一種更加完整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作品,從中得到新的領悟。古箏的發展源遠流長,其演奏手法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也在逐步地完善著[3]。在傳統古箏演奏技術方面,其已有比較完善的發展,如指序彈法演奏技術、遙指演奏技術、雙手輪指技術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練習,為保證彈奏的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要學會分析各個時代、各個體裁的音樂創作方法。中國有很長的歷史,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形式,要想了解不同的藝術形式,就必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尋找其共性,進而提高自身的美學水平。同時,現代古箏在演奏技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以供音樂家借鑒和嘗試。第三,要根據不同的樂曲,靈活地使用各種演奏技巧。演奏技巧的運用,就是要表達作品的精神意蘊。當一首歌有變化的時候,彈奏的技巧也要隨之變化。
總的來說,堅實的基本功和熟練的彈奏技巧,是古琴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的基本保障。學習好的古箏彈奏技法對于演奏者來說就像是如虎添翼。演奏者需要對演奏技巧進行強化訓練。在彈琴的過程中,彈琴的姿勢、彈琴的手形、左右手的技巧都是基礎,需要不斷地“回爐”,不斷地重新塑造和練習。扎實的基本功,不但是良好表現力的基礎,更可以養成重要的訓練習慣,使演奏者受用終身。
(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強化古箏表演表現力
沒有一種藝術是單一的藝術表現形式,而是一種文化的綜合,尤其是古箏這種古老的民族樂器,更是如此。琴曲不僅與樂曲有關,而且與文學、地理、歷史和藝術都有密切的關系。僅僅提高一個人的音樂素質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以廣博的知識體系為依托,讓演奏者可以突破自身生活經歷的局限,從更全面、更系統的角度去理解彈奏曲目,這樣就能把歌曲的意境還原出來[4]。
(四)豐富舞臺實踐經驗
在演奏過程中,舞臺表演是對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技巧的一種考驗,是提高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技巧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讓表演者產生很強的彈奏欲望,“想要表現”是琴手提高其音樂表現能力的內在動因。在古箏演奏過程中,表演者擁有強大的表演欲望,不僅能夠將其演奏的主觀能動性完全激發起來,并且可以舒緩其在演出中的緊張不安等情緒,并促進其對演出現場的情況進行全面、快速的思考與分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演奏技術,最好地展現作品。同時,欲求表達也能刺激某些正面的因子,使演奏者在活潑的演出氛圍中不斷進步。此外,彈奏者還可以積極主動地激發自己的感官細胞,使自己與弦樂相融,從而形成一種強烈的情緒表現,讓舞臺上的表演更能與觀眾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一系列新的、行之有效的演奏方法。其次,要加強選手與觀眾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音樂的表演中,聽眾的情感與經驗是最直觀的反映,也是檢驗其表演水準與表現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為了能夠讓聽眾有更好的視聽感受,演奏者在舞臺上的演出,可以通過肢體的運動來表現出音樂的意象,也可以在演出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演奏時的情感變化來強化情感的傳遞,從而激發聽眾的激情。另外,演奏者在彈奏古箏的過程中,不僅要對自己的音樂情緒進行欣賞和陶醉,還要將這些情緒融入彈奏中,從而實現與聽眾情感上的互動與溝通,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用自己的情感來感染他們,讓觀眾在與演奏者進行交流與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作品的魅力,使其在古箏表演藝術中的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都有一個全方位的提升,讓古箏演奏得到更好的升華。在公共場合的演奏,反映了古箏演奏的本質特性,要提高其演奏品質,需要將其在舞臺上的實際操作經驗,當作一種強有力的輔助手段。然而,現在大多數的古箏演奏者都存在缺乏舞臺實際操作經驗的問題,在舞臺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過于緊張的情緒,從而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發揮和音樂表現力的展現。因此,演奏者應當積極參加各種的舞臺實踐表演,提高自身舞臺表現能力。
四、結束語
古箏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民族樂器,由于其強大的表現能力,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顯示出其無窮魅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在古箏演奏活動中,如果沒有一種強有力而豐富的音樂表達,那么,古箏的演奏就不能帶給觀眾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對這門樂器失去興趣,進而影響到這門樂器的傳承與發展。因此,我們要將所演奏的古箏作品進行渲染,從而引發聽者的共鳴。這就要求演奏者能夠擁有扎實的演奏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深化對音樂曲目的理解等,從而達到音樂表現力和表演藝術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嘉文.對古箏音樂表現力及表演藝術的研究[J].北方音樂,2020(17):64-65.
[2]巢霞.淺析古箏音樂表演表現力的提升途徑[J].明日風尚,2022(16):1-4.
[3]姜琪.古箏音樂表演中表現力途徑的探析[J].藝術評鑒,2022(08):44-46.
[4]閆雪.音樂表演藝術中的風格與流派——以古箏為例[J].藝術品鑒,2021(35):157-159.
責任編輯:董冉達
作者簡介:查里津(1993-),女,江西婺源人,本科,初級助講,從事音樂表演樂器方向(古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