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璧瑜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其不僅能讓學生學到最基礎的閱讀、寫作、語言、表達等多方面內容,還能讓學生吸收道德知識,讓學生從語文教材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為人處事的道理。筆者闡述了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的德育內容,分析了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德育內容的選文的特點,提出了結合部編版教材選文開展德育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選文的德育內容
(一)贊頌主人公美好品質
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的文章,它們都從不同角度贊頌了人物的美好品質,如對聰明智慧的贊美、對堅毅勇敢的肯定、對勤奮刻苦的贊揚。五、六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歌頌主人公美好品質的選文最多,如《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半截蠟燭》《楊氏父子》《草船借箭》,雖然文章的內容不同,但都贊頌了主人公的智慧和美好品質。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講解這些選文,讓學生感受這些主人公的聰明才智,并為學生帶來感悟與啟示,引導學生向課文中的主人公學習,從而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而《通往廣場的路》《景陽岡》《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頂碗少年》等選文,可以表現出主人公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越挫越勇的堅毅和勇敢,這些選文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結果塑造主人公,歌頌了人物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敢于向前,不退縮、不拋棄、不放棄且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這些選文,感受主人公的性格,學習主人公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勇敢和堅毅。
另外,勤奮刻苦是小學生實現理想抱負和信念的必備條件之一。因此,小學語文教材非常注重這一方面的選文,其能夠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勤奮刻苦的美好品質,如《竊讀記》《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舞臺》。教師可以講解這些選文,讓學生明白唯有刻苦和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從而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以書為友,刻苦學習,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二)表現為人處事規則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除了從主人公個人的角度出發贊頌主人公的美好品質,還從為人處事的規則出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孝親敬長、互幫互助。表現孝親敬長的選文有《慈母情深》《我們家的男子漢》《爸爸的鼾聲》《小抄寫員》《看戲》,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長輩的敬重、孝順。例如,課文《慈母情深》表達的是母親對子女無私的愛,其歌頌和贊揚的是母愛的偉大,教師在講解這一篇選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媽媽,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母親對自己的愛。
此外,選文還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與朋友、鄰居、陌生人如何相處。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學會體諒、理解他人。例如,選文《草原》《窮人》《月光曲》《唯一的聽眾》等,都表現出與他人相處的黃金規則,即與他人為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具體的文字表達中,感受這些人物的善良,使學生能夠體會人世間的真善美,讓學生掌握為人處世的規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與身邊的人相處。
(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高年級的選文中有很多體現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章,如《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懷念母親》《燈光》《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這些文章,不僅能夠讓學生明白祖國的強大,還能夠讓學生成為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當然,除了與愛國相關的文章,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還選取了一些贊頌主人公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文章,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這些文章,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社會價值。
(四)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理念,豐富學生德育的內容,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讓學生了解自然的文章,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例如,教師讓學生閱讀《珍珠鳥》,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珍愛動物的習慣;讓學生閱讀《草原》,可以幫助學生領略草原之美,并讓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讓學生閱讀《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地球母親身上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從而啟發學生節約資源,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當然,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還選取了《養花》《生活是多么廣闊》等生活類的文章,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的態度,讓學生體會生活的美好。
二、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德育內容的選文的特點
(一)以感情因素為脈絡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小學生德育內容的選取大多是以感情因素為脈絡,將作者的思想感情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間,用間接的方式表達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文章,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進而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窮人》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講述的桑娜和丈夫的故事,并讓學生通過了解桑娜主動幫助鄰居照看小孩這件事情,學會友善待人。
(二)以專題呈現為核心
從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來看,其對小學生德育呈現的是專題式的選文,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題,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順應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三)以正面教育為主線
大多選文以正面人物或者正面事跡為例,并結合德育內容,能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產生正面影響,使學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引導學生成為擁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為習慣的人。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邱少云是一個怎樣的人,并讓學生從他的身上學到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智慧和勇氣,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高尚品質。
三、結合部編版教材選文開展德育的方法
(一)堅持“以人為本”,滿足不同學生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生為本”,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合理安排德育的內容,讓學生接觸到應學習的道德規范。教師可以結合部編版教材的選文,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珍貴,使其對生命有初步的認知,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生命認知體系。教師還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思想和情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采用個性化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二)遵循不同原則,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思想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部編版教材的選文,讓學生領悟到文字背后蘊藏的深刻情感,使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獲取一定的道德知識,并鼓勵學生將自己在課文中的所學知識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人民服務》一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握主人公張思德這一人物形象,讓學生知道為他人服務的意義。此外,教師還應該遵循靈活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例如,在開展單元選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開放性的單元,設置一定的德育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文章閱讀,使小學語文教材成為學生最好的德育學習資料,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三)拓展課文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內容的多樣化,為學生選擇有關道德品質的內容,使學生所受到的德育內容是連續的、完整的。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對部編版教材的選文進行教學時,可以對關于文明禮貌、珍惜時間、自尊自律、誠實守信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拓展。教師還可以根據部編版教材的選文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新課標的基礎上,保持價值維度的多樣化,讓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伴隨學生成長。
(四)選擇經典課文,形成正確道德觀念
小學語文有關德育內容的選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部編版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是幫助學生形成高尚道德情操的主要載體,其受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部編版教材中的一些經典課文讓學生閱讀。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為例,這篇課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的人物體現著生活的真善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這一篇課文,使學生受到啟發,形成正確道德觀念,從而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讓學生懂得感恩。
結語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中包含了很多的德育內容,其滲透在學生道德發展的各個方面。教師可以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開展德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適當拓展課文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此外,在講解部編版教材課文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成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