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娟
責任擔當意識是個體必不可少的良好品格和重要素養,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的德育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教育,明確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生責任擔當教育的主要內容,探索小學生責任擔當教育的開展方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生責任擔當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學習意識
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通過學習,他們可以認識世界和周圍的事物,了解科學文化知識,學會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我的成長,為將來奉獻社會、更好實現自我價值打好基礎。因此,在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教育中,教師要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要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負責,做到按時完成作業、及時預習新課、書寫整齊、整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等,為高效學習做好準備。
(二)生命健康意識
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健康的身體也是學習與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教育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生命健康意識,對學生進行與生命健康有關的責任擔當教育,讓學生愛護自己的身體,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保持均衡膳食,不吃垃圾食品、不喝碳酸飲料,努力做到早睡早起,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參加體育鍛煉。
(三)承擔自身過錯的意識
常言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知識儲備不足,在學習與生活中難免會犯錯。對此,教師要加強教育與指導,讓學生勇于承認錯誤,糾正自身過錯。當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出現錯誤時,教師與家長不能大包大攬,淡化學生的界限與責任,使得學生模糊是非、繼續犯錯,而應及時引導學生主動承認錯誤,并積極改正,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形成優良的品質。
(四)對家庭和集體負責的意識
在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教育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擔當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父母是最親近、最愛自己的人,要孝敬父母,積極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主動分擔家務。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協作意識等,使其認識到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讓學生具備集體榮譽感,學會對集體負責、為集體做貢獻。
(五)社會責任意識
在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教育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幾點,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觀念,認識到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此外,教師要適當融入環境保護教育,讓學生明白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社會的責任,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一些具體案例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如教導學生節約用水、踐行垃圾分類等,從而實現對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教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
小學生責任擔當教育的原則
(一)以小育大
在小學德育中,要想切實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塑造新時代小學生健康、積極的精神面貌,教師就要遵循以小育大原則,從小事、小處入手,將責任擔當教育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強化責任心。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開開心心上學去”時,筆者從小處入手,詢問學生:“同學們在上學時要做好哪些事呢?”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要自己裝好書包,檢查有沒有遺漏學習用具。”“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保護好自己,還要友愛同學。”“要聽老師的話,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等。在學生表述完畢后,筆者總結道:“同學們回答得都很正確。我們要從小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一個有責任擔當的新時代小學生。”
可見,在開展小學德育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具體的小事入手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二)貼近實際
要想讓責任擔當教育落到實處,教師就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貼近實際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從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件中體會責任的含義,體驗履行責任后的快樂。
例如,在某次勞動課上,筆者問學生:“在值日活動中,小明的任務是拖地。小明怎么做才算真正履行了責任、完成了任務呢?”有的學生說:“及時把地拖完,不影響同學們的學習。”有的學生說:“小明要負責把地拖得干干凈凈,才算完成任務,盡到責任。”
可見,教師要從實際入手開展責任擔當教育,讓學生明白責任的含義及承擔責任的意義,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三)積極示范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在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時,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還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擔當,言傳身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對學生有愛心、耐心,教學認真、細致。在課下,教師也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做好引導與教育。
與此同時,教師要與家長緊密合作,鼓勵家長發揮好責任擔當的示范作用,從而增強小學生責任擔當教育的培養效果。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小學生責任擔當教育的方式
(一)挖掘教育內容,緊密聯系現實生活
在小學生的責任擔當教育中,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科教師,都要通過日常觀察、單獨談話與溝通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具有身心發育不健全、自控力較差、好奇心強、愿意嘗試新事物等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挖掘教育內容,將其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以此進行責任擔當教育。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我很誠實”時,教師要在教導學生對同學、家長、教師誠實的基礎上,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知曉誠實和不誠實的表現,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讓學生形成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的意識。
(二)設計實施多樣互動活動,增強教育效果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責任擔當教育時,教師要設計并實施豐富多樣的互動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生深入認識什么是責任、應該怎樣負責等,以增強責任擔當教育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與責任心。
教師可以根據與個人行為、家庭、集體、社會和國家等相關的內容,設計一些問答活動與集體活動,讓學生說明在某些情況下應該怎樣做并說明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如教師可以創設“路上看到有人偷挖地下光纜,你應該怎樣做?”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作答,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擔當意識。
(三)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實踐體驗
在小學教育中進行責任擔當教育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具體開展相關教育,還要通過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和責任心。
例如,環保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觀念,讓學生形成對周圍環境負責的意識。對此,學校可以組織“環境衛生,人人有責”評比活動,以一個月為期,每天檢查各個班級的衛生情況,包括教室的衛生與班級負責片區的衛生,并根據每天的檢查情況打分,最后計算總分,對得分較高的班級給予表揚和獎勵,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保持環境衛生是每個人的責任,要為班集體負責。
(四)重視守護自身信用,切實形成守信觀念
誠實守信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對學生的成長與未來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從小學開始,教師就要重視教導學生學會誠實守信,形成守信觀念。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教學元素和日常生活事物,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學會誠實守信。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說話要算數”時,教師要靈活施教,引入社會上一些關于信用的案例,借助淺顯易懂的生活事件,讓學生認識到守信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果有一個人整天說謊,答應你的事無法做到,你還愿意和他交朋友嗎?”,借此引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形成守信觀念。
(五)圍繞維護公共秩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從維護公共秩序開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公共秩序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重要意義,教導學生學會維護公共秩序。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時,教師可以先引入出行、娛樂、文化活動等公共生活,讓學生了解電工、環衛工人、警察辛苦維護公共秩序的過程。然后,教師可以分別展示生活中維護公共秩序、破壞公共秩序的相關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認識到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明白破壞公共秩序是可恥的。最后,教師可以開展“我參與·我奉獻”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小區宣傳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等相關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結語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教師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中要重點思考并解決的問題。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教師需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與良好的道德品行,為學生成才奠定基礎。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認識到對小學生開展責任擔當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引入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作者單位:甘肅省成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