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為了更好落實新課標,教師要以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為目標,探索出一條更加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語文課程改革之路。以單元主題任務模式開展教學,不僅受到了更多教師的認可,還逐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推廣開來。語文主題任務單元教學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真正讓學生參與教學,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讓學生在探索、發現、質疑和辯論中,學會思考、學會選擇,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教師應深度剖析小學語文教材,整合單元內容,合理設計單元主題任務,以任務為驅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主題任務單元教學的必要性
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將傳統的分散型知識教學轉變為大單元整體教學,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都是根據一定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進行組織編排的,這為語文課程的單元主題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大單元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直指學生深度學習的需要。從微觀、碎片化的知識點教學到宏觀、系統的單元整體教學,這是落實新課標改革的一種具體實踐方式。單篇、零碎的教學無法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遷移、運用,學生難以將語文知識和自身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因此,在如何建立語文單元課程體系、如何進行整體教學等方面,教師要進行深入探索。具體來說,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劃分,合理設計主題任務,以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語文主題任務單元教學的策略
(一)剖析教材內容,設計單元主題任務
在大單元主題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單元教學內容,合理設計主題任務,以任務為導向,推動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順利落實。主題任務的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的課文編排都比較合理,且有著一定的關聯。教師在設計主題任務的時候要關注文章形式或者內容結構方面的內在聯系,通過設計閱讀任務、寫作任務、探究任務及實踐任務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的思維體系,促進學生整體感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進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內容與四大名著相關,教師可以設計以下閱讀任務:能夠運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注重閱讀過程,學會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激發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理解、尊重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明確閱讀任務的基礎上,教師還需制定詳細的閱讀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對課文的接受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如在學生閱讀《草船借箭》后,讓學生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畫出情節線和故事線,或引導學生根據《景陽岡》的敘事順序概括小標題。在對這兩篇課文進行總結概括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主預習《猴王出世》和《紅樓春趣》,并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故事內容,在課上進行交流分享。
(二)立足核心素養發展,設計單元教學目標
教師要以小學語文課標為基礎,以教材的總體規劃為依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單元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對每一個課時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實現由淺到深、由表及里的教學延伸。教師可以設計學習任務群,將同類體裁的內容進行規劃整合,找到能夠支撐這些知識的現實問題和任務,從而制定出科學的單元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體裁的文章,包括小說、散文、民間故事、神話等。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文章的體裁和內容,合理設計學習任務群,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以神話故事為主題,編排了《盤古開天地》《精衛填?!贰镀樟_米修斯》等文章。根據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單元教學目標:一是掌握課文的主旨,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故事內容;二是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色彩,找到其中對神話人物的描寫,感受人物鮮活的形象;三是體會神話作品中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其故事情節的緊湊性;四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一個神話故事。每個目標都與單元內容緊密聯系,以感受神話角色這一目標為例,教師首先要將整個課程的內容與角色的關系進行橫向聯系,再引導學生細讀語文教材內容,從而讓學生發現,在描寫人物的特征時,課文側重于從概括到具體(事例),從單一方面到多個方面。這樣的目標設計緊扣單元主題,有助于引導學生以整體的眼光進行單元學習。
(三)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設計單元學習任務
唯有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中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常是在實際運用中完成的。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圍繞單元學習主題,以學習目標為指導,以已有的課本內容為載體,整體設計教學環節,將以知識為中心的單元內容轉變為以活動為中心的單元內容,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體驗、交流和合作完成單元主題學習任務,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體裁是小說。該單元的三篇小說有一些共同之處,但也運用了一些不同的創作手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三篇小說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這類小說的創作方法。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分析這三部作品的共同之處,即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典型的環境。接著,針對每篇文章的特色,教師要指導學生細細品讀,讓學生認識到,《橋》以情境為主線推進故事進程,《窮人》注重對角色的刻畫,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金色的魚鉤》運用了人物之間的對白反映人物的性格,體現作品的主旨思想。大部分小說是虛構的,但也能反映真實的生活。在學生深入了解小說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完成真實的學習任務,組織一次“凡人不凡的故事會”,讓學生講述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感受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所體現出的閃光點。在故事會上,學生可以講述陪伴自己童年的小說人物,或分享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或自由地發表自己對課文的看法和感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對這一單元所學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理解作家是怎樣刻畫細節和表達人物情感的,這對于他們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具有積極作用。
(四)以整本書閱讀為主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除了閱讀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整本書閱讀,以加強語文基礎。一方面,學生可以將課堂中學到的課文學習方法遷移至整本書;另一方面,學生能通過運用整本書的閱讀經驗,加深對語文課文的理解,使整本書閱讀與語文課文學習融為一體。教師應以教材文本為出發點,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并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進行“全書式”閱讀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水平和系統思維能力。在教學時,教師應合理設計問題,用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童話故事,其語文要素為“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試著自己編童話,寫童話”。這一單元中“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在那奇妙的王國里”,主要向學生推薦了《安徒生童話》《稻草人》《格林童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討論,說一說不同的作家各自創作了什么樣的童話世界。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問:“從這些童話中你得到什么啟示?”“你設想中的童話世界是什么樣的?”之后將教材中《賣火柴的小女孩》拓展到《安徒生童話》,不僅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增強教學效果。教師應按照單元的語文要素,將課文教學融入整本書閱讀,由一段“窺”一本書,由一節“瞰”一段,形成一個環形“閱讀場”。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所提供的書籍都與該單元的主題有關,并在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恰當的策略,將教材中的選段講解與課外讀物的閱讀指導相結合,以增強閱讀教學的效果。
(五)落實整體評價,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落實“教學評一體化”,將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和學的全過程。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綜合實施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具體來說,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努力做到以教促學,科學評價,注重學生學習的發展性,正確處理“教”和“學”之間的關系,加強師生互動,確保課堂效率。
結語
小學語文主題任務單元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文化傳承能力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學習逐漸過渡到語言文字運用。在語文主題任務單元教學中,教師應從真實的生活情境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系統化的學習任務,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在真實的任務中運用語文知識。
(作者單位:福州市快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