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潮 趙群
摘?要:工匠精神自古就有,各國均有且被賦予了不同內涵。大力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要求,大科學時代背景下,高校工會要立足基本職能履行、找準角色定位,切實發揮組織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注重傳承培育工匠精神,從明確工作職責、推動資源共享、強化智力支撐等方面出發,積極參與工程實踐育人。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校工會;工程實踐教育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32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程實踐育人工作是大科學時代背景下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高校工會應立足基本職能,找準找好資深介紹定位與工匠精神傳承和工程實踐育人的契合點,切實發揮優勢,為人才培養核心工作貢獻力量。
1?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由我國先秦時期《莊子》中記載的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的成語“庖丁解牛”就表達出古人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闡述。傳統意義上的工匠精神,經歷了從專業技能到職業精神的變遷,且精神屬性日益得到強化,最終演變為職業道德、專業技能、職業品質的綜合體現,代表著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認同和行為優劣評判,其基本內涵包括了專業、敬業、創新等多個維度。隨著時代發展和行業進一步細分,工匠精神不僅僅局限于某種職業或某個行業,也不再僅僅針對某一種技術或某一項技能,而是成為一種有明確精神屬性的象征和表達。
工匠精神也不僅僅是我國獨有,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產業結構的國家均對工匠精神有所關注且理解各有不同,“各國工匠精神的形成過程與本國的國情、歷史、制度、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作為世界范圍內具有領先水平的制造業強國,德國的工匠精神便蘊含于德國制造的品牌實力和品牌影響中,質量上乘、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嚴謹細致、規范標準是廣大消費者對德國制造品牌的主流印象,也是德國工匠精神的現實寫照。德國制造和德國品牌的成功得益于企業和工人受到本國工匠精神潛移默化的浸潤和影響,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傳承也推動著德國制造在全球范圍內產品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的持續鞏固和提升。
我國也有對工匠精神獨到的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大力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2020年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全面而深刻地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內涵,體現了中國特色,彰顯了中華文化,表達了中國觀點。2021年9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工匠精神名列其中。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舉辦的賀信中再次強調,“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適應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勤學苦練、深入鉆研,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新時代如何繼承和弘揚工匠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才培養工作是高校的核心任務,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缺一不可。進入新時代,工匠精神應成為高校人才培養,尤其是“勞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價值追求,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離不開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的內涵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高度契合、息息相關,培育工匠精神有益于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學習階段就受到工匠精神影響的學生,有利于在工作崗位上創造更大價值。
一方面,從物質屬性層面看,工匠精神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勞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不僅要求組織學生開展形形色色的勞育活動以增強自身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在校學生的勞動意識,在掌握必要勞動技能基礎上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精通勞動的綜合素質和精神品質,通過勞動追求和實現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這就離不開工匠精神的培育。
另一方面,從精神屬性層面看,高校人才培養離不開工匠精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內容,是一個聯動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的核心標準。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全面、綜合、系統、集成的精神品質和價值取向,代表著更高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即要求學生不僅僅掌握必備的技能、擁有必要的專業水準,更強調培育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價值觀念,具備這種精神屬性是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2?工匠精神對高校工程實踐教育的價值
追溯歷史,工會組織來源于工人運動;立足當下,高校工會要推動工匠精神傳承和工程實踐育人。工程實踐教育是高校,尤其是工科類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人才培養核心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理論水平、動手能力、系統思維、創新意識等形成全方位、全鏈條式鍛煉和考驗,是大科學時代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重要途徑,是專業層面勞育教育的主體。通常情況下,高校工程實踐教育一般通過金工實習等工程訓練的方式開展,是高校工科教學規模最大、學生受眾最多的實踐課程之一,工科學生需要普遍參與其中。工程實踐教育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等教育要素于一體,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的教育方式。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日益復雜的工程實際問題和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難題,面對黨的二十大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高校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牽引,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進一步加強工程實踐教育,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一方面,工匠精神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自產生之日起,就蘊含了精通某項技能的基本含義,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工匠精神理所應當成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等人才培養方式的必備選項以及個人成長的必備素質,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社會功能和核心目標相契合。
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形態。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匠精神的內涵已經遠遠超越庖丁解牛式的初級階段,發展成為涵蓋基本技能、職業修養、職業發展在內的復合式高級形態,契合當前高等教育所倡導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也有助于推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高校工程實踐教育必須結合工匠精神開展。如何通過教學模式創新、課程體系優化、課程思政建設等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從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程實踐教育質量和工程實踐育人效果,支撐培養更多具有專業知識、系統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卓越工程師和拔尖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從業者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3?高校工會參與工程實踐育人的現狀分析
高校工會作為教職工自愿加入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教職工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在高校事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工會“參與、維護、建設、教育”四項基本職能,體現著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于育人實踐的要求。
3.1?高校工會參與工程實踐育人工的優勢
一是組織優勢。高校工會是高校黨委領導下,緊密聯系廣大教職工的職能部門,工會會員基本覆蓋全體教職工,均需服從于工會管理。從組織架構看,高校工會一般為獨立法人單位,服從高校黨委領導和上級工會組織管理,內部又分為學校工會、二級單位工會和若干工會小組,組織管理架構健全且完備,對廣大教職工具有十分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動員力。高校工會支持培育工匠精神,參與工程實踐育人,能夠系統發動和廣泛動員全體會員參與,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盡最大可能協調學校內部有關職能部門、人才培養單位,以及外部社會力量,確保實現最佳育人效果。
二是資源優勢?!案咝9碛胸S富的文化、宣傳、教育陣地,這為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創意、喜聞樂見的教職工群眾性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也為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堅實的陣地保障?!惫こ虒嵺`育人是一項專業性強、系統性強的綜合性工程,需要師生廣泛密切聯系及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持續投入。工程實踐育人的主體責任在教務、學工、人事及學院等人才培養強相關的單位,作為必要的補充和完善,高校工會在文化、宣傳、教育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需要基于此發揮好錦上添花的串聯作用,確保職能履行、方式優化和效果實現。
三是人才優勢。高校是各類人才的聚集地,開展工程實踐育人,離不開人才支撐。各類人才作為高校工會會員,有責任有義務根據工會組織的安排開展工作。高校工會應充分梳理會員情況,按照行業領域專家、專業技術人才、行政管理人員等做好分類分工,充分激發各類人才通過工會組織參與工程實踐育人的積極性,確保人盡其才。在人才資源的有力支撐下,高校工會參與的工程實踐育人要實現參與面廣、吸引力大、趣味性強的目標和效果,確保學生成為最大受益者。
3.2?高校工會參與工程實踐育人工的客觀問題
審視當下高校工會的職能履行和工程實踐育人參與情況,主要存在角色定位不清晰、責任意識不強、方式傳統單一等客觀問題。
一是角色定位不清晰。傳統觀念上,人才培養相關工作主要由教師直接承擔,學院及教學、科研、人事等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完成,工會等群團組織不屬于常規意義上人才培養的責任主體范疇。這就導致高校工會在工程實踐育人中的認同感低、存在感低、參與率低,客觀上自我疏離于人才培養核心工作,一方面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旁觀者心態,另一方面有被認為“手伸太長”的心理顧慮,忽視了各個單位都要堅決服從和服務于人才培養核心工作的角色定位。
二是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從實際應用價值層面看,參與工程實踐育人既有利于提升和改進高校工會育人工作的參與模式,也有利于高校工會發揮自身優勢,增強育人效果。高校工會的基本職能互為依托、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合力推動工作向前發展。但部分職能的內涵被窄化,立足工匠精神培育和工程實踐育人,需要高校工會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核心工作的主體責任意識,協助提升和改進高校工程實踐育人效果。
三是育人方式傳統單一。從實際情況看,高校工會將更多注意力放到工會會員,即廣大教職工身上,對參與工匠精神培育和工程實踐育人關注度不夠、主動性不強,創造性和投入度不及工會主業,更多以完成規定動作為主,在方式上較為傳統單一,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
3.3?高校工會參與工程實踐育人的角色定位
高校工會應進一步明確基本職能履行的必然要求和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組織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明確定位,充分調動廣大會員主觀能動性,積極做工匠精神培育和工程實踐育人的謀劃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4?高校工會參與工程實踐育人工的路徑
4.1?發揮組織優勢,明確工作職責
參與工匠精神培育和工程實踐育人是高校工會履行基本職能的要求所在,高校工會要進一步明確自身職能定位,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三級管理架構完備的組織優勢,確保充分調動各級工會組織和全體工會會員的積極性。一是要明確將參與工程實踐育人寫入各級工會組織職責,將工匠精神傳承等有關工作提升到職責落實高度,形成廣泛共識,調動有關工會會員的積極性、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呼吁重視工匠精神傳承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當今世界,隨著就業壓力增大和行業快速發展,工程實踐能力越來越值得關注,高校工會要借助教職工代表大會平臺,呼吁學校有關單位做好統籌謀劃和資源支撐,為工程實踐育人工作奠定堅實的政策和物質保障。三是結合基本職能履行做好協同育人。要“與工會主業相結合,樹立協同育人的理念,與高校宣傳、學工、團委等部門協同配合”,共同做好工匠精神培育和工程實踐育人。
4.2?推動資源共享,構建育人格局
一是要發揮工會社團作用,積極鼓勵現有教職工社團轉變思想、轉變職能、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成立工程實踐育人的新型教職工社團和學生社團,推動教學、科研等資源共享共用,通過頭腦風暴、群策群力、集體備課等形式,為相關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好方法。二是參考“職工小家”建設思路,協調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共同打造工程實踐育人創新平臺。充分發揮工程訓練中心在高校工程實踐育人環節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專項資金支持、理論課題研究、定期溝通對接、學生勤工助學等形式,從高校工會角度形成對工程訓練中心的實質性支持。三是擴大對外合作,積極邀請社會認可度知名度高的“大國工匠”及工匠精神傳承人到校作報告、做導師,借助企業和社會力量,為工程實踐育人提供宣講平臺、實習機會、就業崗位等。
4.3?發揮人才優勢,強化智力支撐
一是要充分發掘和聚集高校工會會員群體中,有利于工程實踐育人工作開展的人才資源,建立專家庫。從具體工作、政策建議、效果評價等多個維度為工程實踐育人工作提供智力支撐,推動形成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的良性互動。二是要落實校園民主管理有關要求,在全體工會會員中選樹“工匠精神”傳承模范,激勵表彰先進、營造爭創氛圍,為廣大學生積極認真參加工程實踐教育活動提供方向引領、做好榜樣示范。
高校工會要高度重視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明確人才培養工作即是“校之大者”,要在履行自身基本職能過程中向核心工作靠攏,切實發揮組織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積極參與工匠精神培育和工程實踐育人,為工會自身建設和學校人才培養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唐鐄,盧衍江,劉華,等.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的比較研究及對我國工匠精神重塑的啟示[J].山東工會論壇,2022,(6):3541.
[2]人民網.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943690.20201125.
[3]人民網.習近平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10420.20220427.
[4]劉遠康,鄭楠楠.高校工會參與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獨特優勢和實踐路徑[J].山東工會論壇,2022,(6):2634.
[5]歐陽曙.高校工會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及實踐路徑[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20,(6):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