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熹 楊磊 聶亞利 張群英 胡香云 張旖旎
【摘 要】 北京市西城區培智中心學校以其附屬幼兒園(班)為學前融合教育試驗點,以陳鶴琴“活教育”理論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學前融合教育活動和課程設置的依據,構建了學前融合教育管理支持體系、課程支持體系和教師支持體系,探索提升學前融合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學前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特需幼兒
【中圖分類號】 G760
隨著特殊教育的發展和融合教育的深入,開展學前融合教育成為特殊教育發展的方向,學前融合教育需要走一條適宜的本土化探索之路。北京市西城區培智中心學校專門招收智力障礙學生,2009年創辦了附屬融合幼兒園(班)(以下簡稱幼兒園)。幼兒園在“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生活”的辦學思想指引下,秉承“融合、共享、成長”的教育理念,以普通幼兒學前教育為主,同時接收特需幼兒并提供多種專業服務,開展學前融合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一、項目背景與價值
學校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目標,面向“每個兒童”提供適切的照顧與支持。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在實踐過程中,學校將特殊教育與學前教育視為一個整體,探索學前教育階段特需幼兒的特點與需求,強調“全體幼兒參與”“充分的幫助和支持”,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特殊兒童也是兒童,特殊兒童的教育目標和普通兒童的教育目標應該保持一致,除了教育方法、教材選材、教育功能等具體要素存在差異。”在特需幼兒的融合教育過程中,學校發現同伴引導策略、情境創設策略、多種形式的游戲策略以及個別化目標與游戲目標融合等策略,能有效促進普通幼兒與特需幼兒共同發展。
二、項目實踐與運用
學校在實踐過程中,構建了學前融合教育三大支持體系:融合教育管理支持體系、融合教育課程支持體系和融合教育教師支持體系,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規范的制度體系和學前融合幼兒園日常運作流程,為深入推進學前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保障。
(一)構建學前融合教育管理支持體系
一是成立特教學校附屬幼兒園(班)融合教育工作小組。幼兒園成立融合教育領導小組、診斷評估小組、康復訓練小組以及融合教育發展指導小組,每個小組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保障特教學校附屬幼兒園(班)高效運行。
二是健全特教學校附屬幼兒園(班)融合教育保障制度。為了保障幼兒園融合教育順利開展,學校在現有的管理制度基礎上制定和完善了融合教育工作制度,形成了從特需幼兒的入園安置到教育保障,從衛生保健到后勤服務,從教師職責到家長工作,從班級管理到特教支持全方位的保障制度,保障了入園的特需幼兒享受優質教育的權利。
三是規范特教學校附屬幼兒園(班)融合教育工作流程。為了提升特教學校附屬幼兒園(班)的融合教育質量,專家、管理干部、一線教師共同研制了《特教學校附屬幼兒園(班)融合教育工作指導手冊》,對幼兒園融合教育進行整體規劃,方便各類教師有序工作,有助于特需幼兒享受適宜的融合教育。指導手冊中明確了特需幼兒報名入園、評估診斷、教育安置、特殊支持等工作流程,無論是對新建的幼兒園還是現有的學前班都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此外,幼兒園為每一名特需幼兒建立融合教育檔案,檔案中包括融合學期計劃、個別化教育計劃、個案記錄、融合小組活動記錄、照片視頻等資料,記錄特需幼兒的發展,以更好地調整、改進融合教育計劃服務。
(二)構建融合教育課程支持體系
幼兒園的活動和課程兼顧普通幼兒和特需幼兒的發展需要,將普通幼兒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需幼兒發展的特殊需求相結合,構建了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課程為基礎,以特需幼兒個別化教育計劃為核心,以融合小組游戲為主要融合形式,以融合主題活動為實踐載體的“1+3”式學前融合教育課程支持體系。
“1”是以《指南》中確定的五大領域為依據設計系列課程活動,并將此作為整個課程體系的基礎和依托,確保所有幼兒均能在身心發展重要領域中獲得應有的進步。“3”是特需幼兒在融合教育環境中特有的支持性課程,包括:為特需幼兒提供專業的康復訓練課程;以特需幼兒發展目標為導向、普通幼兒為互助同伴的融合小組游戲課程;班級融合主題系列活動,增進了普通幼兒與特需幼兒的相互了解,提升了普通幼兒的社交能力和對特需幼兒的接納程度,營造了良好的融合教育氛圍。
(三)構建學前融合教育教師支持體系
一是建立學前融合教育專業教師團隊。學校打破培智學校與幼兒園教師的聘任界限,構建了雙向流通機制,建立了“雙師型”教師隊伍。根據特需幼兒的個別化需求,形成一支多領域、多專業人員構成的學前融合教育支持團隊,為特需幼兒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在師資配備上,學校選擇有培智教育管理經驗的干部參與幼兒園日常管理,統籌協調校內外的特殊教育資源。幼兒園每班至少配備一名有特教專業背景的教師,從專業角度支持班級融合活動的開展。選擇經驗豐富的特教教師常駐幼兒園,為特需幼兒提供特殊教育篩查評估、抽離式個別輔導、小組干預等專業支持。
二是建立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訓體系。學校總結、細化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專業標準,為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復等不同專業背景教師的職后培訓、跨專業發展明確了方向。學校分別為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制訂三年發展規劃,通過分層培訓、精準幫扶,使教師具備融合教育環境創設、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課題研究等專業能力,成為理論扎實、專業過硬的“復合型”融合教育教師。
三是形成學前融合教育教研機制。為深入推進幼兒園學前融合教育教師支持系統的建設,學校組建了學前融合教育教研組,聚焦特需幼兒學前融合的關鍵問題,探索“專題研究與協作支持相結合”的教研模式,以研促學,以研促教,深入推進教師融合教育專業素養的穩步提升。
本文根據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項目“特殊教育學校附屬幼兒園(班)學前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構建與探索”整理撰寫。
(作者單位:北京市西城區培智中心學校,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