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超 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長征醫院)急診重癥醫學科副主任
小兒驚厥發生前可能大聲哭鬧,接著意識喪失,全身發紫,同時屏氣,幾秒鐘后四肢開始節律地屈曲抖動。這種癥狀可能持續幾分鐘之久,嚴重者可出現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不整、臉色青紫等,持續時間數秒鐘至數分鐘或更長,繼而陷入嗜睡或昏迷狀態。
小兒驚厥的發病率很高,5%~6%的小兒曾有過一次或多次驚厥,驚厥頻繁發作或持續狀態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兒遺留嚴重的后遺癥,影響小兒智力發育和健康。驚厥以4 歲以下兒童最多見,可分為有熱驚厥和無熱驚厥兩類。小兒以高熱引起的驚厥較多見,常常發生在體溫驟然升高的第一天,3 9 ℃以上的高熱最易發生。因此當低齡兒童出現高熱后,家長要警惕驚厥的發生,采用正確的處理方式,并根據情況送醫診治。
單純性高熱驚厥持續時間短暫,在一次發熱疾病中很少連續、多次發作,常在發熱12 小時內發生,發作后意識恢復快,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征,熱退一周后腦電圖恢復正常,預后良好。
復雜性高熱驚厥發病年齡不定,常在6 個月以前或6 歲以后發生,起初為高熱驚厥,發作數次后低熱甚至無熱時也發生驚厥。有時反復發作多次,一次驚厥時間較長,超過15 分鐘,腦電圖檢查在驚厥發作2周后仍為異常,預后較差,轉變為癲癇的可能性為15%~30%。
當孩子出現驚厥時,家長會非常著急,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特別是看到孩子出現抽搐,就會下意識采取一些錯誤的應對方法。
曾有一名寶寶在高燒后出現驚厥情況,兩眼上翻、面色發青、四肢抽動、喉部發出異響。寶寶的爸爸以為孩子誤食了什么東西卡住喉嚨,就直接將手伸入孩子喉部,企圖挖出異物。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反而導致孩子喉部出現水腫,引發呼吸阻塞和窒息。
有的寶媽在寶寶哭鬧后,以為孩子餓了,于是就著急忙慌地喂奶,希望孩子能停止哭鬧,有些則會在這個時間給孩子喂藥。其實這些做法都不可取。孩子在哭鬧時進食,很容易導致氣道阻塞,誘發窒息。也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抽搐時咬傷舌頭,就往孩子嘴里塞各種東西,比如調羹、毛巾等,這種行為同樣很危險,一不當心也會導致窒息。
有些家長覺得不讓孩子抽搐就能緩解驚厥,于是就用緊抱、捆綁等方式束縛孩子,但壓制孩子抽動,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骨折、脫臼等情況發生。放血屬于民間偏方,通常是不會對驚厥有治療效果的,反而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此外,刺破體表放血還容易導致創傷感染等。
除了以上方法外,錯誤的方法還有用力搖晃孩子、立即送往醫院,抽搐中的劇烈顛簸同樣可能導致意外傷害。有人認為高熱驚厥患兒可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如酒精擦拭、冰塊冰水等降溫來輔助退燒。首先,高熱只是表象,真正的病因沒有解決,體溫會一次次升高。其次,酒精擦拭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免造成酒精中毒;用過冷的冰塊冰水擦拭會使體表血管劇烈收縮,反而不利于散熱。
緩解高燒的方法,除了按規定使用退燒藥物外,保持寬松、透氣的降溫環境也是可行的,人體會通過熱傳導方式將熱量散發出去。
1.保持平臥狀態,讓孩子的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嘔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另一只手用大拇指掐壓患兒的人中。
2.應用牙墊或筷子(最好外面包一層清潔的布或紗布),安放在兩側或一側上下大牙之間,以防止舌咬傷出血以及舌后墜引起的窒息,如果來不及,施救者可以先把自己的手指塞在孩子的口中(被孩子咬時,有些疼要忍住),同時用另一只手捏住患兒手上的虎口穴用力按壓。
3.體溫明顯升高時取冷濕毛巾敷于額頭或全身擦拭,以利迅速散熱降溫。
4.首次發作驚厥的小兒,經過積極處理后癥狀好轉,后續也一定要盡快帶孩子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早查明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5.對于發生過高熱驚厥的幼兒,家里應長期備用體溫計、降溫藥物以及物理降溫的措施,出現發熱癥狀時,及時對癥處理,避免體溫過高導致驚厥反復發作。
TIPS
平時家長要學會一些急救方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遭遇一些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意外等。當然很多意外是可以防范的,因此我們要經常開展一些在校、居家、外出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及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如果意外情況發生了,就需要科學應急處理,這往往可以帶來更好的預后效果。
此時,家長、教師等通常是第一時間能給孩子提供幫助的人。一方面我們要及時撥打120,向專業醫務人員尋求幫助。另一方面則是要積極施救,減少傷害的負面影響,時間就是生命,及時給予正確救治,再送往醫院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平時,我們應當了解、掌握一些疾病應急處理和意外急救方法,比如孩子氣道阻塞時使用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臟停搏時的心肺復蘇法(AED使用方法)等。在意外發生時,千萬不要使用錯誤的方法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