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彥雄 馬瑞鵬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步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找準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方向,確立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策略,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有效手段。
一、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1],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主要靠學校教育,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堅守立德樹人根本宗旨。學校校長在規劃學校發展中,要將建設體育強校納入學校發展目標體系,并在體育課堂教學實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體育運動環境的打造、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專門制訂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不忘初心,勇擔使命,艱苦奮斗,大膽創新,為全面建成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奠基。
二、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正確理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1]。學校體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對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強國有著重要意義。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勇于拼搏、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三、積極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
1.踐行育人使命,深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育人的責任與使命。學校體育工作者應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對學校體育的戰略部署,把握新時代新征程上“國之大者”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責任感,貫徹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要發展運動能力、培養健康行為,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要充分利用體育課堂、體育課外活動、體育比賽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
由于體育學科的特殊性,其在育人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在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倡導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而不懈努力。如,學校在舉辦校級足球聯賽或籃球聯賽時,不僅要注重促進學生運動技能、運動興趣的提升,還要注重通過全校性的比賽達到培養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更要注重比賽的總結和反思,可以通過開主題班會的形式,總結比賽中出現的問題及亮點,如比賽中隊員的交流合作、全班學生的服務意識及戰術運用情況、與對手競爭中小摩擦的處理、尊重裁判、遵守比賽規則、正確看待比賽的勝負并能理性分析等。比賽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及比賽結束后的主題班會能讓學生在比賽中成長,學會合作交流、尊重對手、遵守規則、互幫互助等,這才是比賽更應該讓學生獲得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改善運動環境,服務實現學校體育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質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1]。學校體育也要厚植體育現代化物質基礎,促進體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助力,使學校體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學校要根據政策保障學校體育的經費投入,按照《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與學校的發展規劃,按需建設體育場館,配齊設施設備與體育器材,并加強管理,及時維護,確保學校體育的物質基礎安全、高效地使用,為學生體育運動創設現代化的運動環境。同時,還應加強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的精神文明發展,堅定理想信念,傳承中華文明,建立民族自信。
3.堅持穩中求進,助力加快實現健康中國愿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1]。學生的體質健康關乎著祖國的未來。2021年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13~15歲、16~18歲、19~22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分別上升5.1%、1.8%和0.2%,初中生上升最為明顯[2]。由此可見,中學生與大學生整體的體質與健康情況均有所改善,其中初中生優良率增長幅度最大,高中生增長較少,而大學生幾乎沒有增長。面對學校各學段學生體質健康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各學段學校要充分分析問題,找出原因,科學決策,建立適合本學段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路徑。同時,小學、高中、大學同樣要完善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讓學生樹立“個人健康第一責任人是自己”的理念,堅持每天鍛煉1小時,合理膳食、規律生活,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全面提升力量、速度、靈敏、協調、平衡等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競技體育進一步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奠基。
4.立足體育課堂,積極促進全民參與
學校要堅定不移地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開齊開足體育課,加強體育與健康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在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對1~2個項目形成興趣愛好、掌握運動技能,并能發展成自己的運動專長,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要重視加強家校聯系、聯動,大膽創新,多開展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體育活動,如親子體育運動會等。體育教師也要努力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和習慣,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夯實運動技能,打好體能基礎,充分發揮校本課、社團課、訓練隊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運動能力,使學生有能力指導和帶動家長共同進行體育運動,營造積極的運動氛圍,使家長和學生在運動中能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發揮學校帶動家庭參與體育運動的作用,促進全民參與體育運動。
5.健全競賽體系,有效夯實體育后備人才培養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于一體的大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學校體育競賽制度和選拔性競賽(夏令營)制度[3]。學校要建立全員競賽的比賽體系,將全員競賽的思想植入學生的內心,發展學生體育專長。如,學校每年可以組織1~2次趣味比賽、體質健康達標類的全員運動會,同時也要積極組織學校特色項目的班級聯賽及全校的比賽,從比賽中發掘優秀運動員,再去參加市級、省級乃至全國性的體育比賽,為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提供發展平臺。學校還要根據場地設施、師資力量、學生專長等基本情況,建立2~3支體育訓練隊,并組織專業教練進行專門訓練,建立完善的訓練體系、管理體系。
6.堅持對外開放,推進學校體育國際交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1]。學校要緊跟黨中央對外開放的國策,推進學校體育國際交流,這是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學校體育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交流互鑒、合作共贏,要通過中國學生與外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借鑒優秀的體育文化,促進體育文化的融合與進步,進而增進國家間的友誼。如,學校可以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國際化交流,既可以邀請國外的知名教練員、運動員來中國學校進行交流,為自己的教練員、運動員提供新的思路和訓練理念;也可以帶隊去國外參觀學習,了解國外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與發展理念,為我國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同時,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世界級的運動會,促進體育文化的交流進步。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發布》[J].中國學校衛生,2021(09):1281-1282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N].新華社,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