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強福 徐大周
(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54)
近年來,我國不斷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相繼開展了大規模的反腐斗爭。目前反腐研究學者集中于探索反腐相關理論及其應用、反腐政策的調整。有關反腐機制的研究不一而足,但對于反腐敗新聞漫畫的研究寥寥可數。對于新聞漫畫的研究,學者們傾向以概念整合理論為視角,探究新聞漫畫的多模態隱喻意義構建過程[1]-[5],或結合視覺語法、轉喻等其他理論解讀新聞漫畫[6]-[12]。然而,從多模態隱喻的源域進行分類統計,并探索新聞漫畫中專題漫畫的多模態隱喻表征及意義構建的研究卻屈指可數。故而,本文嘗試以概念整合理論為基礎,以中國新聞漫畫網[13]中的52幅“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為研究語料,對其多模態中的源域進行分類統計,一方面探究“反腐倡廉”新聞漫畫中的多模態隱喻的主要表征,另一方面,深入探討典型“反腐”新聞漫畫的隱喻場景在概念整合模型中的意義構建過程,以期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的內在含義,了解時政媒體和社會公眾等對“反腐倡廉”政治事件的態度。
20世紀90年代,Fauconnier 和 Turner提出心理空間理論后,繼而結合心理學、語言學、認知科學等,建立了概念整合模型[14]。該模型(見圖1)由類屬空間、輸入空間1、輸入空間2和整合空間組成。這四個心理空間通過投射鏈,形成具有新意義的層創結構。在概念整合的過程中,兩個輸入空間中的元素部分映射,產生局部對等關系。類屬空間反映出輸入空間1和輸入空間2相似的抽象組織和結構,并向兩個輸入空間對等映射。在整合空間中,涵蓋類屬空間中的相似結構與兩個輸入空間中投射的局部結構,通過組合、完善和擴展這三種相關操作模式,構建出獨立的層創結構,形成新的意義。層創結構即是讀者在現實體驗和認知模式的作用下,結合想象力抑制舊聯系而產生新意義的抽象結構。

圖1 概念整合模型
在“微笑若一縷清晨的陽光”這一實例中,“微笑”與“陽光”這兩個詞所屬的認知域截然不同,這也意味著兩者源于不同的輸入空間。“清晨的陽光”屬于輸入空間1中的元素,而“微笑”歸于輸入空間2。兩個空間共有的結構是:“微笑”與“陽光”都能產生積極效應。在整合空間中,“微笑”與“陽光”的積極效應通過組合、完善與擴展等一系列心理運作產生出新意義——不論身處何種境遇,一個會心的微笑像清晨的陽光一樣驅走陰霾和黑暗,帶給人溫暖和快樂。由此可見,輸入空間1、輸入空間2、類屬空間、整合空間經過投射作用,相互協作,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整合網絡。
概念整合理論是闡釋多模態隱喻意義過程的有效途徑。基于概念整合理論,劉熠和劉平對198部關于貧困的新聞漫畫中的多模態隱喻進行分析,揭示了新聞漫畫中貧困的多模態意義建構方式及貧困的成因[3]。謝琴和匡芳濤以中國新聞漫畫網117幅“新冠病毒”新聞漫畫為研究語料,發現其四大目標域的多模態隱喻呈現方式,及其隱喻場景和新奇隱喻在概念整合網絡中的意義構建過程[4]。總之,從概念整合理論視角解讀新聞漫畫的多模態隱喻的意義構建,能夠使讀者深入理解漫畫中多模態隱喻的動態模式以及內在意義。以概念整合理論為基礎探究“反腐倡廉”新聞漫畫,能進一步讓讀者意識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揭示傳遞新聞漫畫中“反腐倡廉”這一價值觀念。
1996年, Forceville指出,模態不能簡單地說是五種感官的體驗,而是運用感官構建意義的符號系統,包括圖形、文本、口語、手勢、氣味、觸摸等[15]32。隱喻是指源域(喻體)向目標域(本體)映射的過程。文字隱喻和圖像隱喻是典型的單模態隱喻, 而文字—圖像隱喻是多模態隱喻的代表[15]38。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源域和目標域難以分別由不同模態呈現,大多學者將多模態隱喻界定為“源域和目標域通過兩種以上模態共同參與構建的隱喻”[16]8。謝琴和匡芳濤以“源域和目標域通過兩種以上模態共同參與構建的隱喻為多模態隱喻”為選取標準,從中國新聞漫畫網132幅抗疫漫畫中篩選出117幅“新冠病毒”新聞漫畫進行研究[4]。王擎和揭其濤以多模態隱喻的廣義定義界定研究對象,篩選出《中國日報》109幅涉美的新聞漫畫進行探析,揭示了涉美的新聞漫畫中單一的隱轉喻的和雙重隱轉喻的互動構建[5]。李盛玉指出,環境新聞漫畫傾向以圖像隱喻或圖像—文字隱喻的方式,含蓄地批判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系統等違法犯罪行為,或傳遞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性[17]。因此,本研究吸取前人的經驗,以廣義的多模態隱喻概念來界定符合條件的“反腐倡廉”新聞漫畫。
中國新聞漫畫網(“新漫網”)是由中國日報網主辦,中國新聞漫畫研究協會協辦的綜合性專業漫畫網絡平臺,收集了中國十幾萬幅優秀的漫畫作品,其內容涵蓋在線交流、動漫信息、新聞時政等。
為保證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從中國新聞漫畫網“反腐倡廉”專題檢索出59幅新聞漫畫。以Eggertsson 和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態隱喻廣義定義——“源域和目標域通過兩種以上模態共同參與構建的隱喻為多模態隱喻”[18]213為選材標準,最終篩選出52幅符合條件的漫畫。
故而,本研究以52幅“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索以下問題:
1.“反腐倡廉”新聞漫畫中多模態隱喻的主要表征有哪些?
2.典型“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的隱喻場景在概念整合網絡中是如何構建意義的?
通過分類統計中國新聞漫畫網中52幅“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的表征意象,由表1可得這52幅“反腐倡廉”新聞漫畫主要圍繞“從政人員”“監督者”“行賄財物”及“反腐手段”四個目標域來呈現多模態隱喻,其中“從政人員”又分為“清廉者”和“受賄者”兩種形象,含有“清廉者”這一目標域的意象有12幅,而含有“受賄者”的新聞漫畫達29幅。該類漫畫的源域表征意象主要是借助動物、植物、自然物、人造物以及身體部位等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作為源域來認知“反腐倡廉”這一抽象概念,該認知過程契合了“文字—圖像”多模態隱喻的認知規律。此外,在這四大目標域的意象表征中,有關“行賄財物”意象的漫畫占比最多,達32幅,而映射“從政人員”之“清廉者”的源域意象占比最少,僅有12幅,對比可知,漫畫家更傾向于以漫畫的形式來揭露“行賄財物”在行賄受賄這一腐敗行跡中的分量。

表1 四大目標域及源域表征意象
分析表1中“從政人員”的多模態隱喻表征方式可發現,源域中的動物、人造物、自然物以及身體部位等被映射在“從政人員”這一目標域中。“從政人員”有“清廉者”和“受賄者”兩種形象。在動物這類源域中,“老虎”指位高權重的貪污腐敗分子,“蒼蠅”指身處基層的貪腐干部。“老虎”身居高位而稀少,“老鼠”“地鼠”“蛀蟲”以及“蚊子”權力較小但遍布基層,在“老虎”的庇護下,部分害蟲甚至以權謀私,仗勢欺人,為虎作倀。漫畫家以這些害群意象映射“受賄者”,揭露了腐敗行徑和腐敗分子對社會的破壞力以及對人民的危害性。相反,源域中的“蓮花”“荷花”和“身著樸素的官員”被喻為“清廉者”,則凸顯了清廉者為官清廉的美德,也表達了漫畫家對清廉者的敬重之情。
漫畫1的標題是《為官若是不廉潔,水上荷花也笑人》,該漫畫描繪了一幅出水荷花的美景。古有周敦頤稱贊荷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亦有官員取“青蓮”(“清廉”的諧音)來比喻為官清正,不與貪污分子同流合污的清廉者。該漫畫中的源域以“荷花”這一圖像模態呈現,目標域以文字模態——“為官若是不廉潔,水上荷花也笑人”來呈現。為官之德在于清廉,非自身應有錢財,雖一毫而不能取。為官者若是違背清廉這一準則,抱僥幸心理在錢財、名利等問題上犯錯誤,就容易自食其果。可見,漫畫家意在通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潔白”來隱喻“官員擁有權力而不腐敗的廉潔”,贊美清廉者出淤泥而不染的自律精神的同時,嘲諷受賄者以權謀私的腐敗行為。

漫畫1 《為官若是不廉潔,水上荷花也笑人》
由表1可知,“反腐倡廉”新聞漫畫中出現“監督者”隱喻表征的有24幅漫畫。其中,與“受賄者”隱喻表征同時出現的漫畫有20幅,當“受賄者”是“老虎”“蛀蟲”以及神話傳說中的“妖魔鬼怪”等貶義形象時,“監督者”對應的就是打老虎的“武松”,吃蛀蟲的“啄木鳥”以及捉鬼怪的“鐘馗”等。
漫畫2的標題是《某些反腐》,在該漫畫中,一名從政人員正手握蒼蠅拍激烈地拍打蒼蠅,但對身旁的老虎置之不理。結合文字模態“腐敗”,讀者可以聯想到:“蒼蠅”雖然職務低、權力微,但數量多、分布廣,他們的違紀違法行為會對群眾造成最直接且具體的傷害;“老虎”雖然數量少,但手握重權,還充當“蒼蠅”們的“保護傘”,縱容“蒼蠅”們為虎作倀。對比漫畫中從政人員對待老虎和蒼蠅的差異可見,漫畫家意指反腐敗斗爭必須大小兼顧,監督者在鏟除基層的小貪官的同時,也要采取措施查辦位高權重的大貪官。堅決消滅“蒼蠅”們,才能清除“老虎”的黨羽及權力根基;堅決打倒“老虎”,才能鏟除“蒼蠅”們的“庇護傘”。

漫畫2 《某些反腐》(作者:張吉亮)
由表1可以看出,漫畫家多將“行賄財物”映射為武器、人造物、符號以及容器等意象。源域中的“禮品袋”“包袱”“金元寶”以及“瓶瓶罐罐”喻指行賄者行賄的金錢和古董等財物。“美女”喻指權色交易,“骰子”喻指官員參與賭博。此外,“行賄財物”隱喻表征與“從政人員”和“監督者”意象同時出現的漫畫多達26幅。分析“行賄財物”的多模態隱喻表征方式可得出“行賄財物”在行賄事件中的多樣性,以及監督者在廉政工作中的重要性。
漫畫3描繪出從政人員從容不迫地用盾牌抵擋炮彈的情景。結合“紀律”和“賄禮”等文字模態,讀者可以領會出“炮彈”被映射為“行賄物品”,“盾牌”被映射為“紀律”,“從政人員用盾牌抵御炮彈的動作”被映射為“從政人員抵制行賄誘惑的行為”。漫畫家意在指出從政人員必須嚴守紀律,廉潔從政,自覺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由此讀者能聯想出,從政人員只有從根本上樹立起廉潔奉公的法律意識,才能給群眾留下一個兩袖清風的廉潔形象,從而讓人崇敬,否則難免名聲狼藉,遺留罵名。

漫畫3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 第五條》(作者:趙國品)
用具象的事物來隱喻抽象的概念是漫畫家常用的表達策略。在“反腐倡廉”新聞漫畫中,漫畫家多將“監督手段”這一抽象概念喻為武器、人造物以及電子設備等實體。其中將“監督手段”喻為“電話”“電腦”“攝像機”和“麥克風”等電子設備的漫畫最多,為8例,可見多媒體在監督工作中的比重之大。有2幅漫畫將“監督手段”喻為“刀”和“劍”,強調了監督手段在反腐工作中的效力之強。漫畫家以“電腦”“攝像機”和“麥克風”這樣具體的事物來隱喻“監督手段”這一抽象的概念,暗含監督手段在現實生活中的多樣性。
如漫畫4所示,一位頭型為電腦的人,抓住一名行政官員,嚇得這名官員瑟瑟發抖,掉了烏紗帽。結合“網絡反腐”和“腐敗官員”這樣的文字模態,我們可以看出,漫畫家意在以“頭型為電腦的人”映射“網絡反腐”這一監督手段。由此可見,互聯網的發展為網絡反腐提供了有效途徑,漫畫家贊揚網絡監督反腐有效性的同時,提倡群眾通過網絡參政、議政,監督從政人員,積極舉報貪污腐敗分子。

漫畫4 《網絡反腐》(作者:羅琪)
隱喻場景是話語社團關于源域情景的所有假設[19]23。比如,戰斗對抗經常被用作源域,以構建典型的雙方競選、對峙、拼殺、沖突等隱喻場景。深入分析52幅“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的源域和目標域的多模態隱喻,研究發現每幅漫畫是由兩至三個目標域共同表現,以形成更深層的隱喻。例如,“從政人員”“監督手段”和“行賄財物”隱喻表征同時出現在漫畫中,結合多個圖像模態和文字模態,構建出多個隱喻場景。
為了闡述“反腐倡廉”新聞漫畫多模態隱喻的意義構建過程,筆者以Fauconnier和Turn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論[14]為基礎,選取“反腐倡廉”新聞漫畫中典型的隱喻場景進行分析,探究其在概念整合模型中的意義構建過程,以期幫助讀者領會“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的內在含義。
分析52幅“反腐倡廉”新聞漫畫可發現,“行賄財物”“從政人員”和“監督手段”會被描繪于同一漫畫中,呈現出“戰斗”的隱喻場景。例如,漫畫5描繪了一場戰斗,戰斗的雙方是“戰斗者”和“金錢”“厚禮”“房產”“美女”以及“古董字畫”等財物。漫畫中,這名戰斗者正在用附有“廉”字樣的盾牌,抵御襲來的飛箭,這些飛箭旁邊分別附有“金錢”“厚禮”“房產”“美女”以及“古董字畫”的文字模態。根據這些信息,讀者便會激活有關“反腐自律”的認知,但這一認知過程包含了一個概念整合網絡,如圖2所示。
漫畫5的概念整合過程涉及兩個輸入空間,“箭與盾”的圖像模態首先激發了讀者腦海里關于“戰斗”的記憶,構建出一幅“士兵拿盾擋箭”的隱喻場景,因此,戰斗者、盾牌、箭和抵御動作等元素形成輸入空間1。同時,圖像模態——“箭與盾”和文字模態——“廉”的結合,能激活讀者腦中有關“反腐倡廉”的相關信息,構成輸入空間2。兩個輸入空間中的相似結構——“施事者與敵人戰斗”歸于類屬空間,且這兩個輸入空間的元素形成部分映射:戰斗者映射從政人員,盾牌映射監督手段,飛箭映射行賄財物,抵御動作映射反腐過程。輸入空間1為整合空間提供了組織框架,戰斗場景為讀者理解清廉者的形象提供了鮮明的框架。在整合空間中,結合漫畫中戰斗者那堅定不移的神情,以及敵箭轉向的痕跡,讀者可以得出“清廉的從政人員堅定地抵制行賄財物的誘惑”這一概念。通過組合,完善擴展這些信息,讀者能發揮想象力,形成層創空間——“從政人員要自我監督,自覺遵守反腐紀律,堅定反腐倡廉思想,堅決抵制行賄行為”。

漫畫5 《反腐自律》(作者:漫畫強)
如漫畫6所示,圖片下方標有“2018反腐新詞熱詞——甘愿被圍獵”的字樣,表明漫畫的主題是“甘愿被圍獵”。漫畫家在圖中描繪出一幅“圍獵”的場景,即在瞄準鏡的鏡頭下,一名獵物陷入捕獸圈中。根據常識,我們也能知道捕獸圈逮捕的是動物。將動物換作一個懷里抱著大紅印章的人,漫畫家顯然是想表達貪污的腐敗官員像獵物一樣,抵擋不住陷阱中的誘惑,甘心被賄賂。然而,讀者對于這幅漫畫的認知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整合過程(如圖3)。

圖3 “反腐圍獵”隱喻場景意義構建

圖4 “反腐除蟲”隱喻場景意義構建
在概念整合過程中,讀者首先在腦海中構建了兩個輸入空間。第一個輸入空間包含了“紅章”“抱紅章的人”“捕獸圈”以及“瞄準鏡”等元素,形成一幅“圍獵”的隱喻場景。而漫畫中男人笑瞇瞇的神態以及“甘愿被圍獵”的文字模態,激發了讀者關于“腐敗”的想象力,構建出輸入空間2——從政人員正欣然接納行賄財物。兩個輸入空間的元素形成映射關系: 紅章映射權力,抱紅章的人映射從政人員,捕獸圈映射行賄財物,瞄準鏡映射監督者等。以類屬空間中的“目標物自愿走入圈套”為基礎,輸入空間1中“圍獵”的場景與輸入空間2中的元素被組合到整合空間,建立起一種新的聯系:受賄者甘愿被行賄財物迷惑。現實生活中,有些官員甘于將腐敗當習俗,將行賄當禮節,將奢靡當時髦,奉行潛規則,甘愿踏入名為“腐敗”的捕獸陷阱。從政人員明知道接納行賄財物是違規違紀行為,卻依舊甘愿被誘惑。讀者根據這一層創邏輯進行認知運作,可推導層創空間: 對于那些利欲熏心,以權謀私,熱衷于被行賄,甘心于被腐化的受賄從政人員,監督者要嚴厲查辦。

漫畫6 《甘愿被圍獵》(作者:張昕)
漫畫7展現出一幅一只背著包袱的害蟲正從蘋果中爬出來,結果被一圈利劍包圍,嚇得瑟瑟發抖的場景。漫畫家通過這一“反腐除蟲”的場景,意在揭露受賄者正如害蟲般啃食著人民的勞動果實,同時倡導監督者們要嚴厲查辦這些腐敗的社會害蟲。然而,這一概念的理解過程經歷了一個概念整合網絡的動態認知過程。
該漫畫涉及兩個輸入空間,漫畫中“除害蟲”的場景形成第一個輸入空間(輸入空間1),包含了“害蟲”“蘋果”以及“利劍”等元素。結合三組“廉政準則”文字模態,該漫畫激發了讀者有關“反腐行動”的記憶——鏟除腐敗害蟲,必須充分發揮三把利劍,即“懲戒”之劍、“制度”之劍與“品德”之劍。形成含有“受賄者”“行賄財物”以及“監督手段”等元素的輸入空間2。輸入空間2中的“受賄者”“行賄財物”以及“監督者”等元素投射到輸入空間1中,分別與“害蟲”“蘋果”以及“利劍”等元素相互映射。隨后,兩個輸入空間中的元素基于“危害性事物正在被消除”的類屬結構,在整合空間被組合。在整合空間中,“害蟲”和“受賄者”,“蘋果”和“行賄財物”,“利劍”和“監督手段”等元素通過組合,形成“監督者正在消滅如害蟲般的受賄人員”這一整合概念。經過完善和擴展,讀者可推導出層創空間:受賄者正如害蟲般啃食著人民的勞動果實,監督者要嚴厲查辦這些腐敗的社會害蟲。只有消滅如害蟲般的受賄官員,人民的財產才能受到保護。

漫畫7 《反腐倡廉》(作者:金艷)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論對中國新聞漫畫網中52幅“反腐倡廉”新聞漫畫進行了研究,以分類和列舉的形式來探究該類新聞漫畫多模態隱喻的主要表征方式,并分析其中典型漫畫的隱喻場景在兩個輸入空間、類屬空間以及整合空間中的意義構建過程,以期為漫畫家創作“反腐倡廉”新聞漫畫提供構圖意象參考,同時來幫助讀者解讀“反腐倡廉”新聞漫畫的多模態隱喻意義。研究發現:“反腐倡廉”新聞漫畫主要圍繞“從政人員”“監督者”“行賄財物”以及“監督手段”四個目標域展開,并通過圖像模態輔以文字模態構建多模態隱喻意義,每幅漫畫中隱喻表征三兩結合,以圖像和文字模態形成“戰斗”“圍獵”以及“除害蟲”等隱喻場景,通過概念整合網絡來反映漫畫家對腐敗現象的嚴厲批判,以及對廉潔從政的積極倡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