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遲倩穎 設計_邵麗娟
醫學專業一直以來都是留學的熱門專業。家庭成員對健康衛生的關注度提升,對于選擇醫學專業帶來的好就業、收入穩定等優勢很看重,這讓學生赴海外學醫有了更多動力。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醫學專業都以其嚴謹性和高難度著稱。作為“金字塔”學科,海外大學對國際學生的入學門檻要求普遍很高,和其他專業相比,學醫具備一定的難度。并且不同國家醫學專業的留學申請路徑不同,有各自獨立的醫學教育及就業體系。總之,去國外學習醫學專業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可以提前探尋一二。
美國大多數醫學院只招收在美國本土讀完本科的畢業生,想要去美國讀醫學,高中畢業直接到美國來讀本科是方式之一。在當地讀完本科后可以申請醫學碩士,碩士畢業后申請醫學博士(Medicine Doctor)學位。而對于在國內已經是醫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可以直接申請美國醫學院的PhD 學位(不同于Medicine Doctor 學位),其為理科博士學位,比如生物醫學博士等,這也是現在大多數國內學生申請美國醫學院的方法。
美國醫學院的錄取標準很嚴格,競爭激烈。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修讀一些與醫學有關的課程,這些課程統稱醫學預科,主要集中在生化、物理等領域,還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修讀醫學預科、擁有本科學歷、通過醫學考試這三個是“硬性”錄取標準,學生申請進入醫學院還有其他“軟性”要求,包括大學老師的推薦信,學生自己寫的入學申請書以及在校時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服務、社團活動的證明等。此外,國內學生去美國留學如果直接申請醫學專業,在辦簽證時會被認為移民傾向較大,成功幾率不高,建議在本科階段可以申請化學、生物類相關專業,然后在進入研究生階段再申請醫學專業。
加拿大的教育體制和美國接近,加拿大本科高校的臨床醫學類專業只對當地學生開放,沒有開設面向國際學生的其他醫學課程,如果學生想要就讀與醫療相關的專業,可以選擇社區大學的護理、牙醫助理、衛生服務管理等專業。加拿大對醫學生的要求也非常高,學習醫學的學生需在生命科學學院里度過前兩年的學習,成績足夠優異才能進入醫學院,不然只能轉讀護理學、藥學、檢疫學等其他專業。醫學院學生經過2 年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習和3 年醫學院的學習后,還要到醫院帶薪實習2 年,通過醫院審核才能順利畢業拿到醫生執業牌照。
以前只有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學生選擇前往加拿大讀醫科專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內陸地區的學生赴加拿大學醫。雖然在加拿大攻讀醫學專業耗時長、投資大(每年學費需2.5 萬加幣,是普通專業的2倍),但讀醫的回報非常好。醫生在加拿大屬于緊缺人才,讀醫學生畢業即能直接申請加拿大移民,且收入不菲,享受政府多重優惠,醫生的社會地位比律師和牧師還要高。
在澳大利亞讀醫學專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對語言要求特別高。為此,很多中國學生在國內完成高二課程后就提早到澳大利亞讀高中,從澳大利亞高中考取名校的醫學專業。在澳大利亞完成兩年高中課程后,通過專門為報考醫學專業學生設置的考核環節,才能順利進入大學的醫學專業就讀。
澳大利亞有DPT(3 年)和MPT(2 年)兩個學位,一般在澳大利亞讀完DPT 也有資格去美國執業。要進入澳大利亞的醫學院需要經過3 道門檻:首先是本科醫學入學考試,考核考生的邏輯思維及心理狀況;其次是澳大利亞的高考,主要考核學生的學術水平;最后是面試,只有上述兩次考試的成績均十分優異的學生才能得到院校的面試機會。所以,能進入澳大利亞醫學院的學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此外,澳大利亞醫學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后也需要積累一年相關工作經驗,再次考取雅思,各項達到7 分后才可執業。選取專業可考慮物理治療方向,因為澳大利亞在技能和設備水平、私立醫院和VIP診療機構的整體醫療水平方面一直擁有較高水準,澳大利亞醫生的收入處于中產水平,畢業后可以注冊成為物理治療師,移民分數也比較低。
德國在醫學領域的研究水平是領先于世界的,不少現在活躍在國內醫學領域的專家都在德國大學學習或者進修過。在德國,醫學專業并非采取“本科—碩士—博士”學制,而是需要完成6 年左右的大學學習課程,結束后得到的畢業證書是行醫資格證。德國現行的醫學學位只有博士學位,想去德國攻讀醫學,要么高中畢業后讀6 年醫學本科,要么在國內碩士畢業后再到德國攻讀醫學博士。
德國醫學專業比較熱門的方向也是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制6 年,分成3 個階段:首先臨床預備課程2 年。頭兩年結束后需要參加第一次國家考試,通過后才可以繼續進行接下來的臨床學習。然后臨床課程3年,3 年臨床學習結束后,同理需要通過第二次國家考試才可繼續進行接下來1 年的實習。最后臨床實習1 年,備考第三次國考,考試通過后可獲得行醫資格證。該資格證是在德國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必要條件之一,而獲得的唯一途徑即為參加第三次國家考試。完成國考后,對完成畢業論文而且答辯合格者,學院授予其醫學博士學位。
在日本學習醫學專業與國內各學段就讀時間長短有所不同,日本大學本科是6 年制,碩士是2 年制,博士是4 年制。日本醫學專業有三大分支,分別是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社會醫學。醫學教育體系實行的是基于醫學教育模塊核心課程的教育模式:一至四年級,學生將學習人體器官構造與機能、醫學、醫療與社會、診療基礎知識等專業基礎科目,并在臨床實習之前參加全國統一的測試。考試合格后,學生升入五、六年級,一般會安排進入臨床實習階段。
赴日學醫的費用比其他專業都貴,是一個十分燒錢的選擇,許多大學不僅要繳納報名選考費、學費,還有授課和設備費用,以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學部為例,每年費用大概是880 萬日元(約44 萬人民幣)。另外,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要零起點學習日語,因此申請日本醫學專業的學生,要提前準備過語言關,部分院校要求理科日語達到N2 水平,醫學和文科達到N1 水平。
目前赴韓國學醫有兩條路徑。一種是在韓國高中畢業以后直接上6 年制醫科大學,需要完成2 年預科+4 年本科的學業內容,在醫科大學最后一年參加韓國醫生執照考試,考試通過即可畢業。第二種是在韓國獲得本科學位的學生,參加韓國教育部和韓國醫師協會組織的醫科專門大學院資格入學考試和齒科專門大學院資格入學考試,加上托福100 分以上的英語成績,在專門大學院第四年參加韓國醫生執照考試,通過即可畢業。對于國內本土畢業的學生,目前無法參加韓國醫生執照考試,而中國本科學生如果想去韓國讀碩博,也基本停留在理論和實驗學習,無法接觸臨床工作。
韓國醫學專業本科階段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英語教材,從人體解剖開始,就是全英文學習,不過,講課還是以韓語為主。醫學院學費非常貴,醫學生培養數量很少,像成均館這么大的三星醫院,每年只培養 40 名醫學生出來。在韓國從事醫務工作所擁有的社會地位和薪酬都很高,職業前景相當“吃香”,所以只要能順利完成學業,在韓國當醫生是不錯的選擇。少數回國發展的醫學生則需要通過中國的醫生執業資格考試。
俄羅斯、匈牙利兩國醫療水平和地位世界領先,僅次于美國、英國。在俄羅斯、匈牙利,基本所有的醫學類專業都是專家學制(即完成留學國本土的本碩連讀,中途不能間斷,也不可只讀碩士階段)。口腔學制為5 年,臨床和藥學學制為6 年,畢業成績合格后取得專家文憑,相當于國內的碩士文憑,比在國內醫學院校讀研節省一至兩年的時間。此外,俄羅斯的學費非常便宜,大部分學校的學費在2 萬—6 萬元人民幣之間,生活成本也低。目前俄羅斯的部分綜合性大學開設了英語授課的留學項目,對于選擇英語授課的國際生來說,仍然要學習俄語。
匈牙利是標準的歐洲中等發達國家,醫學專業的學費相比較俄羅斯有點貴,例如賽格德大學,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的學費每年約12 萬元人民幣,仍然比英國等國家便宜1/2。匈牙利大學以英語授課為主,對于大部分同學而言,無須再修其他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