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蘭
摘? 要?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本文以近三年無錫市引進人才落戶數據為基礎,分析無錫人才引進現狀和問題,提出要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推進人才強市建設,努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的樣板,助力無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大數據;人才;招引;無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優質人才發展環境、招引各方人才,就是投資城市和地區的未來。
一、無錫人才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無錫持續加大對外招引各類人才的力度,不斷升級“太湖人才計劃”,招引高端人才,加強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技能人才的“引育留用”,努力打造國家級高水平人才集聚平臺。
(一)拓寬人才招引渠道
近年來,無錫不斷拓寬人才招引渠道,舉辦公開選調海內外優秀青年人才專場招聘會、“百企千才高校行”等校園招聘活動。推進“錫引”工程、“太湖人才獎學金”計劃,吸納全球優秀人才聚集無錫。
(二)強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健全政策措施,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參選和競賽以及相應載體的建設。支持無錫重點職業院校和骨干企業針對具有優勢的競爭項目申報集訓基地,并對入選國家級、省級集訓基地的單位分別給予建設經費支持。實施“太湖青年工程師”項目,探索大學生校地聯合培養模式,對參加大賽獲獎者給予獎勵。
(三)完善人才服務體系
無錫全面升級人才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優秀大學生“錫引”工程補貼發放系統。根據《無錫市委市政府2023年重點工作目標任務細化實施方案》,無錫推出國際人才公寓達9000套(間)以上,并推出“人才房優惠購”等活動,大力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
二、無錫人才引進的主要特點
2020年,無錫市進一步放寬人才引進落戶政策。2021年5月,無錫市開發了人才引進和集體戶口落戶信息系統。本文根據該信息系統提供的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這三年來對無錫市110家重點企業開展問卷調查獲取的人才引進數據,分析無錫人才引進的特點。
(一)引進人才學歷層次提升較快
三年來,無錫引進的人才中,博士研究生占比2.34%,碩士研究生占比19.35%,大學本科占比58.95%,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占比逐年上升,且增幅較大。此外,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引進數占比也持續增加,且增量非常明顯。
(二)引進人才年齡結構分布合理
無錫引進的人才呈現橄欖型結構。引進人才年齡在25周歲及以下的占16%,26—45周歲占81%,46—50周歲以上占3%。這一年齡結構符合無錫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引進人才中,男性占比54.13%;女性占比45.87%。
(三)引進人才遍及全國各地
三年來,無錫引進的人才以江蘇省內其他地市為主,引進的人才46%來自江蘇省內,省外排名靠前的分別是安徽省(12%)、河南省(7%)、黑龍江省(5%)、山東省(4%),剩下的26%來自全國其他省市,這說明無錫對周邊省份人才的吸引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如何擴大無錫知名度,將無錫推出“蘇圈”,是未來無錫引才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
(四)引進人才主要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無錫市引進的人才流向行業集中度較高的是集成電路行業占比13.64%;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行業占比10.91%;汽車及零部件業(含新能源汽車)占比9.09%;高端裝備業占比7.27%;電子元器件業占比6.36%;物聯網及計算機軟件業占比5.46%。
三、無錫人才引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無錫通過人才引進方式,吸引來了大量高素質人才,為無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但是,無錫在人才引進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無錫人才政策宣傳不夠
目前,無錫的城市品牌形象以及人才政策等宣傳不夠。外地人才對無錫的印象主要集中在無錫是“歷史文化名城”和“環境宜居”兩個方面,對無錫的產業優勢和未來發展布局等經濟發展情況反而了解不多。
(二)引進人才總量不足
當前,無錫重點產業人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絕大部分重點企業3—5年內人才需求會穩定增長,部分企業人才需求將快速增長。無錫目前的引才總量與“把無錫建設成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的需求,存在較大人才缺口。
(三)引進人才質量不高
引進人才的質量與無錫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高級專業技能人才、高級管理人才不多。無錫“加快構建‘465現代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地標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具有較高市場占有率和全國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前瞻布局增長后勁足、資源集聚度高的未來產業”所需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緊缺。
(四)引進人才難以留住
調查數據顯示,無錫近八成企業認為人才引得來卻不一定留得住。長三角周邊城市如上海、蘇州、杭州、寧波等磁吸效應明顯,無錫與之爭奪人才的總體競爭優勢并不明顯,招引與留住人才壓力較大。
四、無錫加強人才建設的對策
無錫應適度調整人才“引育留用”的目標對象,更加聚焦城市品質內涵式提升、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更好地促進人才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
(一)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
近年來,無錫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既有針對高層次人才的“太湖人才計劃”等,也有針對高級技工等職業技能人才的政策,甚至各個區(縣)都出臺了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性人才招引政策,如新吳區的“飛鳳計劃”、濱湖區的“濱湖之光”人才引育計劃、惠山區的“先鋒英才計劃”等。無錫要進一步強化人才政策的全面宣傳、有效落實等工作,充分體現廣納天下英才的胸懷和誠意。積極優化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政策,完善配套服務舉措,努力讓各類人才生活上無后顧之憂、工作上可大顯身手、發展上有成功之望。
(二)積極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動企業和人才雙向奔赴的有效途徑。要加快打造與國際接軌、國內一流的最優政務環境、最優政策環境、最優市場環境、最優法治環境,使最優營商環境成為無錫招才引智的核心競爭力。
(三)大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吸引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人留住。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打造高質量就業示范城市的重要舉措。要想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就要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尤其是要加快培育企事業單位內部人才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無錫要加快推出“重點企業人事經理211培養計劃”,提升企事業單位“選育留用”人才的中堅力量——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能力,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舉措,提升人才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四)加快形成引才集聚效應
充分挖掘在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將在錫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人才“蓄水池”,持續優化人才環境,加快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形成引才集聚效應。一是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積極整合跨國獵頭資源,面向海內外開展招才引智工作。二是實施尖端人才柔性引進。依托無錫重點產業集聚區、特色優勢學科等載體平臺,吸引外地高層次人才。三是積極留住在錫大學生,鼓勵本地戶籍的外省市院校畢業生回流。《無錫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提出,持續完善“錫引”工程系列政策、優化人才服務,通過校園招聘、專場招聘會等各類舉措,“到2024年,在錫高校學生留錫就業比例達到50%”。此外,通過“太湖人才獎學金”、舉辦“返家鄉”“雛鳳歸 無錫行”等活動,優化“赤子計劃”等人才政策,鼓勵無錫籍在外優秀青年返鄉為無錫建設作貢獻。
(五)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務
無錫不僅是一座“充滿溫情和水”的旅游城市,更是一座經濟發達、開放包容、“宜居宜業宜發展”的文明城市。無錫要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體系,為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務,增加各類便捷的生活設施、配套的文化旅游教育設施以及人才公寓建設,提高生活舒適度、豐富度和安全感,營造良好的留住人才的環境。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高水平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各類人才享有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形成人才自身競爭力和城市競爭力雙向提升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劉已粲,蘇雁. 江蘇無錫:全力建設人才之城[N].光明日報,2021-10-22(004).
[2]潘錦斐.錨定需求找對策 “錫引”大學生按下加速鍵——無錫市人社局助力城市引進青年人才[J].中國就業,2022(08):32-33.
【責任編輯:方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