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寧寧,禹亞杰,李夢琪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第二課堂是指在教學計劃中第一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第二課堂以第一課堂為基礎,又是第一課堂的延伸與補充。高校第二課堂建設是“三全育人”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載體,是新時代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藥用植物學是一門實踐技能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以理論講授植物構造、科屬特征,實驗觀察植物組織構造與形態特征為主,使學生掌握常見藥用植物的形態學和分類學知識。對于專科層次學生,在傳統教學運行之下,學生易于掌握理論知識,但是難以具備認藥、識藥實踐能力。本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第二課堂,旨在加強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四川護理職業學院藥學系2018―2021 級中藥學專業大專層次學生。
野外采藥是藥用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該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走出課堂,在植被豐富的大自然中接觸多種藥用植物,從實踐中掌握常見藥用植物的形態學和分類學知識,掌握常見植物的科、屬特征,合理采集和壓制植物臘葉標本,提升識藥、鑒藥的專業技能,從而為實現培養中藥學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奠定基礎。基于野外采藥的第二課堂可以通過教師帶隊集中野外采藥、藥用植物園見習、學生自發組織采藥、藥用植物標本制作與藥用植物攝影等活動形式組織實施,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符合第二課堂建設理念。
教師帶隊集中野外采藥是面向專業內所有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認”結合,讓學生掌握藥用植物學知識,以及藥用植物鑒別方法與植物標本采集方法的教學活動。該教學活動可作為藥用植物學第二課堂實施的基本保障,是培養學生識藥、鑒藥能力培養的有效教學手段。但是野外采藥時間較短,如果長期不觀察和鑒別藥用植物,將達不到讓學生將藥用植物分類學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
藥用植物園中設有豐富的常見藥用植物資源,并且按照進化規律、科屬分類等特征進行規劃種植,是藥用植物與中醫藥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藥學專業進行藥用植物學課程教學的優質資源。藥用植物園植物資源與野外植物資源相比,具有種類齊全、集中生長等特點,植物鑒定方面相對較容易,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教學場地。通過藥用植物園見習活動,學生在認識常見藥用植物的同時,也進一步拓展了藥用植物的分類學與進化史知識,并且對中醫藥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
學生自發組織采藥是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隊開展的興趣學習活動,是學生第二課堂的主要活動方式。學生可以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定期組隊外出采集并鑒定具有典型特征的藥用植物。該活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可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是鞏固與學習理論知識的有效手段,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重要體現。
藥用植物標本以臘葉標本最為常用,是植物標本館建設、中藥鑒別相關課程教學、中藥學專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重要資源。藥用植物臘葉標本的制作包括采集、壓制、固定、保存四個環節。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在掌握標本制作方法的同時,也可細致觀察植物的每一細微形態特征,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和鞏固藥用植物學知識。該活動可以提高藥用植物學課程野外采藥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識藥、鑒藥能力是藥用植物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學習藥用植物學的有效方法是善于觀察。學生日常生活環境中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辨識身邊的藥用植物是將藥用植物學學科內容學以致用的關鍵。但是,大專層次學生往往不會主動將理論聯系實際,細心觀察植物的性狀特征。故培養學生對植物的觀察能力也是藥用植物學的教學目標之一。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當代多數大學生對攝影技術具有較濃厚的興趣愛好。藥用植物攝影活動,可以讓學生發現身邊的藥用植物。學生通過攝影技術表達藥用植物的形態學特征,并學習了解藥用植物的外觀特征、藥用價值以及長環境等,使得學生將專業與大自然相聯系,將興趣愛好與專業課學習相結合,通過主動觀察發現了專業知識,通過思考與檢索積累了專業知識,通過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加深了對專業的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學生對傳統藥用植物的認知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之一,不設置考試,是學生自發、主動學習知識和拓展專業知識的平臺。根據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本研究通過藥用植物標本制作比賽、藥用植物標本鑒定能力比賽、藥用植物攝影比賽、“說藥用植物標本”等主題交流活動讓學生進行學習成果展示與交流,并以此作為第二課堂的考核方式。其中,藥用植物標本制作比賽重在展示學生對于藥用植物采集、制作、保存與標本介紹方面的能力;藥用植物標本鑒定能力比賽重在展示學生在識別藥用植物方面的能力;藥用植物攝影比賽重在展示學生攝影技術以及對藥用植物形態特征的突顯能力;“說藥用植物標本”主題交流活動重在展示學生對于植物標本的系統學習能力、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以及綜合表達能力。多種不同方式的活動,以賽促學,學賽結合,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展示自我能力,而且有助于督促學生找差距、求進步,精進專業技能。
通過對參加第二課堂學習的學生進行學習效果問卷調查,收集有效問卷100 份,結果見表1(p117)。數據統計顯示,在學生的自我認知方面,通過藥用植物學第二課堂的學習,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和拓展、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都有較明顯的提升,但是文獻查閱能力、了解學科的前沿知識等能力提升不夠明顯。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中藥學專業自2018 年秋季學期開始招生。2018 級為第一屆學生,任課教師團隊就行課期間組織野外采藥、藥植園見習、藥用植物標本制作等第二課堂活動,但沒有組織比賽、交流等活動。2019 級在2018 級開展的活動基礎上,增加了藥用植物攝影、自發組隊采藥等活動,豐富了第二課堂的活動形式。同時,增設了藥用植物標本制作比賽、藥用植物攝影、“說藥用植物標本”等比賽活動以及藥用植物學習心得交流活動。2020 級教學以線上、線下結合為主,第二課堂活動受疫情常態化防控影響,僅限于教師帶隊集中野外采藥、藥用植物標本制作及藥用植物標本制作比賽。2021 級學生線上教學時間較長,故沒有開設任何第二課堂活動。比較四個年級的期末成績,表2 結果顯示,2018―2020 級屬于組織實施第二課堂的年級,其藥用植物學考試的平均成績、優秀成績(80―100 分)比率和良好成績(70―79 分)比率均高于2021 級屬于未組織實施第二課堂的年級。而在組織實施第二課堂的年級中,由于2019 級學生第二課堂組織形式更加豐富,故該年級的平均成績、70 分以上成績占比均高于其他年級。綜上,藥用植物學第二課堂的實施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其中比賽、交流等活動不僅豐富了第二課堂活動形式,更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夯實專業知識。
表2 藥用植物學第二課堂的開展對課程考試成績的影響[人數(%)]
藥用植物學課程的教學重難點為植物分類。基于野外采藥的藥用植物學第二課堂開設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制作、藥用植物攝影、藥用植物園見習、藥用植物學習交流等多種方式的專業實踐活動,并融入專業技能比賽,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專業自信的建立,考核形式靈活多樣,學習過程輕松無壓力,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本研究基于野外采藥,在不同年級組織實施不同活動形式的第二課堂,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了解第二課堂的實施效果,通過分析各年級的期末成績了解第二課堂實施對于第一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第二課堂的實施有利于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且第二課堂活動形式越豐富,越有利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綜上,專業課程有效設計和實施第二課堂,對于高職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促進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