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熒格
本文主角:護理學
專業分類:護理學類
本專業適合:熱愛醫學,對醫學有敬畏之心;樂于奉獻,愿意用所學知識幫助他人;動手能力強,謹慎細心的同學
護理學學子的忙碌,
和醫學專業正相關
可能很多人對護理工作的認知還停留在“打針發藥,干體力活”上,其實不然,在臨床工作中,護理工作的范疇遠不止這些。無論是在危重病房,還是在日常醫療過程中,護理從來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不僅需要充沛的體力,更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敏捷的思維能力。
和其他專業相比,護理學專業的同學們是十分忙碌的。大一時我們的課表就排得滿滿當當的。當其他專業的同學感慨“今天又是沒課的一天”的時候,我們要從早學到晚,偶爾才有一點空閑時間。而且,我們每節課學習的內容非常多,課堂上根本無法完全消化,課后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惡補。
和其他醫學專業一樣,我們學習的知識也是很實用的。相比于經濟學、農學、文學等其他學科,醫學和我們的關系更為密切。俗話說:“健康是1,事業、家庭、地位、錢財都是0。沒有前面的1,后面有再多的0也無用。”學習護理學,我們能更加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讀懂身體發出的各種信號。同時,我們還能進一步掌握多項護理操作,如心肺復蘇、靜脈輸液、鼻導管吸氧等。學好這些技能不僅能有效應付考試,也可以在關鍵時刻幫助身邊的人。
關于課程設置,或許每所高校都有所不同,但不外乎醫學基礎課程和護理專業課程兩大類。
大一入校,首先學習的是醫學基礎課程,而人體解剖學是第一道大門檻,這是所有醫學專業都必須學習的第一門專業課。人體的每一塊骨頭,每一條神經都有其各自的名字和功能,這都需要我們花時間記下來。掌握了人體的基本構造后,我們繼續進一步的學習——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免疫學等多門課程紛至沓來。
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通常會持續一年半的時間,到了大二我們開始學習護理專業課程,如基礎護理學、健康評估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我們能進一步掌握多項護理技能。大三我們則主要學習各類綜合性課程,如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在這些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將醫學基礎知識和護理專業技能相結合,對各類疾病了然于胸,如此我們方能在臨床工作中游刃有余。
此外,護理學專業的同學還需要學習護理人文修養、護理倫理與法規等人文課程。這些課程學起來比較輕松,我們會組隊寫劇本,在課堂上模擬一個個場景,面對不同場景中的沖突,學著用最好的方式解決。因為在將來的工作場合中,我們需要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對護理學學子而言不可或缺。
良好技能的養成,
離不開每一次的踏實認真
對于初學護理學的同學們而言,記清各項操作大概是比較困難的。護理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認真、嚴謹,這在實際操作中并不簡單。初次學習的我們,常常會因為知識記得不牢固而犯錯。
比如,在基礎護理學課上學習的第一項操作是無菌技術。操作的要求大致有兩條:不要跨越無菌區,不要讓物品受污染。這話聽著容易,做起來卻并不簡單。打開無菌包的順序不對,無菌物品在空氣中暴露過久,盛放無菌液體的瓶口沒有及時沖洗……都會直接造成污染。有時候,一緊張手抖了,一不小心物品掉了,操作就可能直接被判定為不合格。如此嚴謹的要求完全改變了我之前對于護理工作的看法。“之所以如此嚴格,是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在和生命打交道。”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老師向我們解釋道,“如果在臨床工作中,無菌物品被污染,從而致使患者受感染,那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在學習各項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犯錯。有時候,犯錯會讓我們有挫敗感,甚至心生怯意。作為過來人,我希望大家能客觀地看待每一次錯誤。即使有時老師對我們加以指責,也是希望我們能做得更好。面對各類錯誤,我們要做的是積累經驗,有了足夠的經驗,在將來的實習和工作中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實習是每個護理學專業學子必經的一步,時長通常為10個月至1年,在實習期內,我們需要輪轉內科、外科、急診、手術室、ICU等多個科室,每個科室都要待上1個月左右。
在實習過程中,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拿手術室來說,記得實習的第一天,老師就為我們講述了大量的手術室專業知識,包括器械的擺放、鋪治療巾的方法、無菌操作原則等。我們的實習時間短、進程快,第一天學習結束第二天就要上手術臺。第一次上手術臺時我對手術室的無菌要求還不大熟悉,在系腰帶的時候手到達了腰部以下的位置,而腰部以上才是無菌區域,手到腰部以下原則上來講就是污染了。手術臺上是絕不允許出現污染的,最后我不得不下臺。由于我的失誤,手術的進程受到了影響。當時自己心情是難受和不甘的,甚至晚上睡覺時想著自己白天犯的錯誤,都會自責得睡不著。
后來在老師的開導下,我才漸漸釋然。其實,實習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成長的過程,沒有誰是一開始就什么都會的。每一個優秀的護士,都是磕磕絆絆地走過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害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所學的知識,按步驟操作。在之后的實習過程中,我還經歷了第一次獨立加藥,第一次給病人靜脈輸液,第一次健康宣教……
在臨床工作中,我認識到護理是一份需要十項全能的工作。它不僅需要熟練的操作能力,還需要強大的抗壓能力、面對不同人群的溝通能力、遇到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等。實習的那10個月于我而言是一趟珍貴的人生旅程,在一次次嘗試中,我學到了很多道理,品格也得到了完善。
守護生命,
不只在一時一域
現在很多專業的畢業生都會遇到就業難的問題,但護理學專業不一樣。在我的學校,護理學專業畢業的大部分同學會在各級、各類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待遇和福利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護士。護理學也有其他就業方向,比如,可以選擇做醫藥代表、臨床協調員,也可以考公務員進入相關事業單位;同樣,也可以選擇考研,研究生畢業后就業方向就更多了,可以留校當老師,進入醫院護理部從事醫藥管理工作,還可以在護理雜志從事編輯工作……如今社會依舊缺少醫護方面的人才,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你,總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人們常稱護士為“白衣天使”,但當你真正從事這份工作后,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做的只是一些瑣碎的小事,面對病人的不幸離去我們也會感到無助,因此我們不僅要從身體上更要從心靈上給予病人更多的守護。曾有一位工作20多年的護理前輩告訴我們護理工作是辛苦的、煩瑣的,但它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其他職業不能比擬的。當有一天你用所學的知識守護他人的生命時,相信你也會感受到這份獨一無二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