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艷 齊征 黃強 黎慶玲 何凈凈
摘?要:分析2015-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并探究財政透明度對其影響,為提高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提供依據。利用熵權-TOPSIS法評價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并通過雙向固定效應計量模型分析財政透明度的影響效應。2015-2020年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經歷了“W型”發展,排名靠前的城市有上海、湖州、舟山、南通,嘉興排名最差,財政透明度和地區經濟水平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存在空間差異,提高財政透明度和地區經濟水平能夠提高醫療資源供給水平。
關鍵詞:上海大都市圈;財政透明度;醫療資源供給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46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全國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也顯現出我國醫療資源供給存在不足的問題,因此,探究醫療資源供給水平與其影響因素對實現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普惠化具有重要意義。從已有研究來看,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給水平評價與區域差異方面,研究區域多為全國、省域或城市群,針對都市圈的研究欠缺;對其影響因素的探究多聚焦于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率等方面,而醫療衛生領域財政支出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相關領域支出的透明化、公開化,勢必會增加群眾對該領域的監督,從而促進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提高,但是關于財政透明度因素影響效果的研究較少?;诖?,本文以上海大都市圈為研究區域,從醫療財政支出、醫療機構密度等維度構建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綜合評價體系,并進一步分析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影響,以期為推進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提供參考和建議。
1?資料來源與方法
1.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相關學者研究以及專家建議,將可操作性、全面性、權威性和代表性作為原則,從醫療財政支出、醫療機構密度、醫療人力資源、醫療服務容量4個方面選取8個指標建立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表1),其中醫療衛生財政投入強度用“醫療財政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行表征,考慮到財政支出是地方進行醫療衛生建設的基本方式,醫療衛生財政投入越大,說明政府重視程度越高。
1.2?熵權-TOPSIS法
目前評價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方法有很多,本研究選用熵權-TOPSIS法。該方法是將熵值法和TOPSIS法聯合起來進行運算求解,既保留了熵值法在求權過程中的客觀性,增加指標分辨意義和差異性,又具有了TOPSIS法能夠充分利用原始數據信息,精確反映各評價方案差距的優勢。
1.3?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影響的模型構建
為考察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影響,構建雙向固定效應計量模型:
Medicit=α+βFitiit+δXit+λi+μi+εit(1)
其中,i表示地區,t表示時間,Medicit表示被解釋變量醫療資源供給水平,βFitiit表示解釋變量財政透明度,Xit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λi表示時間固定效應,μi表示地區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
為排除其他因素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影響,借鑒已有的研究選取如下控制變量:地區經濟水平(con1),由人均GDP表示;產業結構(con2),由第三產業占GDP
比重表示;稅收能力(con3),由總稅收占GDP比重表示;人口密度(con4)。
1.4?資料來源
研究區域為2022年9月上海、江蘇、浙江聯合發布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包括的9個城市,分別為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各指標所使用的原始數據來源于《浙江衛生健康年鑒》《江蘇衛生健康年鑒》《上海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以及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時間跨度為2015-2020年。
2?結果
2.1?評價指標體系權重測定
基于構建的上海大都市圈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將搜集的各指標統計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再利用熵值法確定權重,得到9個城市橫向和時序的動態評價數據集,結果見表2。2015-2020年人均醫療財政支出、醫療衛生財政投入強度、單位面積醫療衛生機構數、人均診療次數均占據了較大的比重,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所占比重較小。此外,在2019-2020年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所占比重經歷“過山車式變動”,在2019年大幅度增加并在2020年急劇下降(圖1)。
2.2?基于時間維度的評價結果分析
通過熵權-TOPSIS法計算得到綜合評價結果(表3)。2015-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經歷“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型”趨勢,2019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大都市圈整體醫療資源供給水平較2018年出現了顯著性的下降,在2020年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從評價結果看,各城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上海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綜合評價得分均值為0.552,顯著高于其他8個城市;嘉興綜合評價得分均值為0217,顯著低于其他8個城市,醫療資源供給緊張;湖州、舟山、南通綜合評價得分位居前列。從變化趨勢看,上海、寧波、無錫、常州、南通5市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呈上升趨勢,其中無錫、南通2020年與2015年相比分別提高了52.9%和28.1%,提升幅度明顯;湖州、嘉興、舟山、蘇州四市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出現下降,其中嘉興下降幅度最嚴重,為39.1%。
2.3?回歸結果分析
根據表4結果可知,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影響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具有促進作用,財政透明度越高,人民越容易對醫療衛生領域經濟活動進行監督,進而促進醫療供給水平提高。在控制變量中,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政府會更加重視醫療資源的投入。
2.4?穩健性檢驗
為提高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影響的可靠性,進一步通過刪減控制變量中產業結構(con2)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通過刪減部分控制變量后,回歸結果中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符號與顯著性和之前相比并未出現變化,核心變量系數與之前相比幾乎一致,說明回歸結果具有穩健性。
3?討論
本文首先通過實證分析對2015-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醫療資源供給水平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以財政透明度作為核心解釋變量進行分析,發現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提高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在控制變量中,地區經濟水平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提高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3.1?上海大都市圈各市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空間差異與優化路徑
根據表2可知,2015-2020年醫療財政支出和醫療機構密度兩方面的指標占較大權重,是影響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主要原因是大都市圈中各市人均醫療財政支出、醫療衛生財政投入強度、單位面積醫療衛生機構數之間具有較大差異。上海作為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為其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使上海成為大都市圈中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最高的城市;寧波、無錫、常州、南通都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可以為醫療資源的投入提供較好物質基礎,隨著投入的增加,醫療資源供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嘉興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最差且具有下降趨勢,其原因可能是嘉興醫療資源供給總量處于都市圈中較前水平,但均分到它的地區面積和個人上則略顯不足;蘇州在2019-2020年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明顯低于2015-2018年的水平,導致蘇州醫療資源供給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說明蘇州在2019-2020年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相對較差,處于都市圈末尾;湖州、舟山兩個城市評分降低可能原因是相較其他城市經濟實力較差,影響了政府財政對醫療資源供給。
要提高大都市圈各城市醫療資源供給水平?,一方面要加強對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增加醫療機構數量,提高人均和地均占有量,同時,醫療資源水平較差的城市要建設一批高質量的醫療機構,吸引高素質人才,減少周邊城市的虹吸效應影響;另一方面,醫療資源供給水平較高的城市要發揮引領作用,加強城市之間醫療事業建設經驗交流和醫聯體建設,以點破面,用部分帶動整體,加強醫療資源供給水平低地區的醫療實力,最終實現大都市圈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共同提升。
3.2?強化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促進作用
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具有顯著促進作用,財政透明度對醫療財政支出的供給效率影響是“正U型”,只有越過拐點財政透明度的促進作用才能顯現。因此,需要提高各地區財政支出的公開透明程度,促進各地區越過供給效率的拐點,高效率地提升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建議如下:
第一,加強財政信息公開。完善官方網站建設,建立資產信息負債表,構建標準的資金往來信息公布流程,利用媒體公眾號主動公開信息,提高財政信息的可獲得性。
第二,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財政透明度的同時,建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標準明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多層次醫療資源供給聯動機制,促進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完善反饋制度。發揮群眾和媒體的監督作用,完善醫療資源需求表達機制,實現社會和政府的多元協同治理。
3.3?提高地區經濟水平促進醫療資源供給水平提高
地區經濟水平對醫療資源供給水平具有促進作用,這與當前多數學者研究結論相符。在表3中排名靠前的城市也多為地區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而經濟水平的提高影響因素較多,經濟差距拉近不易實現。因此,在現有經濟水平下,需要通過先富帶動后富的方式,讓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在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產業轉型提質的同時,借助大都市圈的協同規劃發展契機,鼓勵其將自身資源向經濟相對較差的地方推進,最高效地利用醫療資源。
參考文獻
[1]趙起明,陶群山.基于熵權-TOPSIS結合RSR法的安徽省衛生資源配置差異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22,49(20):37413746+3781.
[2]俞佳立,楊上廣.中國醫療衛生資源供給水平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J].統計與決策,2021,37(06):6972.
[3]侯冠宇,胡寧寧.我國衛生醫療資源供給水平的影響及路徑提升分析[J].中國醫院,2022,26(12):2427.
[4]趙海莉,王啟雯,朱立祥,等.基于地理探測器的欠發達地區健康資源時空分異及影響因素研究[J].干旱區地理,2021,44(02):594603.
[5]辛沖沖,李健,楊春飛.中國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水平的地區差異及空間收斂性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20(01):6577+127.
[6]李志廣,丁志遠,孔愛杰,等.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我國中醫醫院與中西醫結合醫院運行效率比較[J].醫學與社會,2021,34(02):5661.
[7]劉成坤,王拯媛.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測度與動態演進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數模型和馬爾科夫鏈方法[J].調研世界,2022(12):2432.
[8]張怡青,王高玲.基于熵權TOPSIS法的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差異性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07):509512.
[9]梁星,李洪利,張弛.預算約束、財政透明度與民生財政支出績效[J].會計之友,2021(15):6571.
[10]張寬,黃凌云.政府創新偏好與區域創新能力:如愿以償還是事與愿違?[J].財政研究,2020(04):6682.
[11]張峰.財政透明程度對政府醫療衛生支出效率的影響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12):2833.
[12]余蘭,孫玉鳳,邴龍飛,等.我國西部地區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影響因素研究[J].醫學與社會,2022,35(11):2226.
[13]華迎迎,高麗娜.人口老齡化、地方財政能力對醫療衛生資源供給的影響[J].衛生經濟研究,2023,40(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