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賓 惠文文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已成為驅動各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大數據技術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對高職院校大數據時代下的財務管理創新路徑進行探究。在分析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從數據整合、數據預算與績效評估及財務管理風險防控三個方面,提出了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創新措施。以期利用大數據技術賦能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實現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化、規范化與精細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數據時代;財務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5.014
[中圖分類號]G475;G71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5-0050-03
0? ? ?引 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技術已經深入各個領域,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但同時也面臨數據安全、數據激增等挑戰[1]。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大數據技術實現財務管理的創新,提高財務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面臨機遇與挑戰,針對數據量激增等現實挑戰,提出搭建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等措施。期望通過探究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創新方法,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精準度,優化財務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強化風險防控力度,確保財務穩定和持續發展,為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 ? ?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時代以海量、多樣、實時、價值密集的數據為特征,此類數據來源廣泛,涉及多個領域[2]。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時代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同時也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1.1?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過程中面臨著財務管理數據量激增、數據多樣化等挑戰,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的財務數據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且隨著數據量的增加,數據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不斷增加。數據可能存在缺失、錯誤、重復等問題,需要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數據清洗、驗證和整理,提高數據的質量。第二,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涉及的數據來源于多個部門、系統和平臺,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財務數據的來源越來越多樣化,包括學費收入、科研經費、資產管理、人員薪資等各個方面。同時,大數據時代的財務數據分析涉及多維度、多層次的數據挖掘和分析,在數據整合和統一處理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第三,由于財務管理數據量增大、類型繁多,傳統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技術已難以滿足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需求。
總之,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面臨著數據激增,數據類型繁多等挑戰,導致財務數據出現整合困難等問題,需要采用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和方法,解決數據來源、質量、格式等方面的問題,以實現高效的財務數據整合。
1.2?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高職院校財務管理人員更準確地分析財務數據,以數據技術驅動財務管理,為高校決策提供有力支持[3]。大數據技術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帶來的機遇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數據整合與分析。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財務管理人員將來自不同部門、系統和平臺的數據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統一的、全面的數據視圖。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對各項支出進行細致分析,明確成本過高的環節,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例如,通過對采購、維修、能耗等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設備成本、能源成本等潛在的節約空間。通過數據整合,財務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掌握學校的財務狀況,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入挖掘,發現數據中的規律和趨勢。例如,通過對學費收入、科研經費、人事薪資等數據的分析,了解學校的收支狀況、資金使用效率、投資回報等情況,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第二,大數據技術能夠將復雜的財務數據轉化為直觀的圖表和報表,幫助財務管理人員更為輕松地理解數據,發現問題和機會。數據可視化工具可以實時展示財務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財務管理人員可以構建預測模型,預測學校未來的財務狀況。例如,利用時間序列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預測學費收入、科研經費等財務指標的未來走勢。此外,模擬技術可用于評估不同決策方案的可能影響,為決策提供依據。第三,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財務管理人員識別和評估財務風險,制定風險應對策略。例如,通過對財務數據的異常檢測,可以發現可能出現的欺詐行為、資金風險等問題。通過對外部經濟環境、政策變化等數據的分析,可以評估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夠使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更高效化、智能化和精細化。
2? ? ?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創新措施
2.1? ?搭建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推動財務管理規范化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價值日益凸顯,財務數據也不例外。高職院校的各個部門和系統中都有大量的財務數據,若是采用傳統的手工整合方式,則存在數據不準確、時間滯后等問題,很難滿足現代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基于此,高職院校應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搭建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以此推動高校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發展。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的具體搭建方式如下。
第一步,整合高職院校各部門、系統和平臺的財務數據,包括財務報表、預算數據等結構化數據以及文本、圖像等非結構化數據,運用數據清洗、轉換和映射等方法,將不同來源的數據統一為標準格式,形成一個融合式的財務數據倉庫。第二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入挖掘,發現數據中的規律、趨勢和異常。例如,通過關聯分析、聚類分析等方法,了解學校的收支狀況、資金使用效率、投資回報等情況,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第三步,利用Tableau等數據可視化工具,將財務數據轉化為直觀的圖表和報表,以此實現財務數據管理的可視化實時展示,以此幫助財務管理人員理解數據、發現問題,為決策提供實時支持。第四步,利用大數據技術,如模擬技術,構建預測模型,預測高職院校未來的財務狀況,為決策提供參考,并評估不同決策方案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依據。第五步,將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與高職院校現有的財務管理系統、預算系統、審計系統等進行集成,實現數據共享和流程協同,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總之,高職院校通過搭建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能夠實現數據的自動化整合和處理,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推動高職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升級。同時,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可以將不同部門、不同系統的財務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生成更全面、更準確的財務報表和分析結果,有助于高職院校決策者更好地掌握高校的財務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管理策略,提高高校的經濟效益和財務管理水平。高職院校應當抓住大數據時代的機遇,積極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和規范化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發展和社會需求。
2.2? ?制定大數據預算績效評估體系,提升財務管理的精準度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高職院校應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趨勢,制定大數據預算績效評估體系,提升校園財務管理的精準度,大數據預算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方法如下。
第一步,設立合理的評估目標和指標。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和教育目標,設立具體、可衡量的預算績效評估目標。指標體系應包括財務類指標,如成本、投資回報率等,和非財務類指標,如學生滿意度、畢業生就業率等。同時,需要對不同指標的權重進行確定,以確保評估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第二步,采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等技術,建立一個完整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包括數據源的選擇、數據采集的方法、數據處理和存儲等。以數據庫為支撐,收集內部財務數據、教學質量數據、人事數據等相關信息,并關注外部的行業數據、政策法規等。通過對財務管理數據的深入分析,為預算績效評估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第三步,根據評估指標和標準,在考慮指標的關聯性和權重,以及模型的可解釋性和適用性的基礎上,利用數據挖掘技術,設計一個符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的績效評估模型,以評估預算績效與教育投入之間的關系。第四步,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對大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和利用,實施財務管理數據分析和評估,以獲取高職院校的財務情況和績效情況,通過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設立預警閾值,當某一指標達到預警閾值時,管理者可以及時調整預算和資源分配,以確保預算績效目標的達成。同時,要對評估結果進行反饋,激發各部門的創新意識和協同精神,從而推動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優化和升級,推動高職院校的持續改進和發展,
總之,通過建立基于大數據的預算績效評估體系,能夠對高職院校各項資源進行有效評估和分析,可以幫助財務管理者更加準確地預測財務收支情況,以便及時發現財務管理中潛在的問題和機會,有助于幫助高職院校制訂更為精準的預算方案,避免因預算偏差而導致的財務風險。同時,有助于幫助高職院校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資源成本。此外,基于大數據的預算績效評估體系可以增強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透明度,提升學校的公信力和社會形象,推動高職院校改革創新,實現財務管理的進一步升級和發展。
2.3? ?優化財務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加大風險防控
力度
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面臨著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優化財務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以此強化高職院校財務風險防控力度,提高高職院校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確保院校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完善風險指標體系,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識別機制。建立一個涵蓋財務、運營、市場等多方面的風險指標體系,確保對各種財務風險進行全面識別。所選指標應具有可量化、敏感性強、實時更新等特點,以便財務管理者對風險進行實時監測。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識別機制,包括識別財務風險的指標和標準、財務風險識別的程序和流程等,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和分析高職院校海量的財務數據,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識別財務風險。第二步,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立財務風險實時預警系統。根據風險指標體系及風險識別機制,確定財務風險預警的頻率,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以確保財務風險預警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第三步,利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和建模,實現對潛在財務風險的預警,當某一風險指標達到預設閾值時,系統會自動觸發預警,通知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降低風險。第四步,建立風險信息共享與溝通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部門在發現財務風險時能夠及時匯報和分享,以便進行統一的風險管理,明確各部門和個人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和權利,以確保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的有效執行。此外,高職院校應定期對財務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進行評估和修正,確保其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高職院校還應加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培訓,確保各級管理者和員工均具備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的能力。
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優化財務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有助于財務管理者及時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為院校治理提供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實現更高效的、精細化的管理,保障高職院校的財務穩定;同時能夠強化財務風險防控力度,保障高職院校更加精細化地管理資金、設施等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浪費,從而實現教育投入與產出的最優匹配,為教學、科研創新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3? ?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唯有不斷創新財務管理理念與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為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高職院校需要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不斷探索創新財務管理的路徑,通過搭建融合式財務數據整合平臺,建立基于大數據的預算績效評估體系等方式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強化風險防控力度,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丁瓊.大數據時代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創新研究[J].才智,2023(8):184-186.
[2]肖進.大數據時代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探究[J].財經界,2022(36):78-80.
[3]俞德華.大數據時代下的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創新策略探討[J].國際公關,2020(1):173.
[收稿日期]2023-02-16
[作者簡介]劉永賓(1984— ),男,山東壽光人,碩士,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建設;惠文文(1986— ),女,山東諸城人,中級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財經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