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松 何健龍
(云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昆明 6505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16,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等做了系統的闡釋與說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心任務,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緊緊把握時代機遇,精準地定位發展方向,抓好重點發展領域。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現代化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
“作為現代文明的核心特征,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在內的綜合發展進程。”[2]要使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始終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必須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比如,在政治建設領域,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和教育,讓廣大群眾深刻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共同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追求;還可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對黨的領導的宣傳和教育,讓廣大黨員深刻理解黨的領導的重要性,不斷增強黨性,同時也可以幫助廣大干部和群眾更好地理解和認同黨的思想、方針和政策。又如,在經濟建設領域,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強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念,讓群眾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包括供求關系調節、市場規律、政府調控等方面的知識。這可以增進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解與認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還可以培養企業家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引導企業家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樹立社會責任感,自覺發揚企業家精神,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事務,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根據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以正確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論為指導,在適應與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和促進全面發展的過程。”[3]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式現代化有著內在的聯系。二者的核心目的都是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傳授道德規范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人們思考人生意義、社會責任等問題,從而讓人們在精神層面得到自由和全面的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引領、智力支持和道德規范,讓人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個人品德和社會責任的培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也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實踐基礎和理論支持,讓其在不斷探索中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目標。
我國要實現的現代化不僅限于經濟、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現代化,也是人的現代化,這一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全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素質。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教育,可以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不竭的精神動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強化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需要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的支撐,而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強調的內容。通過加強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的教育,可以增強人們的國家認同感和責任感,促進人們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而共同奮斗。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增強人們的創新意識和提升創新能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不斷創新,而創新的源泉在于人的思想覺悟和創新能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人們的創新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務。根據國家的戰略安排,在本世紀中葉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與時俱進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新時代實際和我國發展的戰略安排,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歷史使命與歷史責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思想引領、政治導向、精神激勵等方面的獨特功能。
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新的時代背景,實現自身創新發展。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形式伴隨黨的政治目標不斷更新完善,是中國共產黨進行國家治理和實現政治理想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4]。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需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國家治理中的政治引領、價值導向、精神激勵等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發展與創新,需要注重國家特色和國情,加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引入前沿科技知識和技術,推進社會實踐教育和國際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進而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堅實的思想偉力。
注重理論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點,為了推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加強理論研究的力度與廣度,深度剖析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精神,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結合時代背景,轉化為推進新時代發展的思想動力;還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剖析經典著作,如《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的經典理論,力求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理論與實踐的動力。此外,還要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加強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趨勢,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還要注重理論創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不僅要對已有的理論進行總結和深入研究,還要推動理論創新,嘗試從新的角度和維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問題,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理論框架。最后,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理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1]16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限于經濟、科技等領域的現代化,也體現為文化領域的現代化,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話語權,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5]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因素,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強化國家和民族意識、增強文化自信,進而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全局意識、整體意識、創新意識,堅持協調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職責,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堅持與社會發展同步,強化思想引領,突出政治定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首先,“從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審視思想政治教育。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大格局中加以審視。”[6]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復雜進程。在這個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純粹的思想政治領域的教育,更是貫穿整個現代化進程的一種全方位的教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需要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更需要人們具備正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現代化進程。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們的全局觀念,增強人們的道德品質,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要切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各領域的價值導向與政治引領等作用。
所謂的整體意識,就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做決策、實施方案時,不僅要考慮到局部的利益和影響,更要考慮到整體的利益和影響。在現代化建設中,各個領域的發展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必須具備整體意識,通過促進整體的發展,實現個體的進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它不僅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發展,還需要考慮到國內和國際的環境因素。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培養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可以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發揮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發展理念和文化認同,從而更好地推進現代化建設。樹立整體意識并不是簡單的口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落實和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反映時代訴求,體現時代內涵,需要將其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立足現代化實現,提升創新思維,能夠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求。要注意從基本國情出發,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擁有十四億人口,這既是我國發展的“紅利”,同時也是我國發展的“挑戰”,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必須尊重實際,在發展過程中切忌好高騖遠,但也不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應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還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美好愿景,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要做好人民群眾價值引領工作,“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共同富裕。”[1]20
進入新時代,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并且趕上這種變化,與時代發展同步,以滿足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承載著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支持和參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任務。首先,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必須與時俱進。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的關注國家和社會的新發展、新趨勢和新要求,以便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也要及時調整。在現代化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目標必須與更加多元化的時代目標相結合,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更新和調整內容,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要,以實現自身的現代化發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創新。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強調互動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方式,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內容。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真正的集體是“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批判生產資料私有制導致的“人的異化”,主張以革命的方式推翻資本主義政權,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共產主義社會。根據經典作家的“共同體”思想,現代化進程中要充分考慮“人”的因素,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做人的工作”的教育活動,承擔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責任與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人們的思想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引導人們摒棄“拜金主義、消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非無產階級觀念,破解現代化進程的思想障礙。“立德樹人”是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之一,強調以德育為首,以學術、技能等其他方面的教育為輔。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這一理念具有特殊的意義。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經濟和物質方面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但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需求卻更加強烈。立德樹人的教育方式可以培養人們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幫助人們、特別是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信仰。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課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做人的工作”的學科,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為了滿足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從不同方面努力,以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求。此外,通過樹立全局意識、整體意識和創新意識,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