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瑰琦,何志軍,邱愛珠,杜冰冰,毛韻琴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株洲 412012)
2020 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藥理學是醫學類院校學生的必修課,屬于專業基礎課程,為闡明藥物作用及機制、指導臨床用藥、防治不良反應等提供理論依據。針對湖南中醫藥高等??茖W?!爸R、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以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為主線,緊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5 個重點,圍繞學生道德修養、人文修養、社會責任等培育展開,以藥理學課程教學為載體,將思政元素與理論知識、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切實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圖1 課程思政建設路徑Figure 1 Construction path of cours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教師團隊思政建設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中之重,理論課、實驗課教師要全體參加。定期開展“學習強國”、師德師風讀本專題學習,通過不同形式的思政理論與教學方法的學習,提升教學團隊的思政教育水平。在集體備課環節,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找準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挖掘具有特色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納入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及青年教師導師制實施中,通過思政建設研討會逐步推進[1],促使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德”與“行”的統一。

圖2 課程思政實施路徑Figure 2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思政資源庫以思政案例、教學PPT、題庫等為主,著重從專業領域、職業道德、學科前沿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2.3.1 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聯系 中藥是我國瑰寶,中藥相關典故中蘊含著“大醫精誠”“橘井泉香”的仁心仁術,本草典籍中內含“博極其源”“精勤不倦”的科學精神,醫案醫話中包含著“眾志成城”“砥礪前行”的愛國情懷[2]。將中藥學發展背景與課程相關知識相結合,既能豐富課程內容,又能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
2.3.2 與愛國主義題材緊密聯系 將屠呦呦、鐘南山、張定宇等在醫藥學領域的重大貢獻與藥物發展應用情況導入課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文化自信及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將個人理想與發展同祖國前途與命運緊密聯系。
2.3.3 與身邊奉獻精神題材緊密聯系 關注身邊、校園、社會中普通醫務工作者的正能量案例,如以我校師生志愿者事跡為案例,弘揚敬業、奉獻精神,使學生理解一線醫務工作者的辛苦與不易,增強其職業道德感及認同感。
2.3.4 與學科科研前沿緊密聯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一直隨著醫藥行業對病毒了解的深入不斷完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提出,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適用人群為發病5 天以內的輕、中型且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成年患者。國家藥監局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附條件批準海南先聲藥業有限公司申報的1 類創新藥先諾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商品名稱:先諾欣)、上海旺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1 類創新藥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商品名稱:民得維)上市[3]。在“抗病毒”章節講授中,將當下研究熱點、我國新藥發展趨勢與思政案例相結合,使學生關注臨床藥物治療熱點與新進展,培養其嚴謹治學、求真務實的科研態度及素養。
2.3.5 與醫療道德法規緊密聯系 醫務工作者從業過程中需遵守《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將醫藥法規與相關知識串聯,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的良好品質。
2.4.1 課程標準修訂 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對接專業培養方向,經過多次探討,確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素質目標為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勇于創新的職業精神及善于運用藥理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高尚的職業道德及良好的用藥安全意識。
2.4.2 教案修訂 制定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理論課及實驗課教案中融入素質目標,內容包括具體實施方案、思政教育完成度等,觀察并記錄實施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方案細則。
2.5.1 課前、課中、課后“全程結合”課前以知識鏈接的形式發布思政小故事,課中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課后開展思政知識拓展。如在“鎮痛藥”章節講授中,要求學生課后關注“中國禁毒”微信公眾號,學習“虎門銷煙”歷史,觀看警方緝毒生死瞬間視頻,了解各類新型毒品知識,這不僅能讓學生學習藥物依賴性相關知識,而且進行了禁毒宣教,增強了其法治意識及禁止濫用藥物意識。藥理學理論知識思政教育部分內容見表1。

表1 藥理學理論知識思政教育設計(部分)Table 1 Desig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harmacological theory knowledge(partial)
2.5.2 理論知識與實驗實踐“辯證結合”藥理學實驗作為理論知識的補充,可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我校臨床醫學專業開設20 節實驗課,在動物基本操作教學中,加入實驗動物倫理審查流程了解的環節,探討實驗動物的權益保護,進一步了解藥理學實驗研究背景、新藥開發等知識,有利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養成“關注動物倫理,善待實驗動物”的習慣,使其合理規范地開展實驗。實驗結束后以網上獻花的形式,呼吁學生心懷感恩,科學、人道地開展動物實驗,使其尊重每一個生命,培養其科學嚴謹的思維、仁愛仁心的職業素養,進而在將來的執業活動中有責任、有擔當。藥理學實驗內容思政教育部分內容見表2。

表2 藥理學實驗內容思政教育設計(部分)Table 2 Desig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content(partial)
2.5.3 線上、線下思政融入“全方位結合”近年來,我校藥理學課程依托智慧職教、超星等線上平臺實施教學,順利開展了線上線下教學及考核。在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在線上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要求學生學習思政資源庫內容,并統計學習進度;線下授課以醫學知識為主,教師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結合教學內容與時間開展思政教育。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藥理學思政內容及資源,如開展“開學第一課”、講授醫藥行業杰出人物故事及中國原研藥進展等。在校內常規教學中,線上思政教育主要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不占用課堂教學時間,有利于學生提升自學能力,且聯系實際案例的教學方式可引導學生提升職業道德,增強文化自信及救死扶傷的責任感。
2.5.4 思政學習與藥物應用的“模擬結合”在講授“抗高血壓藥”時,設置用藥分析、案例討論環節,要求學生課前分組調查身邊高血壓患者用藥情況,并結合書本或其他途徑獲取的知識展開分析,引導其分析以下幾個問題:案例中患者為什么使用某抗高血壓藥物?有無聯合使用藥物?聯合用藥的原則有哪些?使用的抗高血壓藥物有哪些主要副作用?教師隨機抽取學生講述調查報告。通過上述“調查—討論—制作報告—展示”的遞進式學習模式,形成了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良好氛圍,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2.5.5 思政教育與學院特色活動“深度結合”在學院舉辦的“同心抗疫、劇動青春”心理情景劇比賽中,學生扮演醫生實施臨床診療,教師擔任用藥顧問并協助學生修改劇本臺詞,師生共同探索,將課程知識、課外活動與思政教育進行了深度融合。
課程思政應從教師、教學、學生3 個方面進行評價,分別對應教師自評、學院督導專家教學評價及學生自評。
教師自評為思政目標達成度評價,教師自評得分;專家評價主要根據課程教學的育德作用,考查教師的思政素養、育德意識及課程思政實施成效,由教學督導專家評分;學生自評圍繞素養維度、知識維度及行為維度展開,包括對課前、課中、課后的自學能力、課堂表現、日常行為等的評價。
在學生學習完藥理學總論章節后通過問卷星發放電子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2 份。分析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認為需要加強課程思政與醫學知識的結合,對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的隱性結合未持排斥、抗拒態度;職業道德教育應貫穿大學教育始終;要想成為卓越的醫生需要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豐富的理論知識、良好的溝通能力及熟練的臨床技能;比較樂于通過參與社會或課堂實踐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方式接受思政教育。學生藥理學課程思政問卷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學生藥理學課程思政問卷調查結果(部分)(%)Table 3 Students' pharmacology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partial)(%)
課程思政是幫助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其核心始終是教師,教師的言行舉止能影響學生的行為,并對學生思想觀念產生影響。思政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更需要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進而調整教師的“教”。
探索“藥物基本知識”“處方學知識”等實踐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結合醫療咨詢服務、義診等志愿者主題活動,真正做到讓學生知行合一,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其職業責任感。
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要求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并發放任務單。如在“抗菌藥概論”章節教學中,任務一:了解抗菌藥物研制背景;任務二:目前我國抗菌藥物研發現狀;任務三:目前常用抗菌藥物主要包括哪些種類。通過設置分級遞進式任務等形式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并借助學習平臺的在線討論功能實時互動。這種學習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自學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知識加工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4]。通過任務的逐步完成,達到使學生初步學習知識的目的;了解國內藥物研發領域新進展后,增強了自信心;與教師互動獲得在線獎勵時,學生能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這都將成為后期繼續學習的動力。
構建具有中醫藥文化特色的藥理學思政教育網絡資源庫學習平臺,將課程思政體系化、模塊化,并在線上微課、在線課堂等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在課堂外借助新媒體手段自主學習思政知識來促進課程思政建設[5]。同時在藥理學課程教學中引入其他醫學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充分發揮藥理學課程與其他課程間的協同育人作用[6]。
藥理學課程思政教育在文化自信、職業道德、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培養中初步顯露出了作用,使學生明確了科學嚴謹的執業原則及合理規范的用藥原則。目前思政教育與課程的結合仍處于逐步探索階段,存在覆蓋面不夠廣、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今后將探索提升教師團隊凝聚力、學生思政學習日常管理的可行性、思政評價體系合理性等的路徑,以增強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醫學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長遠規劃和不斷努力。通過教師團隊的不斷探索,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的結合鑄魂育人,引領學生實現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