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社會各界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幼兒園應樹立科學的保教觀念,為幼兒打造快樂的教學環節,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基于此,文章以種植園課程為例,研究如何通過種植園課程提升幼兒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種植;課程;學習;品質;幼兒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鄉村教師專項“在種植園課程中提升幼兒學習品質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XC202100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高鳳梅(1977—),女,江蘇省海安高新區隆政幼兒園。
種植園課程是幼兒園中常見的課程,是幼兒與植物、泥土互動的過程,更是促進幼兒親近自然、關注生命的有效路徑。我園地處農村,園內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此外,我園已有一定的種植園課程經驗。我園教師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挖掘園內的教育資源,以種植園課程為載體,探索如何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認識、種植、管理、欣賞等一系列活動豐富各方面的經驗,從而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
一、幼兒學習品質的概念與內涵
(一)幼兒學習品質的概念
幼兒學習品質可以理解為幼兒在支持其自身成功并影響其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活動中的獨特表現,包括堅持和專注、想象力和創造力、興趣和好奇心、主動性和目標導向等[1]。
(二)幼兒學習品質的內涵
1.主動性
主動性即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內驅力,表現為幼兒無須外部因素刺激而主動進行探索,并可以從中體會到樂趣。
2.堅持性
堅持性表現為幼兒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勇于面對,敢于嘗試,不怕困難和失敗,不放棄,直到實現目標。
3.目標意識
目標意識表現為幼兒在活動中謹記目標,并朝著目標開展活動,不做與活動無關的操作。
4.好奇心和興趣
好奇心和興趣表現為幼兒對于新鮮的事物感到好奇,有探索的興趣。
5.專注力
專注力表現為幼兒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聚精會神,不被與活動無關的事物分散注意力。
6.想象力和創造力
想象力和創造力表現為幼兒在接觸新鮮事物時,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遇到問題時,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在種植園課程中培養幼兒學習品質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于幼兒的學習品質缺乏深度認知
部分教師對幼兒的學習品質內涵把握不到位,缺乏深入認識,甚至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在種植園課程中,種植活動的范圍較大,而教師的精力有限,對幼兒的學習品質培養方面的關注不夠。
因此,教師應該深入學習關于幼兒學習品質的理論知識,加深對幼兒學習品質內涵的理解,在種植園課程中關注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2]。
(二)教師在種植園課程中缺乏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
當幼兒在種植園活動中遇到感興趣的植物時,會產生十分強烈的探索興趣,從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課程。但是,部分幼兒的目標意識不強,參與課程的積極性不高;部分幼兒在種植園課程開始一段時間后,會逐漸喪失參與興趣。
當幼兒出現上述問題時,部分教師并沒有為幼兒提供有效的支持。大多數情況下,種植園課程由教師來劃分種植區域、分配工具、確定種植的植物種類,幼兒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開展活動。教師沒有根據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導致幼兒對種植園課程不感興趣,探索知識的欲望比較低,更難以全身心地投入課程。
因此,在種植園課程中,教師應該對幼兒進行有效的引導,激發幼兒參與課程的興趣,促進幼兒積極開展種植園課程,體會種植園課程的樂趣,從而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
(三)教師對種植園課程的評價環節缺乏重視
在種植園課程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開頭轟轟烈烈,過程忽冷忽熱,結果草草了事。深究原因,很多時候是教師忽視了評價在促進幼兒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種植園課程時間有限,部分教師對評價環節缺乏重視,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部分教師的評價流于形式。教師經常在課程結束前幾分鐘問幼兒:“小朋友們在今天的種植園課程中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緊接著,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做簡短的總結,隨即結束評價。
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過于關注課程的結果,忽視了幼兒參與課程的過程。教師在幼兒參與課程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持續地記錄幼兒的表現和發展變化等細節,因此無法準確理解幼兒的興趣點等學習品質。
教師忽視評價環節,不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更不利于促進幼兒的成長發展。因此,教師必須真正認識幼兒學習品質的重要性,結合幼兒的發展需求,找到種植園課程與幼兒學習品質的聯系,在此基礎上進行更科學的評價[3]。
三、在種植園課程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策略
(一)做好課程導入,為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奠定基礎
在種植園課程開始前,教師營造有趣并能吸引幼兒的學習氛圍十分重要,因此教師需要有效開展課程導入工作。
例如,在進入種植園前,筆者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家周邊的田地最近正在生長的是什么農作物?你認識哪幾種農作物?我們班級的種植園可以用來種植什么農作物?”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后續開展種植園課程奠定基礎。
又如,筆者結合幼兒的興趣,與幼兒共同創編“快樂田園”舞臺劇。首先,筆者提問幼兒:“小朋友們知道田地里有什么植物嗎?”有的幼兒回答:“小麥。”有的幼兒回答:“玉米。”但有的幼兒回答不出來。其次,筆者引導幼兒觀看相關的動畫。動畫內容包括西紅柿、黃色玉米和藏在地里的花生等,幫助幼兒積累相關的植物知識。再次,筆者引導幼兒將紫色的長條茄子、綠色的豌豆、綠色的青菜、黃色的玉米等植物畫在卡紙上,制作成植物小帽子。最后,幼兒戴上植物小帽子扮演各種植物角色,為后續種植園課程的開展營造了熱烈的氛圍[4]。
(二)考慮幼兒的發展需要,優化種植園區域環境
1.植物種類的選擇
植物是提升種植園課程效果的關鍵資源,植物種類的選擇關系到幼兒在種植園課程中的發展。種植園課程的植物種類不僅應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還應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教師應該投放適合幼兒發展的植物,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提高。
首先,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種植園的自然環境,考慮種植園中可以種什么種類的植物吸引幼兒的積極參與。
其次,教師應該考慮植物種類的層次性、差異性、新穎性以及種植的難易程度,盡可能地選擇可以滿足幼兒興趣和發展需要的植物。教師可以選擇容易種植且成活率髙的植物種子,如辣椒、蘿卜、小白菜等,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最后,教師應該及時更新種植園的植物種類。如果幼兒反復種植同幾種植物,他們就會逐漸對種植園課程失去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種植園課程的各種活動觀察幼兒興趣和需求的變化,從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出發,定期更新種植園植物的種類,從而提高幼兒參與種植園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優化種植園的環境
首先,種植園的環境應該基于幼兒的興趣和探索需求,并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進行創設。
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參與種植園環境的創設。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種植園的區域標識制作。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直觀的符號、插圖以及照片等素材,制作種植園的區域標識,能夠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又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種植園環境的優化。幼兒通過小組討論環境優化方案、手工制作裝飾品,不僅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種植園的小主人。
最后,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種植園課程的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幼兒的發展動態,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及時優化種植園的環境。如果種植園有更加自由寬松的環境,就能更好地促使幼兒積極參與課程實踐,從而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全面發展。
(三)重視種植園課程的評價
評價是總結和反思的過程。教師評價種植園課程開展過程中的問題、經驗,不僅有助于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而且有助于優化種植園課程,為后續更好地提高種植園課程的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1.將發展性評價作為主要評價方式
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是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支持幼兒的探索活動,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種植園課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將發展性評價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關注幼兒在課程中的發展,促使幼兒不斷進步。
首先,教師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應該了解幼兒的認知基礎,結合幼兒在種植園課程前、中、后三個階段的實際情況開展評價。
其次,教師應該注重過程性評價,即重視幼兒參與種植園課程的過程。教師可以認真觀察幼兒在種植園課程中的一系列心理、行為以及認知等方面的變化,并及時向幼兒反饋。
再次,教師應該注重激勵性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完成種植的過程,讓幼兒充分表達他們的各種想法;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幼兒用心傾聽、積極思考、參與交流。這不僅有助于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而且有助于促進幼兒不斷進步。
最后,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幼兒之間的差異,關注幼兒的心理感受。教師的評價應該避免打擊敏感脆弱型幼兒的心理,以免幼兒抗拒參與種植園課程;與此同時,教師應通過評價激發幼兒內在的驅動力,促進幼兒的發展進步。
2.將幼兒參與種植園的過程作為主要評價內容
在種植園課程開展的前期,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對話了解幼兒關于種植的已有經驗以及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求,從而評估可能影響幼兒學習品質的因素。在種植園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定期地對幼兒的表現、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更深入地了解幼兒的學習品質,從而形成幼兒的發展性評價材料。在種植園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展示他們的種植成果或者組織幼兒分享交流他們的種植經驗,從而評價幼兒在參與種植園課程過程中的實際情況。
教師不僅要評價幼兒參與種植園課程的效果,還要關注幼兒在參與種植園課程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如幼兒是否積極參與課程、好奇心是否得到滿足、是否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等。
總而言之,教師的評價要防止片面性,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要通過過程性評價更全面地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個體差異,以便為改進種植園課程提供依據。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種植園課程的有效開展可以促進幼兒探究、合作、實踐等能力的發展。因此,幼兒園應該充分結合園所實際以及幼兒的發展需求,為幼兒創造寬松的種植園環境,并為幼兒提供實踐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分享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幼兒未來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玲,周嬌婷.基于深度學習的幼兒園種植課程建設策略:以“大班金盞菊種植活動”為例[J].家長,2020(25):137-139,141.
[2]蔡麗宇.構建幼兒社會性體驗式學習的策略:以種植課程為例[J].教師,2021(9):117-118.
[3]李延嶺.實施“六步”“四環”法,激發綜合實踐課程學習興趣:記一次《種植大蒜》勞動課教學研究[J].教育,2021(10):41.
[4]王少潔.小種植園里大乾坤:基于種植課程的勞動教育路徑探索[J].考試周刊,2021(4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