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對于國家富強、社會發展、民族復興,以及大學生成長成才都至關重要。然而,當前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這使得探析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顯得尤為必要。文章指出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從社會、學校、學生三個角度提出實施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以期促進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施,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提供助力。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勞動;勞動教育;勞動思想;勞動技能;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8-0141-04
基金項目:2021年度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思政專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協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項目編號:hnsz2021-42);2021年度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大學生勞動教育(項目編號:SITXW202203)
新時代大學生是實現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中堅力量,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重要力量,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勞動是新時代大學生發揮自身作用、擔負起時代使命的重要途徑之一[1]。然而,受到父輩、祖輩陳舊價值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表現出重智力輕勞動、勞動能力弱化等傾向。這不但不利于他們的成長成才,而且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也會產生阻礙作用。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以期為他們真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大學生勞動教育是指通過培養大學生的勞動思想、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受教育主體是廣大新時代大學生,高校有必要通過勞動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意識引導,以期為大學生提供精神力量,涵養其道德,促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1.促進正向社會風氣形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出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人們已在長期的勞作過程中形成了熱愛勞動的社會風氣[2]。然而,當前部分高校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及技能培養,常常忽略勞動教育。這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弱化。新時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具有傳承良好社會風氣的責任,如果其不具有良好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將不利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诖?,高校要自覺承擔起培養大學生勞動意識的責任,將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傳達給大學生,并通過大學生影響家庭和社會,進而促進良好社會風氣形成。
2.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的需要
從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信息化、智能化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創新逐漸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此背景下,勞動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3]。一個國家如果能在創新上發揮出優勢,那么其國際地位必然得到提升。當前,我國仍面臨著環境資源缺乏、產業結構不平衡等問題,需要依靠知識型、創新型的勞動大軍打破僵局。大學生是新時代勞動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其的勞動教育,讓其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勞動能力,可以促進其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加強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是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的需要[4]。
3.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加強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能夠讓大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正確認識勞動本質,明白勞動人民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5]。這有助于塑造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品格,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而且,勞動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大學生通過勞動能夠促使自己將所學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進而深化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實現自己的智力和創造才能同步發展。另外,勞動還會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大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受到心靈熏陶,從而有效對大學生進行體育、美育。由此可見,勞動教育在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將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相并列,是打造完備育人體系,培養高水平、高素質新時代人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勞動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尚存在內容寬泛、形式單一、評價體系模糊等問題,亟待解決。
1.家庭與學校勞動教育空白化
(1)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一方面,在部分家庭中,孩子是“掌中寶”“小公主”“小王子”,鮮少有機會參與家庭勞動,這使得家庭勞動教育呈現空白化傾向。另一方面,當前部分家庭過于重視對孩子的智力培養,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將所有的時間用于學習文化知識,因此在家庭中大包大攬各種家務勞動,這進一步造成了勞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2)學校方面。當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內容單一,考評模糊,流于形式,口號化傾向明顯,教學成效不顯著。
2.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被邊緣化
勞動是人的社會性形成的必要手段和必經階段,如果沒有勞動,人類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6]。當前,我國正處于“兩個百年”的交匯期,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所有人都應團結起來,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秉持努力向上、攻堅克難的精神,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大學生作為國家新生力量,也應積極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想讓大學生具備這種意識和能力,對其進行勞動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然而,當前部分大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低下,難以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
3.新時代大學生對勞動存在功利化認知
一方面,部分大學生認為勞動教育課并不能給自己的學習成績帶來明顯幫助,應付考試即可,因此在參加勞動教育活動時表現得不認真、不積極,導致收獲甚微。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對于體力勞動存在偏見,不尊重甚至輕視體力勞動者,不但自己很少主動參與體力勞動,還不尊重他人的體力勞動果實,甚至將自己的求學目標設定為擺脫體力勞動。這樣功利化的勞動觀念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家庭與學校勞動教育空白化,大學生勞動教育邊緣化、功利化等問題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只有理清其原因,找到其癥結所在,進行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家庭和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足
(1)家庭方面,受傳統勞動觀念影響,部分家庭對體力勞動存在偏見,因此不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導致家庭勞動教育空白化。(2)學校方面。當前,部分高校的考核制度主要是針對專業課和公共課制定的,對于勞動教育的考核較為缺失,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接受態度。部分高校的勞動教育主要以社會實踐形式進行,通常要求大學生以交實踐照片的形式完成實踐考核,并不關注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了實踐勞動。這使得部分學生的實踐勞動變成了走過場,收獲甚微。還有部分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勞動教育僅僅是安排大學生打掃衛生等,既沒有詳細的教學內容也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導致部分大學生片面地認為,勞動教育就是干家務活兒[7]。然而,勞動教育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需要相應的課程內容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只有有了豐富的理論支撐,勞動教育才會更加有意義,才更有利于貫徹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也更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認知,樹立勞動光榮的正確觀念,為大學生成為偉大中國夢的踐行者奠定堅實基礎。
2.高校對大學生勞動教育不重視
一方面,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存在課程設置欠缺、師資配備不足、實踐場地形同虛設、教學內容陳舊、考評模式單一等問題,這使得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被邊緣化。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只是一味強調增加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并不重視對其進行勞動教育,甚至將勞動教育置于邊緣化的位置。
3.復雜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
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受益者,是經濟全球化的親歷者,是網絡社會的原住民,所處的環境較為復雜。一方面,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中,各種思潮相互碰撞,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會受到各種不良思潮,如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的沖擊,而產生功利化學習心理,進而盲目追求功利化學習目標。另一方面,一些錯誤價值觀會對大學生的勞動觀產生不良影響,使部分大學生對體力勞動、勞動成果等形成一些錯誤認知,甚至表現出輕視體力勞動者、不珍惜體力勞動成果等行為。另外,由于新時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社會發達,物質豐富的時代,機械化勞動很大程度代替了人工勞動,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大學生的勞動意識,降低大學生的勞動能力[8]。
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形式多樣,如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公益性社會服務等,但在真正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高校必須在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下功夫,以便順利達成教育目標。
1.相關部門要重視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
大學生勞動教育之所以出現空白化、邊緣化、功利化傾向,主要是受傳統勞動觀念的影響。因此,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加強社會主義勞動教育理論建設,努力營造熱愛勞動的社會氛圍,以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讓他們“有理可學、有理可依”,從而為他們成為優秀的新時代勞動者奠定堅實基礎。
(1)加強社會主義勞動教育理論建設。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要想滿足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必須進行相應勞動。一個國家的富強正是無數中華兒女經過不懈努力,艱苦奮斗而來的[9]。生活在今日富強之中國,部分大學生有時不能完全理解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對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社會主義勞動教育理論建設,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成為時代最強音,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觀念,讓大學生明白,幸福生活是勞動換來的,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真正樹立勞動平等的觀念,珍惜自己的付出,珍惜別人的勞動,才能真正做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才能有效接過先輩的重擔,承擔好新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和使命。
(2)營造熱愛勞動的社會氛圍。正確的導向是有效營造熱愛勞動社會氛圍、形成“勞動最光榮”社會風向的重要指標。政府及相關部門作為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者,應深度調研勞動教育實施現狀,以充分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積極貫徹勞動教育精神,制定相關政策及保障措施,以使勞動教育順利開展并真正落實[10]。具體來說,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正確價值觀的宣傳。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社會思潮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非常必要。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領悟是其形成正確勞動觀的前提。另一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好關,做好信息篩選和推流工作。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種媒體非常發達,各種信息紛紛進入大學生的視野中,如果不加以篩選,一些負面的信息就可能會給正確價值觀的傳播帶來不良影響,從而不利于大學生正確勞動觀的樹立。而正面宣傳是規范和指引,媒體對于平凡崗位上的“大國工匠”、普通工作的杰出勞動者、堅持不懈為人民服務的勞動者大力宣傳,可以讓大學生明白勞動是幸福生活的來源,進而主動參與勞動,學習勞動技能。
2.高校要做好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高校是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的主要陣地,也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必經通道,因此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重大,高校必須重視勞動教育,科學、規范地落實勞動教育。
(1)明確勞動教育目標,重視對大學生的勞動引導。勞動教育的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發展的主體是人,豐富的人、完美的人,人有主觀能動性,可以創造自己的生活,而勞動則是其途徑?;诖耍咝鞔_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目標,并立足目標合理組織大學生開展勞動理論和實踐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勞動引導,以便幫助大學生提高勞動能力,為大學生未來快速適應社會勞動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2)科學、規范實施勞動教育,減少負面信息影響。高校要科學、規范地實施勞動教育,要配齊配足勞動教育師資,在課程設置上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學時和標準執行。還要規范勞動教育的考評機制,并適時把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學生實習、社會實踐,以及專業課實訓結合起來。這不但有助于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提高課程吸引力,還有助于減少負面信息影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培養大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大學生勞動教育不是簡單的勞動活動,而是一種在創造性勞動理念、勞動光榮思想指導下,引導大學生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積極服務國家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教育活動。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高校要做好相關引導,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以培養大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能力。
(1)提升大學生的勞動意識。新時代大學生生活在經濟條件比較富足的時代,勞動經驗較少,這使得他們對勞動創造美好未來的概念模糊,因此存在勞動意識薄弱的情況。新時代大學生作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踐行者,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因此高校必須對其進行勞動教育引導,提高其對勞動的認識,培養其勞動意識,促使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將勞動教育內容內化為知識,外化為自己的勞動行為。
(2)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單純的勞動教育理論難以達到提高大學生勞動能力的目標,高校必須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鼓勵大學生親身體驗勞動過程,以幫助學生夯實理論基礎,積累勞動經驗,提高大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從而讓他們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以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為基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融入其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高校應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全面落實勞動教育,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勞動能力,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正確勞動價值觀,從而為他們真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勞動者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妍茜.論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體化路徑設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03):149-154.
[2]劉根.勞動教育促進培育大學生積極社會心態路徑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7):141-144.
[3]楊淑莉.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11):139-141.
[4]滕青,楊汝奎,方美君.關于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8(10):33-34.
[5]梁飛飛.回歸生活世界的大學生勞動教育探析[D].長春:吉林大學, 2013.
[6]鄧明.高校育人目標視閾中的勞動觀[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4.
[7]孫劍.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意識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09.
[8]李心怡,李永睿.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審視:價值、特性與實現路徑[J].懷化學院學報,2022,41(03):124-128.
[9]楊素云.關于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5):31-32.
[10]高亞偉.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of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Li Ni
(Sany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inan Province, Sanya 571000,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s crucial for national prosperity, so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ith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new era, which makes it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proposes paths to strengthen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 school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duc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new era;collegestudents;labor; labor education; labor ideology; laborskills;implementation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