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強 趙紅艷 席素梅 宋濟明 李穎
摘?要:依據PDAC理論,構建了基于“雙主體伴生螺旋”專業層面的質量保證體系,形成了“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診改機制,并從組織體系、制度體系、目標體系、診改指標體系、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建設和實施。一是突出了學校和專業自身的雙主體,既要建立自身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也要建立學校層面的外部質量保證體系。二是突出了雙主體的伴生關系和運行的協同性,以及建設質量的螺旋提升,形成目標和標準的雙關聯和協同效應,并貫穿于診改的全過程,實現了外部統一評估到自我內生診改的轉變。
關鍵詞:雙主體伴生螺旋;專業層面;質量保證;診斷與改進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26
2015年,教育部針對高等職業院校開展診斷與改進(以下簡稱“診改”)工作陸續下發了教職成廳〔2015〕2號、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等多個文件,要求以此為手段,激勵高職院校在專業層面建立起相對獨立且完整的自我質量保證體系,并形成全要素網絡化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
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專業建設是最基本要素,同時也是教學工作中一條最重要的生命線,而對于專業層面的診改是一所高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教學工作診改的核心內容之一和關鍵環節。在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評估中,專業建設質量是中樞指標,向上支撐學校辦學的質量,向下決定了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也是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內涵建設水準的重要標志,而構建完善的專業建設保證質量體系并實施科學合理的專業診改機制,是提升專業建設質量的有效途徑。濟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緊密圍繞教育部、省教育廳等部門的文件精神,進行了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多個層面的診改建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高職專業質量保證體系與診改的內涵
質量保證體系是以質量保證活動為對象,通過系統化、標準化及制度化的活動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對于學校來說,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一種體制機制,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和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在人才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并合理組織形成有機整體。有學者認為高職院校建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目的是提高多方評價主體的滿意度,在信息平臺支持的基礎上建立的持續改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制度體系。另有學者認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是基于學校數據平臺,以內涵提升為核心、以自主為動力、以診改為手段、以質量文化為內驅、以師生發展為根本、以內部治理能力提升為目標,上下聯動、有機互補的網絡化、全覆蓋,提升專業內部治理能力和內涵,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運行體系與機制。
診改的理念是在愛德華·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理論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中PDCA指的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測Check—改進Action”,診改能夠促進學校建立常態化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機制,引導學校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專業診改是學校以專業自身的發展規劃和需要為依據,以專業建設目標與定位、專業資源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學生能力培養、專業影響力等方面為焦點,自主設立目標和標準,運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對專業進行分析與評估、自我診改,不斷完善提高。
2?專業層面內外部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
2.1?指導思想
以目標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為理論支撐,以建立健全現代職業院校治理體系、提升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為核心,以提高社會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滿意度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建設完善質量標準和制度建設,堅持自主改進和持續創新,以“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為工作方針,以專業層面為研究對象,開展多維度的診斷與改進,構建以學校、專業兩級主體相互協同的“雙主體伴生螺旋”,建立常態化的質量保證體系和可持續的診改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2?任務目標
依據系統設計、協同推進、科學有效、診改并行的原則,通過開展專業層面的診斷與改進,建立基于校本數據平臺和診改制度的工作機制,構建專業的質量保證體系,并具備網絡化、全覆蓋、較強預警和激勵作用等特點,落實學校、專業兩個層面在專業發展質量保證體系中的主體責任,提升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學校的自我規范、自我改進,持續提升辦學活力,優化人才培養過程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3?體系架構
基于專業建設全周期、全過程的質量評價和診斷改進機制,從學校與專業雙主體兩個層面出發,以學校提出的“五橫五縱一平臺”質量保證體系框架為依據,構建專業外部質量保證體系以及專業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探索“雙主體伴生螺旋”專業診改機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專業診改策略。
2.3.1?質量保證體系總體架構
專業在運行過程中以質量計劃為主線,以過程管理為重心,按PDCA循環,基于“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管理循環步驟,構建兩個層面的質量改進螺旋和以“五縱兩橫一平臺”為核心的內外協同的質量保證體系總體框架。學校層面的保證體系是外部保證體系,專業自身構建的是內部保證體系。
學校層面主要職責是事前規劃、事中監管和事后評價。專業層面的主要職責是以需求為導向,自定目標、自定標準、自我保證、自我評價,生成專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質量的螺旋式提升。專業發展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以學校工作目標為起點,以質量建設標準為量度,以工作制度和診斷性考核為保障,以質量生成為核心,以數據平臺為支撐,建設全要素、網絡化的質量保證體系架構。
在專業發展質量保證體系構成要素關系中,從學校和專業兩個角度分別構建了組織領導、發展規劃、建設目標、建設標準、運行實施、條件資源保障、制度保障與服務措施、診斷改進、質量報告等方面之間的關系,實現了目標鏈、標準鏈、實施鏈、保障鏈、診改機制之間的協調統一。
2.3.2?“雙主體伴生螺旋”診改機制
依據“五縱兩橫一平臺”質量保證體系架構,根據產業需求、社會需要、政府要求,進行決策指揮,制訂質量目標,確定質量標準,建設基礎資源,完善保證制度,達成專業建設目標,培育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數據平臺為支撐,對專業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控,根據診斷結果,在運行的每個環節建立質量診斷與改進循環,形成學校和專業自身發展的兩個“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結合社會、單位、學生反饋,不斷修訂完善質量目標,提升質量標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學校的特色質量文化。
構建的“雙主體伴生螺旋”質量改進機制旨在明確專業發展質量保證體系中,學校和專業分別從“規劃—標準—計劃—任務—實施—(檢測—分析—預警—改進—計劃—任務—實施—)診斷—學習—激勵創新—改進—規劃”建立保證體系,以此學校層面的保證機制要協同專業自身保證機制的建設,共同保證專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內外兩層的保證體系中,各自要構建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協同的以“8字型”質量改進螺旋為基本單元的診改機制。學校層面的質量保證體系為專業層面的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提供保障支持,而專業層面的質量保證體系支撐著學校專業的發展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3?專業層面診斷與改進的實施
3.1?健全組織體系
按照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要求,在專業層面健全“學?!獙W院—專業”三級質量保證的組織體系,以各專業組建專業建設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由專業負責人、專業專任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為專業發展方向和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等人才培養過程要素把關。
3.2?健全制度體系
堅持需求導向,以知識創新為基本理念,不斷完善專業建設中的制度體系建設,制定學校專業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制度建設要求,形成統一、規范、有效的保證體系。重點在專業建設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修訂、畢業生跟蹤調查、專業人才培養狀況、專業建設指導組織、實習實訓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完善制度,細化標準,規劃建設。
3.3?健全目標體系
堅持產出導向,建立“學?!獙W院—專業”三級目標鏈,以學校專業建設規劃為基礎,細化目標分解和任務分工,按照專業建設實際,將目標細化到每一個專業。借助學校質量管理平臺,對工作任務進行實時監控,形成任務監測一頁紙報表。
3.4?健全診斷指標體系
堅持發展導向,健全專業分類評價和專業發展指標體系,實施專業評估和專業自診。構建了培養方案、辦學資源、師資隊伍、教學運行、校企合作、教學成果、社會評價等7個一級指標體系(診斷項目);培養方案制定情況、執行情況、實踐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師培養提升、教學文件、教研活動、課堂監管、實踐教學環節、教材選用和管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校企合作管理、質量工程、學生競賽、教師競賽、招生情況、學生職業發展等23個二級指標(診斷要素),以及82個三級指標(診斷觀測點)。
3.5?健全信息化監測平臺
以信息化提升專業層面治理水平,建立學校層面專業發展數據監測中心、專業分類管理評價中心、專業規劃目標達成監測中心,動態檢測著學校開設專業的整體情況,以及各專業在招生、教學、就業、師資等各方面的數據,為學校和學院專業建設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3.6?健全診改機制
3.6.1?專業診改實施
專業層面的“雙主體伴生螺旋”的設計從學校和專業兩個層面同步設計,依托數據分析平臺的專業發展數據監測中心、專業分類管理評價中心和專業規劃目標達成監測中心三個系統數據的支撐,對學校來說,專業診改是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重點。從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實施過程與目標達成度和專業評估3個維度,開展過程性和周期性診改相結合的專業層面診改工作。
(1)建立專業診改體系。按照“學?!獙W院—專業教研室”3個層級完善專業建設規劃,對照專業建設標準,從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條件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社會服務能力、產教融合等方面確立診改目標監控點,師范類專業要結合師范類專業認證文件要求,確立與師范類專業建設相適應的診斷點,實施過程性、周期性監測和診斷性考核。
(2)形成專業建設水平提升機制。各專業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診斷專業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根據招生情況、就業情況、畢業后兩年畢業生問卷調查情況、校內高年級學生問卷調查情況填寫專業建設診改報告。學校根據報告考核各專業的建設水平,依照各類課程建設標準,評價特色專業、重點專業、示范專業,評選優秀專業,并對專業進行動態調整管理,進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專業建設水平提升機制。
(3)建設專業建設數據監測平臺。學校根據專業建設標準,結合專業建設診改報告中的各個目標監控點,細化監測診斷因子,并進行數據化處理,設定預警閾值,建設專業建設數據監測平臺。利用數據平臺實時采集,將數據作具象化處理,形成直觀數據圖形,便于專業主管部門、學院、專業教研室對專業建設情況的及時診斷與改進。
3.6.2?專業評估實施
(1)指導思想。堅持專業評估和專業診改的有效融合,“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著力促進專業內涵建設、特色發展,進一步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評估目的。發揮專業評估的導向、外部診斷和改進作用,為學校專業建設和專業布局提供依據。同時也強化各專業的主體責任,發揮學校層面的外部監督、激勵作用,健全學校專業層面質量保證體系,引導各專業完善專業建設規劃,樹立標準意識和質量意識。
(3)評估原則。依據評估指標和要求,堅持導向性、實證性和成果導向原則,從師資隊伍、人才培養質量、條件保障、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以專業建設期內產生的績效數據為導向,引導專業根據自身建設現狀進行查漏補缺,客觀獨立做出評估結論,深化改革和內涵建設,為學校專業布局和調整提供客觀依據,為專業自身發展提供導向。
(4)評估重點。堅持成果導向,旨在促進學院進一步強化專業內涵建設與特色發展,重點評估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條件保障和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專業績效數據。
(5)評估組織與實施。專業評估工作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實施,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辦公室負責評估的數據分析和診斷改進工作,各專業負責做好自評數據表的填報、補報和后期的自我診斷和改進工作。
4?結束語
專業診改作為重要的一條途徑和舉措,促進學校建立健全常態化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機制。通過專業診改工作,我校緊密圍繞“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提升”,建立了校級和專業兩個層面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以及“雙主體伴生螺旋”診改提升機制,全面對專業進行診改,發現問題并即時解決,形成閉環,實現系統化、科學化進行專業建設,優化人才培養路徑,提高培養質量。但是在全要素的保障機制、多元評價指標體系、大數據分析的支撐作用、雙主體伴生螺旋的質量提升機制等方面還有待完善,今后以此為努力方向,繼續完善我校的專業質量保證體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Z].
[2]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Z].
[3]蔣立文,經貴寶.高等教育的質量和質量保證[J].江蘇高教,2006,(05):5356.
[4]周思勇,何明友,葛曉波,等.人文價值取向下的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J].教育與職業,2022,(04):5257.
[5]蘇翩翩,吳何珍.依托“八步一環”質量改進螺旋開展高職專業診改的策略[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