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九、十月份佳節頻頻,中秋、國慶連著重陽節,子女們關心父母、單位關心老職工,老人變胖變瘦亦是大家關注的話題。過胖自然不好,過瘦也未必是好,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其實大謬不然。
人之所以消瘦多為疾病或營養不良所致,或為刻意減肥,都非健康之態。對老人而言,非但不要“老來痩”,而是應該以稍胖一些才好。近日,中國營養學會頒布了《中國高齡老人體重適宜范圍與體重管理指南》,建議高齡老人(通常指80歲及以上老人)BMI指數適宜范圍為22.0~26.9。
消瘦多伴隨肌肉減少,其中就包括占體重4 0%的骨骼肌。骨骼肌減少則肌肉力量下降,影響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甚至是老人喪失自理生活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肌肉力量下降也會影響身體平衡功能,易引發跌倒和骨折。
占體重40%的骨骼肌是骨骼和胸腔、腹腔的保護層,也是體溫和平衡能力的維護者。除了物理作用外,骨骼肌也是參與機體代謝的重要“噐官”,其蛋白質含量占全身蛋白質的半數以上,其中的氨基酸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必需,能為人體各種功能性蛋白質、抗體的合成提供原料。骨骼肌中含有大量的胰島素受體,是糖代謝和糖原儲存的重要場所,所以骨骼肌的衰減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力,還可能引發2型糖尿病等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代謝紊亂疾病。
預防肌肉減少的方法無非“吃”與“動”。骨骼肌的構成以蛋白質為主,因此日常飲食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高齡老年人的膳食中應以易于消化吸收的動物性蛋白如蛋、奶、魚、雞、鴨等的攝入為主。當然,日常飲食亦需搭配適量的蔬菜、水果等,還應攝入足夠的主食,以免蛋白質被當作能量消耗了。
除飲食的調整外,還需加強肌肉力量的鍛煉。建議老年人的體育鍛煉采用有氧運動,即中等強度的全身性活動,如打太極拳、練八段錦、健走等。如欲增強肌肉力量,除有氧運動外,還可做些以增強肌力的“抗阻訓練”,如平舉雙臂、抬起單腿、下蹲站立,坐臥起身等。
老人之形體消瘦者,勿被“千金難買”所誤,應及時就醫檢查。若無重要疾病,則應從改善營養與加強鍛煉入手,以獲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