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艷
摘要: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類專業主要為軌道交通部門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學生就業前需要掌握工作崗位所需求的職業技能?!皪徴n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在軌道交通類專業中實施,可有效提高軌道交通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職業素養以及崗位適應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依崗定課,重構課程體系;課證融通,培養核心能力;以賽促教,進行教學改革;多維評價,構建評價機制;雙師主導,促進綜合育人。
關鍵詞: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專業技能;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0-000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一般自籌課題“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XSP2023JYC207)研究成果
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首次提出“崗課賽證”綜合育人[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次強調“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同年12月,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了以“聚焦‘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職業教育主題論壇??梢?,“崗課賽證”作為完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綜合育人模式,為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類專業主要為軌道交通部門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學生就業前需要掌握軌道交通類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本文對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類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進行探討。
探究高職院校軌道交通類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之前,教師要充分認識和理解“崗課賽證”的內涵。曹元軍認為“崗課賽證”中的崗是與學生就業相關的職業崗位,課是學校開設的育人課程,賽是學生參與的各類技能大賽,證是學生依據所學專業知識取得的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四個維度融通強調的是四者之間的有機鏈接與融會貫通[2]。張慧青等學者指出“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崗,崗是人才培養最根本的出發點,也是該育人模式的價值皈依點,育人載體是課程的相關改革,賽和證是為了助推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皪徴n賽證”融通基于崗位、課程、競賽及證書四個維度進行,在四個核心要素進行融通的過程中,出發點是崗位,實施最終落實在課程,競賽及證書是崗位與課程之間的橋梁[3]。
1.“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的調查分析
為全面了解軌道交通類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的現狀,筆者向本省三所高職院校的軌道交通類專業以及軌道交通類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發放給高職院校的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的了解程度,課程是否融入崗位、競賽及證書相關要素,教師的結構是否與“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的實施需求相匹配等。發放給企業的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崗位需求現狀,如高職畢業生需具備哪些職業能力,高職畢業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及職業素養,高職畢業生所具備的優點與不足等。
2.“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校企合作未達到深度融合,無法將崗位所需技能充分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如部分高職院校雖邀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標準制定及課程教學中,但企業因生產實際需求,無法長期配合學校,使得校企分離。二是技能競賽出現功利化現象,失去以賽促教的意義。部分高職院校為了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或者申報重點項目建設,存在著為獎辦賽以及為獎參賽的競賽功利化現象。三是“崗課賽證”融通片面化,元素融合機理不清晰,發展需求不明確。高職院校不應忽視崗位技能、技能證書、技能競賽等,而應以崗位為核心、以證書為成果驗收載體、以競賽為能力提升路徑,達到全方位的融合。
1.落實1+X證書制度
2019年,國務院發布的“職教二十條”中明確提出開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高職院校學生進入崗位前既要獲得學歷證書,也要具有X證書。X證書是學生在學校考取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將課程中融入的證書由原來的職業資格證書擴展到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是學生進入企業工作的敲門磚。企業會根據學生具有的職業等級證書的數量和等級,判斷其與招聘崗位之間的適應度[4]。1+X證書試點項目,促進了校企之間的有力合作,實現了學生就業與企業招聘的雙贏。
1+X證書制度的落實并非在人才培育過程中簡單地將“1”與“X”相加,“1”顯示了高等教育的學歷屬性,“X”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色。1+X證書制度的實施可以使企業、學校及學生同時受益,實施的對象是學生。在1+X證書制度實施的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做到融證入課。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使開設的專業課程的相關設置與“1”和“X”所對應的學歷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相一致,并將與證書相關的專業知識的考試標準、內容及需求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確保課程設置與日常教學適應考證要求,使學生畢業前能夠掌握考證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要關注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將專業教學標準以及職業技能標準規范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融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教學,通過創設學習情境模擬現場實際工作,融知識學習、技能培育及素質提升于一體,培育符合產業升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推進產教融合育人
為了進一步推進“崗課融通”,國家頒布的文件中要求各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實現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與產業需求、職業標準及生產過程的對接[5]?!皪徴n融通”育人模式的實施,為企業與學校之間的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賦予了新的內涵,也為職業教育校企“雙元”育人注入了活力,提高了育人成效?;谲壍澜煌ㄐ袠I的特點,高職院校要在產教融合機制下以崗定課,通過企業調研確定行業標準,分析車輛鉗工、列檢員及質檢員等崗位所需專業技能和素養,充分做到“三個對接”,并將對接成效及學生就業情況反饋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參考中,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及推進校企合作奠定基礎。
“崗課融通”過程中,學校與企業之間實現資源共建共享、互通互換,包括實訓室設備、師資隊伍、課程資源等方面,有利于全面將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的同時深化產教融合。共建是以政府相關政策為指導、企業提供設備及技術支持、學校為載體,三方共同實現。共享是學校積極推行實訓基地區域共享,為企業提供培訓、比賽、繼續教育、技術創新等相關服務。產教融合是職場、學場的結合與統一,崗位屬于職場,課程屬于學場,通過“崗課融通”完成職場與學場的銜接,使職業崗位與學校課程融會貫通,深化校企合作,促進工學結合。
3.聚焦精英化人才培養
“課賽融通”過程中,聚焦精英化人才培養,既能促進學生的高質量就業,又可滿足學生進入企業后的持續性發展能力需要,有效解決企業招工與學生就業兩難的困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融賽入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職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競賽或者其他能夠提升自身能力的競賽,在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職業素養,進而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成為企業所需要的精英化人才??傮w來看,將競賽融入課程,將競賽內容融入教學內容,是對傳統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和完善,也是高職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特色,符合高職教育提質培優工作的目標要求。
1.依崗定課,重構課程體系
一方面,通過調研分析企業相應崗位所需技能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校企深度合作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評價指標等,并以知識、能力及素質多方面為切入點培養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依據調研所得的企業崗位職業能力提出的需求來確定學校開設的課程群,包括高職畢業生所應具備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相關素養,并按照課程教學及學生成長規律安排每學期所學課程[6]。課程體系的設計不僅僅要滿足“能用”的要求,還應達到“好用、實用”的效果,并秉承畢業生進入企業即可上崗、操作熟練的原則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依據“崗課賽證”深度融通的原則對照崗位技能整合課程資源[7]。
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例,其培養的人才主要從事軌道交通類車輛的檢修、運用、駕駛及維護等工作。畢業生進入企業前不僅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相應崗位的實踐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應緊緊圍繞崗位核心技能、對接職業標準,設計實訓教學項目,在鞏固學生基本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核心技能和綜合技能。高職院校還應邀請企業技術專家參與實訓標準、實訓教案、實訓手冊、實訓考核等文件的編制,確保實訓項目與崗位要求的精準對接,并聘請企業人員參與到實訓項目的授課過程中,以確保實訓質量,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課證融通,培養核心能力
“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中,課程與證書是融通的兩個對象,兩者之間的融通強調將證書標準滲透在課程中,學校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及專業拓展課要與企業認證相對接,并且學校要提前了解企業認證需求和用人需求,以確保學生能夠將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企業崗位真正所需的綜合技能無縫對接。1+X證書制度背景下的課證融通,一方面是以國家級專業教學標準及職業技能標準為指導原則,基于等級證書考試所要求的內容、標準、知識點及技能點來完成課程體構建并實現教學與職業的有機銜接,同時按照職業崗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修訂課程標準。另一方面,基于課程體系的重構,使得職業技能標準與國家專業教學標準涉及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更適應社會的需求,能實現證書所代表的企業行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的深度融通。
在落實“課證融通”過程中,高職院校要通過企業調研分析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依據企業新標準、新工藝、新技術進行項目化課程重構,使得教學內容與軌道交通類專業工作過程相對應,以確保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相對接。依據軌道交通類專業所對應的工作崗位,軌道交通類專業所能考取的與技能相關證書主要包括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檢修、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檢修、城市軌道交通站務、城市軌道交通乘務、城市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裝調等。
3.以賽促教,進行教學改革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要通過競賽提高教學質量,通過競賽促進教學改革,通過競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技能競賽一般分為校賽、省賽、行賽、國賽及世賽等級別,同時包括教師競賽和學生競賽。在競賽過程中,高職院校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近年來,不同類別和不同級別的技能競賽為全國范圍內的職業技能型人才搭建了展示各自才華、相互切磋技藝、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平臺,也為國家選拔各行各類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
以賽促教,要求高職院校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將競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學生進入大三實習階段,高職院校要基于校企合作,將競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并由學校和企業雙導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檢驗學生的技能水平,選拔高技能型人才。二是對競賽項目進行改革。高職院校要將競賽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并從課程教材、課程標準、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以達到以賽促改的目的。三是將競賽評價與課程評價進行系統的銜接。高職院校要將競賽的高標準評價方式有效融入課程教學的評價中,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評價角度多維化,以確保課程評價能從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及綜合能力等多方面評價學生,檢驗教學質量,彰顯職業教育功能。
4.多維評價,構建評價機制
“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中,高職院校在分析和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做出準確、科學、系統的判斷,有助于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課程評價作為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是衡量課程開發質量及教學質量是否達標的重要參數。“崗課賽證”融通主要以課程為核心鏈接崗位、競賽及證書三個維度,在綜合育人過程中需要高職院校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融入三個維度共同參與課程評價,并從評價主體、評價手段及評價切入點等方面著手,確保全方位評價課程教學的質量是否達標[8]。
“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中的課程評價主體主要由企業現場專家、學校資深教師、競賽專家評委、證書評審專家等組成,從課程標準修訂、課程內容重構、課程效果考核等角度進行綜合性完善,確保課程的建設、開發以及實施全過程的科學性、可行性及針對性。評價指標可以從崗位、競賽及證書標準與課程標準是否對接,課程內容是否融入崗位、競賽及證書相關內容,課程目標是否包含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進行。企業現場專家、競賽專家評委、證書評審專家輔助教師等,在課后要對課程是否達到預期效果進行多樣化的、多角度的評價[9]。
5.雙師主導,促進綜合育人
在“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中,高職院校要鼓勵“雙師型”教師從多方面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以促進綜合育人。首先,“雙師型”教師可以通過企業鍛煉、企業實踐等方式積極與企業合作,并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模擬現場場景,將企業崗位所需技能與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相結合,使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符合企業的需求。其次,“雙師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接競賽標準、提煉競賽要點,有效地將競賽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后與課程內容融合。再次,在“1+X”證書制度下,“雙師型”教師要依據教學經驗和企業現場經驗,提煉出證書中所對應的崗位工作任務中的技能要點進行解構,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及綜合素養,并提取證書的職業標準融入課程目標中,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技能,成為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曹燕紅.“崗課賽證”融合模式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路徑[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2(03):153-156.
[2]曹元軍,李曙生,盧意.高職產業學院“崗課賽證”融通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07):50-54.
[3]張慧青,王海英,劉曉.高職院?!皪徴n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1):27-34.
[4]高云婕.職業院校實施“1+X“證書的思路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23):262-263.
[5]晁小景.高職旅游專業產教融合生態機制創新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22(02):82-90.
[6]張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三融”模式研究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22(06):28-30.
[7]燕珊珊.崗課賽證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功能價值、實現機制與推進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2(10):34-41.
[8]程智賓,李宏達,張健.崗課賽證融通培養模式的價值追問、學理依憑和實踐創新[J].職教論壇,2021,37(11):68-74.
[9]馬玉霞,王大帥,馮湘.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高職課程體系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1(23):107-111.
Explor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l of"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for Rail Transi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ao Yanyan
(School of Railway Vehicle,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6, China)
Abstract: The rail transit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cultivate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for the rail transit department, and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the vocational skills required for their job positions before employment. Implem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l of integrating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ion" into rail transit majo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literacy, and job adaptability of rail transit students. This requires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etting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s, restructur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e course certification and cultivate core competencies; promote teaching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mechanisms; double teacher le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education mode; profess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