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葉 李慶偉 王明山 郭 麗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 中牟 451450)
由于現在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對勞動意識認識不夠,不能積極的投入到實踐教學中來,缺乏愛國主義精神,集體榮譽感不強,遇到棘手的問題與困難不會主動解決,對待事情存在懶散、不負責任的態度。教師要學會通過各種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及課程內容來引導學生思想的轉變,讓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始終堅持以培養強能力、高素質、適應性廣的新型園藝園林復合人才為辦學目標。在師資隊伍培養、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實驗實訓建設、實踐教學建設及學生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融入了思政元素?!痘ɑ苌a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業核心主干課程,該課程實踐性強、季節性強、動手操作性強,教師講授該課程時,不但要有較強的理論水平,更要有較高的技能水平,不僅要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技能。主要面向花卉生產領域的“種、養、繁、推”等崗位,講述花卉生產設施及環境調節、花卉育苗技術、盆花生產技術、鮮切花周年生產技術、花壇類花卉生產技術、水生花卉栽培技術和花圃經營等內容。同時讓學生了解國內外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和花卉生產取得的經濟效益,例如近年來,圍繞美麗中國、鄉村振興計劃,建設美麗鄉村的活動,要靠栽培花卉來實現。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首提“和美鄉村”,從“美麗鄉村”變為“和美鄉村”的建設,花卉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幾年來,我國的花卉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擴大,新品種的培育也在增速,這充分體現了和諧的社會生活。《花卉生產技術》課程是園林綠化美化、園林植物養護人員必學的專業課程之一,通過對《花卉生產技術》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備園林植物的生產、栽培養護、花卉新品種選育等技術方面的知識,并為能考取“花卉高級工”的職業資格證書提供支撐。
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該課程中,可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培養教師和學生的愛國意識、愛農情懷、愛崗敬業和職業素養的工匠精神。
2.1 課程安排實踐內容少,勞動意識薄弱。在教學安排上,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較少,不能按照職業類學校的實踐技能要求達到理論和實踐教學1∶1 的教學設計要求,不能充分體現實踐技能課程的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動手積極性不高,雖都能做到參與,但僅為應付考核。例如,在花卉播種時配制基質是比較臟、比較累的實踐活動,只有很少部分同學能主動動手去做,大部分同學都是拒絕實踐。有時老師點名讓同學參加,或者實行加分制,學生才會表現出積極主動性。主要原因還是學生沒有認識到,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1],《花卉生產技術》課程實踐教學主要以崗位需求和職業技能需求為契機,設計實踐教學項目及任務,例如:花卉播種技術、扦插繁殖技術、分生繁殖技術、嫁接繁殖技術、花期調控技術、花卉上盆技術等內容。有了較強的實踐能力,才能談得上就業,這些需要老師上課時給學生加以引導。
2.2 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意識不強。掌握理論知識是學好本門課程的基礎,學生上課時表現出敷衍、心不在焉的狀態。他們認為理論課只要認識字就能學會、就能看懂。經過我們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2022 級園藝技術這個專業150 名學生的跟蹤調查發現,38%的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學習,35%的學生愿意讓老師布置任務學習,27%的學生喜歡討論、分組學習。這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大學期間的學習模式。結合花卉生產技術理論知識課程思政改革,對理論知識進行優化和完善,本著理論知識適用、適度為原則,對各項目及任務知識點進行解析和精講。利用智慧職教云平臺布置教學任務,利用典型的案例教學法,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需要同學們積極主動學習,增加學習情趣,才能掌握后期的實踐技能。例如,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壓條繁殖等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學生理解不透徹,大多學生理論知識學習不到位,造成后期實踐操作技能會出現一系列問題,例如插條的采集、扦插時間的選擇、扦插后的管理技術等都會出現各種錯誤,造成扦插不成活,或者扦插成活率過低。
2.3 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大部分學生還是遵循比較守舊的學習方法,老師怎么教,他就怎么學,老師教什么,他就學生什么,缺乏自己學習的主動性,也不會變通,不會舉一反三,例如,教師教學生高空壓條技術,教師在月季樹上進行演示教學,結果90%的學生都會在月季樹上進行,很少有人想到在薔薇、木槿、桂花、紫薇等樹上進行,不會進行高空壓條技術的變通與創新,學生只會老師教的實踐技能,不會把它融入到生活中去,這就是典型的缺乏創新意識,不會自己去創新。因此,要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提醒學生學會變通。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借助于學院的科研單位(河南省農業高新科技園)和育種專家的科研成果進行講解和詳細介紹,舉例學科精英的典型事跡,比如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的畢業生,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教授、小麥育種專家茹振剛教授在育種上做了很多實驗,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種,這種善于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應在學生中發揚光大。
“新農科”背景下[2],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比較重視課程思政的融入,在2022 年5 月份《花卉生產技術》課程被推薦為校級課程思政項目,2023 年5 月被推評為省級課程思政項目,體現了學校領導對課程思政項目的大力支持。
3.1 對接人才培養目標整合教學內容。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契機,對接崗位需求,整合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整合為3 大模塊,分別占總學時的1/3,制定“花卉育苗計劃—育苗基地根據訂單育苗—后期花苗的栽培養護”的教學順序,利用產品訂單式、任務驅動式、案例分析式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有效的反映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考核評價目標[3],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而且符合理論指導實踐要求,做到理實一體的驗證,使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進一步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學習花卉生產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學生愛農、助農、做一位合格新農人的信心和決心。我們所用的教材《花卉生產技術》是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韓春葉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十三五規劃教材,包括8 個學習情境,其中前面屬于總論部分,后面屬于分論部分。以花卉分類這一部分為例,通過讓學生對各種類型花卉的分類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歸納總結、增加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助力三農的情懷”等優秀品質。
3.2 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升自身素質修養。本門課程對理論知識進行了完善和進一步優化,第一,對課程設置的學習情境內容進行了系統化的整理,確保該課程從簡單到復雜,系統地把整本書的教學內容連貫起來,并且按花卉生產季節進行編排,開課計劃也是按照花卉生產季節進行的,園藝技術、園林技術、花卉生產與花藝專業都是嚴格按照季節性進行理論講解的。在理論知識優化后,避免了理論知識重復出現,我們本著理論知識夠用,精心細致的進行講解,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快速的掌握,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
3.3 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動意識。在學期末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考核時,理論考核教材上的知識點都能記得牢固,回答的非常正確,但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沒有對新知識進行系統的完全消化,沒有梳理到位,所以,一些創新性的試題回答不出來。今后我們在理論知識講解時,要大量融入新的思想、新的專業知識、新的學習方法、新的考核方法,對學生的理論考核要不定期舉行。例如,根據老師講解的宿根花卉菊花的栽培習性,讓學生舉例說明其他宿根花卉的栽培習性,讓學生學會整合,學會總結,學會創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實踐技能方面,比如教師教的碧桃“T”字型芽接技術,要求學生在其他植物進行實踐嫁接,觀察是否嫁接成活,學生也可以采用其他嫁接方法,比如嵌芽接等。通過理論、實踐教學,培育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同時要給學生提供創新環境條件、創新服務,建立新型創新機制,并針對性培養學生鮮明的思想政治素養的創新思維。
3.4 積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從花卉植物生長環境、花語、花卉傳統文化等方面找出蘊含的課程思政內涵。例如“大漠荒沙展頑強,鋒芒一生不輕狂,花開艷麗群芳妒,掌刺貪婪美名揚”的仙人掌類花卉,在干旱的沙漠中、土壤貧瘠的土地上依然那么完全的生長著,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仍能開出最漂亮的花,人們把它尊稱為“沙漠英雄花”,仙人掌這種堅強不屈、敢于和困難做斗爭、毫不畏懼的精神值得學生學習,要培養學生在逆境中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例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雖然荷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是它不被周圍的泥土所污染,潔白淡雅,要讓學生學習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例如“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傲霜斗雪堅忍不拔的精神;蘭花色相淡雅的謙謙君子;竹子不亢不卑、節格剛直的正人君子;菊花清麗淡雅,不與群芳爭列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讓學生知道做人要像花一樣,保持著自己原有的初心,有著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拼搏奮斗的精神。
結合本學院《花卉生產技術》課程開課的計劃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本門課程教材做出了整改,以實際的生產季節為導向、典型的工作任務為契機,進行了“產—教”融合為一體的任務實施。在教學中,利用智慧職教云平臺、花卉微信公眾號、花卉消消樂小游戲、花卉虛擬仿真平臺、釘釘直播課堂來調動學生學習《花卉生產技術》這門課程的積極性。本門課程一共設置8 個學習情境,33 個工作任務,8 個學習情境分別是花卉分類、花卉生產設施、花卉繁殖技術、花期調控技術、露地花卉生產技術、盆栽花卉生產技術、切花花卉生產技術、花卉應用技術。33 個工作任務是花卉生產的含義和范疇、按生活型和生態習性分類等。每個教學任務都融入了課程思政內涵,每個任務都制定了課程思政所達到的預期效果及教學方法(見表1)。

表1 課程思政改革教學體系
高職高專專業核心課程的思政教育建設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途徑,在花卉生產技術這門專業核心課程中,進一步完善了課程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等課程思政教育的內涵、目標及實施途徑,對教學方式也采取了多樣化和創新的方式,課程考核內容根據權重也進行了綜合評價,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環節中,充分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積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利用思想政治素質資源教育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每個學習情境的課程思政體系進行有機結合,實現了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引領,達到了人才培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