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能為現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注入新鮮血液,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體育學科,掌握科學的體育知識,萌生自覺參與體育運動的欲望,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文章主要探討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
作者簡介:蔡藝(1998—),女,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小學。
體育是義務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重在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訓練學生的體育技能,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在一些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致使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高,課堂參與度低,教育效果難以達標。新課改以來,我國進入了教學模式的高速探索階段,許多新穎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課堂教學模式就在此時進入了體育教師的視野,成為教師踐行新課改教育理念的重要幫手。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借助這一教育模式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不斷增強身體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踐行限時講授,凸顯學生本位
“限時講授”要求教師壓縮教學的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將課堂真正地交到學生的手中。一些體育教師在課堂上過于注重講授,恨不得將知識“磨成碎末”,讓學生學得透徹。然而,這樣的教學形式會占據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教師灌輸的體育知識[1]。對此,為了有效踐行“限時講授”的要求,體育教師有必要豐富學生的預習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對知識的前置性理解,并精選教學內容,簡化課堂,從而使整個課堂變得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一)有效預習,精準出擊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理解簡單的體育運動知識,形成自己的思考。但是,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量有限,在課堂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此,教師有必要借助微課等教學手段,明確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在有效預習中及時發現問題,以便教師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精準出擊”,縮減講授的時長,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思考、自主練習的時間。
例如,在足球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將腳內側踢地滾球的動作技巧、傳球戰術思想等傳球教學的主要內容作為素材,進行微課的制作。在做好微課課件后,教師可讓學生提前觀看預習,針對微課內容,整理出自己存在的疑問或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上,教師便可收集學生的反饋和問題,以便基于學生的反饋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疑惑,為學生詳細地講解,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增值。因此,教師應重視預習的作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學生形成對體育運動的前置性理解,減少講授時長,提高教學效率。
(二)分層教學,簡化課堂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具體情況展開具體教學。那么,該如何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呢?特級教師丁永正提出的“三不講”無疑能為教師答疑解惑。所謂“三不講”,是指在教學中教師不為學生講他們已經懂了的內容,不為學生講他們通過自主思考能夠理解的內容,不為學生講難以完成意義建構的內容。體育教師可以此為基準,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簡化課堂的知識點,讓學生在輕松、高效的課堂上完成對體育知識的高效建構。
比如,在排球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基于“三不講”原則優化教學內容。教學前,教師要先了解學生對排球運動的掌握情況。針對對排球運動知之甚少,或是從未接觸過排球的學生,教師便可先從排球運動的發展歷史入手,慢慢引出教學;針對已經掌握了排球運動中的準備姿勢、移動技術的學生,為了讓他們進一步掌握排球技巧,教師可為學生仔細講解“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動作”等重點內容;針對已有一定排球運動經驗的學生,教師便可以將擊殺、撲救等技術動作當作講解的主要內容,細致地為學生介紹其中的要點,以便學生掌握更高難度的技術動作。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精準分析,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技巧,以及學生還需要鞏固哪些技能之后,再展開針對性教學,就能夠在限時講授中提升教學實效,讓學生獲得精準指導。
二、展開合作學習,凸顯主體地位
合作學習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形式,能夠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讓學生依靠團體的力量,加深對體育運動技巧的理解和運用[2]。
(一)恰當分組,落實職責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有必要立足學生學情,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的職責,以便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都能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加快合作的進度,提高合作的效率[3]。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羽毛球這項運動時,教師可先以問題“你們玩過羽毛球嗎?”了解學生的羽毛球運動經驗。其次,教師可讓學生兩兩組隊,自由練習。在學生練習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結合學生的運動表現,對學生的運動素養和能力基礎進行判斷。最后,教師要根據自己了解和觀察到的情況,做好小組的劃分,保證組內學生的異質性,以及組間的同質性。分好小組后,教師要輔助學生進行組員職責的劃分,如對羽毛球運動較為熟悉的學生,要擔任組內的“小老師”,負責指導同組的學生展開練習,以便學生在相互輔助中共同進步,發揮合作的價值,從而提升整個小組的練習實效。
教師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判斷,再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能夠促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相互補足,共同進步,有效掌握體育運動技能。
(二)把握時機,自然融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體育練習的質量。然而,合作學習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為了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中有所收獲,教師有必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合作情況,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以便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助力合作學習活動發揮最大效用。
比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籃球的傳球練習時,筆者便抓住恰當的契機指導學生。活動中,通過觀察,筆者發現有些小組的學生沒有掌握傳球的基本要領,便對他們進行引導:“大家的傳球方式‘各有千秋,要不要互相檢查一下,看看誰的動作最標準,老師也可以作為評委,為大家做出專業的點評哦!”接著,學生在組內探討傳球的正確方式,互相學習,互相糾正。最后,筆者再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以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傳球技巧,為后續正式的籃球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指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展開體育運動的學練時,教師要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主動地介入學生的體育學練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合作活動順利進行,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學生踴躍展示,成為課堂主角
體育學科帶有強烈的實踐色彩。完成體育運動學習后,學生會收獲一定的練習效果,這一練習效果便可以直觀反饋學生的練習效率和練習質量。對于學生的練習成果,有的教師只是匆匆看一眼,并進行簡單的評價。如此單一、機械化的評價難以使學生真正地意識到自身的問題,無法達到從結果出發進行優化改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的目的。為了發揮評價的作用,以評價促發展,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并針對學生的進步和不足、成功和失敗作出適當的評價[4]。
(一)巧用展示,促進反思
體育課程標準指出,要鼓勵學生挖掘自己的個性、潛能,讓學生獲得多元化的發展。但是,僅憑課堂上的觀察,教師難以精準把握學生最終的練習效果,挖掘和彌補學生的潛能和不足。而搭建展示平臺,能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練習情況。所以,教師要搭建展示平臺,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展示,并對學生的進步和不足進行點評,以便學生明確自己的進步空間,結合教師的意見進行改進。
例如,在完成乒乓球教學后,筆者組織了一場乒乓球競技比賽,讓學生通過比賽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在學生比賽的過程中,筆者著重關注學生的動作技巧是否熟練,是否比以往有所進步。之后,再針對學生的不足,為學生提出改進的意見,如“正手攻球的動作存在問題,仍需改進”等,讓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以便在精準改進中更好地掌握乒乓球運動技能。
于學生而言,競技比賽這樣的展示平臺不僅如同試煉場,也如同汲取養分的搖籃。教師鼓勵學生踴躍展示,對學生進行精準評價,能讓學生更快地發現自己的潛能,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二)分層展示,關注需求
在體育課堂上,一些運動練習效果不佳的學生,會因為自身能力的不足,而不敢輕易展示。對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展示要求,以便學困生也能夠信心滿滿地參與展示,強化參與體育運動的信心[5]。
比如,在組織學生學習了健美操后,筆者設置了“展我風采”“集體展示”兩種成果展示形式。其中,“展我風采”要求學生單獨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集體展示”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展示。“展我風采”的展示形式對學生的要求更高,要求學生能夠完全記憶所有的健美操動作;而“集體展示”的方式,則適當地降低了展示的要求,旨在讓學生在展示中享受運動的樂趣。筆者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展示方式,以便全體學生都能夠踴躍參與到成果展示活動中。
教師設計多樣化的練習成果展示形式,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屬于自己的賽道,在適合自己的賽道上全力奔跑,大膽展示自我,盡情釋放光芒,從而樹立自信心,持續保持體育鍛煉的熱情。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讓體育學科煥發新的生機,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讓學生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提升體育練習質量。教師要繼續落實新課改指導理念,做好“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這一教學模式的開發與實踐,總結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打造自主學練的學習形式,助力學生成長和發展,促使學生不斷提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成鑫康.基于“項目合作化”教學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效率[J].基礎教育論壇,2021(32):65-66.
[2]王啟歌.新形勢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策略[J].知識文庫,2021(24):19-21.
[3]方景旭.基于學科素養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24):133-134.
[4]王益海.小學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51):97.
[5]姚丹云.巧設游戲,優化課堂: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田徑,2021(11):65-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