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艷
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有效教學,是指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化的速度、效益和效率,有效的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對于大學聲樂教學的有效性應從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點出發。
一、科學的發聲方法非常重要
重點可做以下練習。(一)練習氣沉。氣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若想使高音唱得輕松而又明亮干凈,氣息支持當然是基礎,關鍵是氣息的位置,音越高,氣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時候總有一個通病,氣息浮至胸腔,所以氣緊,不自覺地抬高下巴,所以氣不暢順,唱罷喉嚨不可避免地發炎。(二)練習舌平。口腔是氣息流出人體的最后一個關卡,若舌卷或縮,自然會堵住氣息的通道,不僅高音上不去,而且氣息和舌的對抗會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輕抵下牙齒為最佳。(三)練習腰部力量。堅持練習仰臥起坐是一個直接鍛煉腰部力量的方法。(四)“哼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作。歌唱中的“哼鳴”練習同生活中的“哼鳴”動作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要求“哼鳴”時喉頭放松,把“哼”的感覺置于嘆氣的呼吸狀態上,發聲時嘴不張開把“M”音加以延長。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培養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愿意去學,有信心學好。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有步驟地進行訓練,并且要加強課外的訓練。聲樂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的探究,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教師必須按照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互助學習,是學生的學習主題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形成一種聲樂學習能力。比如,高音要多練習頭腔共鳴,低音要多練習胸腔共鳴等等。
三、勤學、苦練、多動腦是學好聲樂的關鍵
學生學習聲樂時要在老師面授時認真學習、思考、體會,并做好筆記。聲樂學習筆記是反映學習聲樂進程的一面鏡子,應記敘每個階段采用的發聲練習、歌曲教材、教師要求、練習效果、主要問題及糾正方法等。回家后,要堅持每天按老師的要求練習,這是能學好聲樂的關鍵。
總之,聲樂的學習需要有樂感,有悟性,有方法,再加上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