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軟傳播:新時代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對外傳播

2023-10-31 17:31:18趙雅文朱羽彤
未來傳播 2023年5期
關鍵詞:新時代

趙雅文 朱羽彤

摘 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理論思想,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和目標。新時代以來,我國對外傳播主體愈加豐富多元,除政府組織和官方媒體外,企業和民間力量等也逐漸發揮重要作用。在“軟傳播”理念的支配和影響下,我國在對外傳播中逐漸弱化了政治議題、單一敘事、同質話語和固化思維,更加突出了生活百態、融合敘事、和而不同話語和全球意識。在未來,新時代對外傳播需要持續推進內容海量化采集、創新敘事方式、建構話語模式、轉變思維方式,為中國不斷提升自身傳播能力、構建新的輿論生態、提高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對外傳播;軟傳播

中圖分類號:G219.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18(2023)05-0025-08

一、“軟傳播”是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對外傳播的最有效方法與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自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傳播能力建設,多次強調要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如今中國與世界都正經歷深刻變化,國際局勢更加撲朔迷離,國際輿論環境也愈加紛繁復雜。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種種挑戰,我國需要積極適應形勢,調整對外傳播策略,將“軟傳播”的理念貫穿于對外傳播體系的方方面面。本文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類主體對外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典型案例,以及對外傳播參與人員的訪談內容,通過深刻剖析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軟傳播”創新理念和實踐路徑,提煉出新時代中國對外傳播的經驗與啟示。

十年來,學界與業界一直持續關注講好中國故事這個熱點話題。在知網搜索相關論文發現,關于對外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研究成果以理論與實踐的探索為主,包括傳播內容的分析、傳播方式的創新和傳播路徑的嘗試,等等。從研究中我們發現,“軟傳播”是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對外傳播的最有效方法與途徑。

(一)“軟傳播”理念釋義

“軟傳播”作為一種傳播策略,強調在傳播過程中注重情感共鳴、價值共享和互動參與,以實現更深遠、更廣泛的影響力。不同于以往普遍的政治宣傳、時事評論、新聞報道等,“軟傳播”試圖將生硬、刻板的內容和方式“軟化”,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這種理念同講好中國故事所要達到的效果如出一轍。因此,將“軟傳播”理念同中國故事講述融為一體,是中國對外傳播致效的必要手段。

學者肖榮春(2008)提出要用“軟傳播”新思路推動政府形象傳播[1]。學者劉肖(2011)也指出在對外傳播中加強“軟傳播”力度的必要性,例如要不斷了解、熟悉傳播對象的民族性格、思想情況和生活方式等,并深入其日常生活之中進行傳播[2]。李建軍等(2014)提出的柔性傳播與“軟傳播”一樣,具有方法的含蓄性、內容的曲指性、行為的內斂性、目標的暗指性等特征,能夠配合強勢傳播發揮各自的優勢[3]。

為了讓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不斷深入人心,一味的“硬傳播”顯然不適應全球多樣化進程,因此需要通過主體、內容、形式等多方面的“軟”敘事,以“和風細雨”的方式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提高全球受眾對信息的接受度,讓受眾在潛移默化中認同信息。

(二)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軟”探索

講好中國故事的主體不僅僅是官方媒體,企業與民間力量的加入使得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不再是一味地政治輸出。企業與民間力量的對外傳播既包括影視作品的傳播,也包括各種企業文化在國外的傳播。黃合水等(2016)提出了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的重要性,他認為比產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品牌“走出去”[4],比如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有許多的品牌故事。包晗(2021)從李子柒的短視頻入手,詳細分析了民間力量對外傳播的成功案例,并總結出中國民間故事對外傳播的創新路徑[5]。筆者在后文中也將通過不同主體在對外“軟傳播”過程中的具體實踐,提煉出對外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三)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軟”探索

陳先紅、宋發枝(2020)詳細介紹了建立中國故事體系、中國敘事觀等的重要性,指出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應把握好“中國觀”“故事觀”“傳播觀”三個重要問題[6]。在內容的選取上,文化傳承、社會現象、歷史事件等都能夠作為中國故事講述的重要來源。陸建松(2019)就從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入手,期望做好文物歷史文化故事的策劃編劇,優化文物傳播方式[7]。劉?。?018)通過數據研究,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凝練和集中體現了2013年前后提出的“中國夢”“命運共同體”“文明互鑒”“義利觀”等重要思想,這一內容具有國際視野,使中國故事對外傳播更為有效[8]。可見,故事的選取不僅要體現中華文化,也要迎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四)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軟”探索

除了內容要有親和力,講故事的方式也要“和風細雨”。實踐證明,更加生動且具有互動性的“軟性”敘事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李子祥(2014)提出講述中國故事需要立足實踐、訴諸情感和促進價值傳播[9]。蘇仁先(2016)指出需要精心選擇不同的中國故事,用藝術的方式并借助技術手段講好中國故事[10]。段鵬、孫浩(2017)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出用影像這種最直觀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11]。何瑜涵(2022)強調對外傳播中技術運用的重要性,如利用算法技術對內容進行整合加工,精準化和個性化地推送內容,構建起高效的傳播模式[12]。所有這些技術和形式的“軟性”加持,都使得中國故事以最好的方式呈現給世界各國人民。

二、新時代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對外傳播的實踐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我國各方主體在對外傳播中國故事與中國聲音的路徑探索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國家形象塑造是一項由上到下的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地參與,其主體不但包括政府,還應包括企業和全體國民”。[13]作為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外傳播多以在國外發表署名文章和演講為主要內容,給人的感覺既代表官方、但又不是完全的官方視角,增強了親和力和可接受性。而企業媒體與民間力量的對外傳播,從對象到內容、從渠道到載體、從形式到風格都令人耳目一新。

(一)國家領導人的對外“軟傳播”

國家領導人在訪問他國時的署名文章和演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的國家形象。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2年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國主流媒體上發表了總計58篇署名文章,其中的內容以及話語模式等都體現了“軟傳播”的理念,不再只是簡單地宣揚中國的政治、 經濟與文化。為便于分析這58篇署名文章的主要內容,筆者根據地域和群體特征將訪問國分為以下三種:一是歐美主要大國(15篇);二是周邊相鄰國家(22篇);三是發展中國家(21篇)。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外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不僅是新時代我國外交理念的新展現,也是我國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的重要渠道和載體。署名文章所講述的中國故事因“國”而異、各有側重,但殊途同歸——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面對在經濟上占有優勢的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署名文章和演講中表露的更多是“合作共贏,改革創新”的理念,中國在更大程度上是充當一個友好的合作伙伴。以2014年習近平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的署名文章——《特殊的朋友 共贏的伙伴》為例,作為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法國與中國的關系為世界樹立了一個友好互助、互利共贏的合作典范。文章中總結了中法建交50年來的經驗,并對未來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共贏、同舟共濟提出倡議。在時隔5年后的2019年,習近平在《費加羅報》再次發表署名文章——《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并肩前行》,指出在未來共同發展中要更加注重獨立自主、開放共贏、包容互鑒、責任擔當,同時要“同法方一道播種中法合作的新希望”。

面對地理位置鄰近的國家,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的多是“和而不同、共同發展”的理念。以2014年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發表的署名文章——《讓中塔友好像雄鷹展翅》為例,習近平指出“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塔吉克斯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中塔關系正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在回望兩國建交20多年來取得的進步成果后,表達了要繼續展望未來,促進中塔共同發展、攜手共進的決心。5年后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再次發表署名文章《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在表述中引用了塔吉克斯坦諺語“有志氣的螞蟻也能把大山搬走”,展現了友好的鄰國形象,展望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民心相通、友好互助的美好前景。

面對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其他國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文章與演講中將中國描述為勇擔責任、積極進取的戰略同伴。以2016年出訪沙特阿拉伯時在《利雅得報》發表的署名文章——《做共同發展的好伙伴》為例,文中提到了自2008年建立戰略性友好關系以來中沙關系的日益緊密,以及各領域合作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拓展,并引用沙特俗語“向急于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表達了對汶川地震時沙特伸出援助之手的感激。時隔6年,習近平在《利雅得報》再次發表署名文章——《傳承千年友好,共創美好未來》,表達了中國希望“再接再厲,推動中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再創新高”的意愿。

(二)官方媒體的對外“軟傳播”

我國負責對外傳播的官方媒體不在少數,既有出版已久的《中國日報》英文版China Daily,還有我國最大通訊社新華社,更有于2016年整合成立的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等等。這些官方媒體在對外傳播中國故事與中國聲音的各個方面都占據明顯優勢,是我國塑造國家形象的主導力量。但如果生硬地運用傳播技巧,會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官方媒體引進“軟傳播”思路,對其內容和形式做藝術性處理。

《中國日報》以往的媒體報道多以單向宣傳為主,偏向政治表達,缺乏互動。[14]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日報》關于“一帶一路”等專題報道相對弱化了政治經濟主題,更加突出了文化、商貿、環保等主題及因素。2021年12月14日,中國日報攜手亞洲新聞聯盟在線合作主辦主題為“2022亞洲經濟新常態”的“一帶一路”媒體研修班專題研討會,同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精英及媒體專家圍繞“新常態下迎來的商業機遇”和“新常態下的媒體新思維”兩個議題展開討論?;驈男袠I發展視角暢談開拓亞洲市場、發展創新科技、滿足消費者健康和保養新偏向需求等問題;或從新聞報道視角分享視頻制作節目的經歷、大數據對傳媒業的影響、科技手段對媒體發展的作用等問題。

2016年,中央電視臺開始以紀錄片形式描寫中歐班列等普通追夢人鮮活的奮斗故事。如走進中歐班列第一棒——鄭州機務段調車司機安春磊的貨運故事。作為貨運第一棒,雖然身在起點,出不了國門,行車操作又極其復雜,但他始終在為“一帶一路”沿線貨運保駕護航。貨車檢車員“高鐵衛士”——黃云剛一絲不茍消除安全隱患,守護高鐵安全運行。入路21年在作業現場奔走了8.64萬公里(可繞赤道2.2圈),每天要做重復的簡單枯燥動作——探身1500余次,彎腰5000余次,敲擊近1萬次,完成近4.05萬個零部件檢查,5年來共檢車5000余輛,從未發生過一起責任故障。此外,還有專題報道《搭上中歐班列的快車》(用貿易丈量我們與世界的距離)和《絲路新紐帶:中歐班列》(跨越13052公里,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深度記錄并向世界傳播了中歐班列普通中國人的追夢故事。

作為官方主流媒體,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充分利用新技術優勢,創新對外傳播的內容和形式,其在YouTube平臺上對北京冬奧會的賽事報道堪稱典范。在賽事舉辦之前,CGTN就開始為賽事預演,收集來自我國各地運動員的備戰狀態,以運動員為宣傳對象,吸引世界各地民眾的注意,使之產生強烈的期待。在賽事進行中,CGTN對奧運會比賽項目進行了全面報道,采訪了有代表性和受歡迎的各國運動員,發布了大量兼具視頻、音頻和多種語言文字的作品,向世界受眾最大化地傳遞中國語言和文化。冬奧會向世界傳遞的成功,離不開媒體記者們細致的觀察與發現。新華社記者黃昕欣在手記中以第一視角和生動的語言描寫再現比賽結束后運動員們的不甘與喜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最真實且最打動人心的比賽場景。在整個冬奧會報道中,CGTN也不斷融入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北京冬奧會理念,為世界展現了一個充滿活力又開放的體育賽事。[15]

(三)企業與產品的對外“軟傳播”

在對外傳播中,代表一國經濟實力的企業媒體開展“軟傳播”也可以大有作為,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本國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作為重要的傳播內容,中國的企業故事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企業媒體不同于官方媒體,脫離了直接的、硬性的政策宣傳后,其在傳播模式上更易體現“軟傳播”理念。從近些年的企業“出?!睂嵺`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中鐵、聯想、小米、華為、字節跳動等企業成功走出國門,逐漸擺脫“中國制造”的標簽,增強企業媒體對外傳播的信心和勇氣。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家的對外發展也給中國企業“出?!弊⑷肓烁訌姶蟮膭恿ΑV袊哞F建設如今已領先于世界,創造了多個科技奇跡,中國政府也期望通過“高鐵外交”來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2013年到2014年,中國在多個國家舉辦高鐵建設展覽,并且投放大量高鐵廣告,通過國際媒體來傳播中國高鐵的強勁實力。未來中國高鐵將通過互聯網技術,不斷提升傳播效能,讓全球都感受到中國共同進步、造福人民、負有擔當的國家形象。[16]

作為電子產品的標桿,華為一直在以科技企業的角色講述著自身的奮斗歷史、發展故事和企業精神,不斷為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增光添彩。為了更好地展現中國企業形象,華為很早就申請了Twitter、Facebook等自媒體賬號,及時發布企業信息和技術方面的重要內容,盡力滿足海外受眾的多方面訴求。2015年推出的Dream It Possible這一宣傳曲深受海外受眾歡迎,向世界充分展現了華為的企業文化,也使得華為的對外宣傳逐漸由產品推廣走向品牌宣傳。企業的對外傳播離不開創始人的個人形象,企業形象的構建也與創始人息息相關。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對外傳播更側重面向草根群眾,他的國外演講極具親和力,從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到工作上的巨大成就,獲得了眾多海內外觀眾的理解與認同。[17]而作為新東方創始人的俞敏洪,他的個人形象也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的企業形象。他善于利用英語語言優勢,采用他國民眾熟悉的敘事方式和對話模式,通過講述個人故事以及與品牌一同成長的奮斗史,讓世界人民充分感受到來自中國成功企業背后的力量。

(四)民間力量的對外“軟傳播”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更新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民間力量不斷加入中國故事與中國聲音對外傳播隊伍中,其中既包括海外留學生、海外務工人員、海外記者等在國外生活的華僑們,也包括民間團體和明星個體。民間團體如察哈爾學會等,明星個體如曾作為NBA球員的姚明、進軍好萊塢的成龍以及草根個體李子柒等。這些民間力量具有傳播者和接受者雙重特殊身份,逐漸演變成為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對外“軟傳播”的主要推動力。

民間團體察哈爾學會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獨立思想庫。在促進中國與國際社會交流的過程中,察哈爾學會通過主席演講、發表文章、大會討論等形式為中國對外傳播提供新思維與新理念。在互聯網影響下,察哈爾學會也開通了網站、微博等社交媒體,與公民交流信息,展示學會新動態。[18]察哈爾學會會長韓方明在接受中評社采訪時曾指出:“公共外交是總體外交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剛能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時候則剛,當柔能更有利于國家核心利益的時候則柔,剛柔相濟,依時而定。”[19]這一點與對外“軟傳播”的新思路遙相呼應。黨的十八大以來,類似察哈爾學會的民間團體逐漸增多,為對外傳播的形式創新提供了諸多方法與建議。在當今外交與國際關系問題研究中,非官方的思想和智慧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察哈爾學會的工作目的就是匯集這些思想和力量,為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建言獻策。

姚明、成龍在自身行業領域都具有極大的國際影響力,他們的故事對中國國家形象塑造也有助力。姚明作為一個在籃球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籃球明星,一改西方國家對中國人往日“東亞病夫”的刻板印象,以極大的個人魅力獲得了海外球迷的喜愛,一度成為人們眼中的“中國名片”[20];成龍在好萊塢當演員的幾年中,以其深厚的武術功力成功地吸引了海外觀眾的目光,塑造了一個勇敢堅毅的華人形象,讓外國人感受到中國功夫的獨特魅力。這些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地位的華人,能夠為他國友人理解中國故事提供便利,能夠為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架起友誼橋梁。

在溝通聯結日益便利的當下,很多草根個體的故事更容易引起海外受眾的共鳴。在眾多個案中,李子柒的傳播實踐被專家學者分析得最多,可以拿來借鑒。早在2015年,李子柒就開始發布美食短視頻,這時的她主要以國內受眾為重心,一身中國風裝束加田園風景的視頻拍攝,讓她迅速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2018年,她開始走向國際舞臺,在YouTube和Facebook等平臺上發布自己的美食視頻,此后其平臺內容不僅限于美食,更增添了很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讓海外受眾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李子柒用合適的音樂和鏡頭語言勾畫出一個在田園中耕種和生活的中國女性形象,讓人們能夠沉浸式地體驗中國美麗的大自然,感受中國的田園故事和鄉村生活。[21]李子柒深知美食無國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人們都向往平靜、安逸的生活。她的視頻突破了官方媒體的宏大敘事,而這些日常內容正是講好中國故事所需要的。

三、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對外傳播的經驗啟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對外傳播中國故事與中國聲音的實踐中,各類主體在內容偏好、敘事方式、話語建構和思維轉向等方面都在不斷發生轉變與革新,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融入了“軟傳播”的敘事理念。各個部分在相互影響和緊密聯系下,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了較為完備的系統性經驗。

(一)內容偏好:從政治議題到生活百態

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首先要弄清楚“講什么”,也就是要弄清楚我國對外傳播的具體內容。以往我國對外傳播的主要內容是官方媒體的政治議題或政策宣傳,“硬傳播”特征較為明顯,通常接受度較差,甚至引起受眾反感。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外傳播內容開始聚焦在經濟、文化、生活、生態等方面,如類似象群遷徙的環境議題、新冠疫情期間的健康議題、脫貧致富的民生議題等,這種“軟傳播”增強了親和力和傳播力。同時,在互聯網的助推下,企業媒體與民間力量也在不斷搜集民生故事,讓外國民眾從中國企業、民間團體以及民間個體的生活中了解中國民眾的生活百態。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在各國的署名文章,多以“合作”“共贏”“共同進步”等為主題,著眼于雙方具有的共通的意義空間,目的是引起共鳴。而企業媒體是以民生問題為主題,重在講述民生援助故事和社會責任故事,為世界展現有溫度、有情懷的中國企業形象。民間力量作為生活百態的主要面向,自身也是故事的產出者,每一個民間個體講述的故事,都展現了活生生的百姓生活。故事由人民講述,也源自于人民;國家由百姓構成,國家形象也由百姓書寫。

(二)敘事方式:從單向傳遞到融合呈現

敘事就是講故事。各類主體的傳播方式將聚焦于故事敘事,在了解“講什么”故事之后,“怎么講”是隨之而來的問題。“講故事即是講述者與傾聽者之間傳達、接收、溝通、動員周邊資源的互動過程。研究者要問的是在‘何種情境下,故事由‘誰講給‘誰聽,又造成‘何種后果。”由此可見,敘事的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單向傳遞過程,其中夾雜著多種變量的相互影響、融合發展。[22]

我國早期的對外傳播多以照本宣科的單向宣傳為主,這種敘事方式體現的“硬”也導致對外傳播過程缺少活靈活現的真實故事。若是一味地宣傳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更容易引起國外受眾的反感。因此,要改變這種刻板而負面的印象,需要不斷革新敘事方式,通過“軟傳播”理念使對方自然而然地被故事所吸引。從敘事方式看,要通過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注冊賬號并配以各種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具有煙火氣息的中國故事,從而使中國聲音傳播到世界各地。這樣才能打通傳播主體與傳播對象之間的意義空間,在編碼與譯碼的互動過程中少一些文化隔閡、多一些情感共鳴。

(三)話語建構:由統一框架到和而不同

長久以來,國際話語權力場一直存在著“西強東弱”的傳播格局和態勢。話語權是國家實力和國家形象的表達,為塑造一個友好的國家形象,需要各方不斷努力完善話語體系。新時代以來,我國在話語體系的建構中,努力擺脫同質化的“硬性”傳播內容,在內容選擇和方式采用上尊重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在具體的操作上力圖實現“和而不同”的“軟性”友好話語傳遞。

與傳播主體對應的國際輿論場,包括官方話語權力場和民間話語權力場。在官方話語權力場中,國家領導人面向發展狀況不同的國家,會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語言習慣,以及當地諺語和俗語為自己的演說增添親和力;而官方媒體在傳播過程中,也在與對象國語言的契合、聯結上下足了功夫,包括表達、言語等,既堅守中國“和”文化,又尊重他國的“異”文化。在民間話語權力場中,不管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人士還是普通的草根群眾,只有在理解和尊重他國文化的基礎上傳播,才能夠使自己的文化被他人所認同與接受,成龍、李連杰、甄子丹等在電影中展現的中華武術精神就是這方面的成功典范。

(四)思維轉向:從國際合作到全球意識

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背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主觀要求,使得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愈加緊密,但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仍是點狀的、平面的、分散的。我國應該將視野由局部轉向全球,把全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量。國力強盛的基礎是經濟繁榮,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上不斷奮進突破,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發展背后的一系列政治、環境、文化等問題。在近些年的國際事務發展中,中國官方政府、企業媒體和民間力量等各類主體一直秉持著友好合作的態度,幫助各國人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展現了全球發展的共同體意識。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既有與發達國家的溝通,也有與友鄰國家的合作,還有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中國企業在不斷為各國企業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比如中國高鐵經驗的主動分享,就是在助力全球交通發展,為世界展現友好的中國企業形象。同樣,中國民間智庫也在不斷努力為全球發展提供政策性建議和方案,通過不斷地交流探討各個領域的國際問題,為各國人民建言獻策,促進全球發展欣欣向榮。

四、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對外傳播的創新策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對外傳播實踐,讓各方主體在內容、敘事、話語、思維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轉變,為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面臨的國際發展新態勢和復雜的傳播格局提出了較為成功的經驗借鑒。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對外傳播事業也應主動出擊,繼續圍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革新,讓對外傳播體系更加完善、對外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對外傳播作用更加有效。

(一)要持續推進內容海量化采集,實現多樣化輸出

不管是國家領導人、官方媒體、企業媒體還是民間力量,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每一個主體都是不容忽視的。面對世界全球化現狀,中華文化“走出去”需要依靠各個主體的共同努力。官方媒體在政府全力支持的優勢之下,應該順應多變的國際傳播格局,在擁有多地駐扎通訊社的條件下,以最快的速度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并主動向世界各地傳遞中國的官方聲音。中國企業除了關注自身經濟效益,也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企業聲音和產品故事。而民間力量的參與則可以從普通公民入手,從中國鄉村故事、田園故事等各種視角向世界各地全方位講述真實的中國。企業和民間力量要更好地配合官方媒體,從內容層面出發,對外傳播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以內容上的日?;推矫窕俪芍袊适潞椭袊曇魧ν狻败泜鞑ァ?。

(二)要不斷創新敘事方式,講好生動的中國故事

各方主體要不斷努力創新敘事方式,吸引世界人民的注意力,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為提升對外傳播能力,官方媒體要建設一批符合要求的外宣旗艦媒體,并不斷推陳出新;最大化利用先進技術,包括AR技術參與直播、5G參與各類信息的運輸,等等;在呈現方式上,除了文字、圖片、視頻等,也應采用AR實景沉浸式體驗、數字化再現中國文化遺產等技術,讓中國故事以最生動的形象展現給世人。企業媒體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參與企業故事和產品故事的講述與呈現當中。譬如騰訊的“數字中軸”項目,其再現了北京中軸線,用先進技術為大家呈現中國文化遺產。民間力量在技術采用上或許不如企業和官方媒體,但是他們依然能夠利用互聯網優勢與他人合作生產高質量內容,在不斷試驗中找到合適的鏡頭語言和畫面呈現方式,為大家講述中國人民不一樣的生活故事,傳遞多樣的聲音,以敘事方式上的多樣化和新穎化促成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對外“軟傳播”。

(三)要不斷打磨話語模式,推進文化交流互鑒

要不斷提升對外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能力,就需要不斷地收集來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反饋,這是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了解了各地人民的反饋,就能夠摸清共通的意義空間,打磨適宜的話語模式。傳播致效最重要的就是在共通的意義空間里進行交流,不管是官方媒體、企業還是民間力量,通過互知互通就能夠在熟知各地人民的習慣喜好之后選擇恰當的內容,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對外傳播。以往統一的傳播方式很明顯已經不再適用,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施精準化的傳達才能夠更好地促進中國對外傳播能力的提升。而這一點,就需要各個主體通過互聯網平臺上的互動去捕捉各地人民的看法和意見,實時監測,耐心聽取意見和改進傳播方式,以話語模式的可理解性和共通性促成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對外“軟傳播”,促進文化的交流互鑒。

(四)要堅持轉變思維方式,凝聚共同體意識

面對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的傳播新局勢,我國在對外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路途上要繼續堅持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在世界和平與繁榮發展中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這是大國風范,也是大國作為。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為世界發展建言獻策,提供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全球化發展勢不可當,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語境,我們在對外傳播上應該圍繞共同體意識,承擔起全球發展的重要職責。國家領導人與政府主導的官方媒體,應當為我國企業和民間力量對外傳播做好榜樣,從國際傳播頂層設計入手,將共同體意識貫穿到對外傳播中國故事與中國聲音的始終。而企業與民間力量也要將共同體意識融入自身的話語與敘事當中,與各國人民友好交流、共享資源,營造良好的國際傳播環境,以思維方式的共識性和系統性促成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對外“軟傳播”。

參考文獻:

[1]肖榮春.“軟傳播”:政府形象傳播的一種新思路[J]對外傳播,2008(1):50-52.

[2]劉肖,蔣曉麗.國際傳播中的文化困境與傳播模式轉換[J]思想戰線,2011(6):108-111.

[3]李建軍,劉會強,劉娟.強勢傳播與柔性傳播:對外傳播的新向度[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190-195.

[4]黃合水,張悅,孫三虎.如何講好中國品牌故事[J]對外傳播,2016(9):43-45.

[5]包晗.共情理論視域下短視頻“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創新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21.

[6]陳先紅,宋發枝.“講好中國故事”:國家立場、話語策略與傳播戰略[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1):40-46+52.

[7]陸建松.如何講好中國文物的故事——論中國文物故事傳播體系建設[J]東南文化,2018(6):117-122.

[8]劉琛.講好中國故事的內容建設[J]民族藝術研究,2018(6):47-53.

[9]李子祥.新形勢下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探索[J]前沿,2014(Z8):53-56.

[10]蘇仁先.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選擇[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2):43-45.

[11]段鵬,孫浩.試論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利用影像講好中國故事[J]當代電影,2017(12):109-111.

[12]何瑜涵.智媒時代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對外傳播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12):28-30.

[13]程曼麗.大眾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J]國際新聞界,2007(3):5-10.

[14]趙雅文,王澤帥.中美媒體“2015習近平訪美”報道的主題差異分析——以《中國日報》與《紐約時報》為例[J]新聞大學,2016(4):11-18+148-149.

[15]王夢婷,姚燕婷.融媒體背景下CGTN助力北京冬奧會國際傳播的路徑探析[J]視聽,2022(8):166-168.

[16]張勇.“高鐵外宣”的思維切換[J]對外傳播,2015(3):44-46.

[17]胡登全,楊懷周.民心相通:中國形象的對外傳播策略[J]傳媒觀察,2020(4):43-48.

[18]柯銀斌,趙新利.民間智庫察哈爾學會的對外傳播[J]對外傳播,2012(3):25-26.

[19]唐春云,徐坤陽.中評專訪:韓方明談公共外交與講好中國故事[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999836959963009&wfr=spider&for=pc

[20]倪震洲.全球語境下的國家形象傳播——以姚明為例[J]新聞實踐,2012(2):30-32.

[21]任孟山,李呈野.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新時代經驗與可能路徑——李子柒爆紅海外給國際傳播帶來的思考[J]對外傳播,2020(1):16-18.

[22]劉子曦.故事與講故事:敘事社會學何以可能——兼談如何講述中國故事[J]社會學研究,2018(2):164-188+245.

[責任編輯:謝薇娜]

猜你喜歡
新時代
新時代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新時代網絡新聞采訪特點研究
新時代小學教育管理的發展方向及思路創新
考試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59:38
基于人才成長的鄉鎮成人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2:35:52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研究
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臺出鏡記者如何做好新聞報道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15:41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99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91视频99|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黄色片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亚洲综合九九|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午夜丁香婷婷| 精品福利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av在线人妻熟妇|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区| 国产激情第一页|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天堂成人av|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日韩精品毛片| 一级毛片基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青草视频久久|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女主播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