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
“‘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學校勞動育人體系建構與實踐創新”這一成果聚焦培智學校育人方式變革,找到了融通五育的突破口——勞動教育,并抓住勞動育人關鍵問題,深化培智教育課程改革,在教學評一體化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上均有創新發展。育人實踐基于智障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立足其多樣化學習需求,發掘勞動更為基礎與重要的育人價值、社會價值,并結合生涯發展視角,支持其潛能發展、缺陷補償,實現其個性化全面和諧發展,最終大大提升了智障學生的生活品質。
該成果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圍繞勞動教育存在的一系列真問題,在勞動育人20多年行動中不斷實踐、驗證、修正,收獲了系列創新成果,為培智學校開展校本勞動育人提供了學習的參照和范本,在理論與實踐上均具有創新突破。
理論方面,針對以往對智障學生低期望的傳統培智教育觀念,在生涯發展理論、生態系統理論、支持理論等理論指導下提出指向“生涯自立”的教育觀,形成了從只滿足“生活自理”到“生涯自立”轉型升級的新時代特殊教育理念,大力倡導智障學生走向社會應具備“自主能動、適性參與、釋放潛能”等素養,以此引領高質量勞動育人改革實踐。在該理念引領下,教師、家長、社會都改變了對智障學生能力現狀的刻板印象,看到他們的優勢與潛能,對他們在全生涯進程中的能力發展形成了適切期望值;家校社各方也看到勞動教育對智障學生的重要價值及智障學生勞動的潛能和價值,使家校社合力育人找到了共同的實踐基點。
實踐方面,有三大創新引領。一是該成果為培智學校勞動育人提供了體系化的操作范式。通過學制向學前、職高兩頭延伸,聚焦智障學生核心素養,確定自理、自覺、自主、自愿、自力的階梯式目標,生成培智學校15年一貫制勞動教育課程綱要,構筑了“生態全覆蓋、學段四連貫”的勞動任務群。形成支持性學習模型,全面開展以勞動為核心的跨學科統整等勞動育人實踐路徑,探索夯實基礎、鞏固應用、強化遷移、素養提升的進階式教學實踐。體系化的操作范式在國內不同地區的培智學校試驗推廣得到一致好評,各試驗學校將成果復制應用并收獲了自己的發展。成果推廣會上,該操作范式的可行性和普適性也得到同行高度認可。二是創建了產教融合的綜合育人平臺———智慧樹殘疾人服務社,其鏈接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和行業工作場所等多重學習場景,將產業與教學緊密融合,促進了職場與學校的深度合作,成為校企合作共贏的產教融合新生態,目前主動加入平臺的企業不斷增加,為學校勞動育人提供有力支持,為智障學生就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基。平臺育人成效還得到中央電視臺專訪,讓社會大眾看到了智障孩子也能積極勞動,創造價值,實現自我。該平臺更被上海等多地成功復制。三是首創智能化監測評價系統——“楊綾大腦”,通過將勞動素養評價模型嵌入“楊綾大腦”數據智能處理分析系統,開放多方共評通道,沉淀學生素養表現數據,形成學生能力、需求的精準畫像,并通過鏈接“虛擬銀行”學生成長系統,在智能分析、個性定制、實時追蹤反饋下,實現教學評一體化。這也作為首家特殊教育學校數字評價改革樣板在全國得到推廣,數智化助力育人質量監控引領特殊教育進一步高效智能發展,成為數字賦能特殊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引領者。
杭州市楊綾子學校作為國內培智教育的先行者還特別注重成果輻射,以推動教育“共富”,為國家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積極出版《培智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綱要》《基于評估的智障學生職業教育》《培智學校勞動教育新探索——讓智障學生過上有品質的生活》《讓每個特殊兒童享受高品質的教育》等多本成果相關著作,對培智學校勞動育人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呈現;出版相關教材20余本,制作300余個微課資源,為培智學校勞動育人提供了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學校還積極承辦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智障教育年會等大型會議,在國內外教學研討會上作主題發言,將成果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參考消息》,日本《每日新聞》等國內外重要媒體上輻射推廣,持續擴大培智學校育人影響力,推動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牽頭創辦的“培智學校勞動教育聯盟”吸引了全國100多所學校加入,且聯盟仍在繼續擴展,得到同行的積極響應。
總之,該成果讓我們看見楊綾子學校的育人實踐成效顯著且推廣度高,它成就了智障學生個性成長、融入社會、實現自我,該校畢業生就業率高達60%,孤獨癥學生就業實現零的突破(10人),促進了特殊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共同富裕的實現。該成果已被全國20多個地區復制,并作為中國殘聯助殘共富的典型范例得到全面推廣,成了有辨識度的培智教育改革樣本。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31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