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笛
摘要:美育始終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其實質是開發學生在美育領域的創造性素質與能力,并培育學生對審美的觀念、愛好與方法。文章聚焦地方高校與鄉鎮小學美育教育合同協作的相關問題,探討鄉鎮小學美育的現狀以及二者聯動的必要性,旨在建構地方高校反哺基礎教育更為有效的理論框架及實踐標準,完善地方高校與鄉鎮小學美育合作發展相關工作的具體開展,為提高小學審美教育的成效和鄉村美育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高校;美育課程;協同發展;審美素養;鑒賞力;判斷力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0-005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人文科技學院2021年校級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1CRKXJJG21)
2020年10月,中央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完善新形勢下學校美育管理工作做出更充分的頂層設置與整體策劃。為較好地解決美育教學存在的困難,有效提升美育教學質量,本文對新時期地方高校與鄉鎮小學美育課程協同發展進行探討。
1.從發展鄉鎮美育的意義來看
席勒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美育”的教育觀念,在后來的《教育大辭典》中也稱之為藝術教育、審美教學,意在引導學生了解基本審美知識,建立必要的審美意識,樹立科學的審美觀點。不管在我國,還是在西方,美育教學始終是美育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其實質就是開發學生美育領域的創造性素質與能力,并培育學生對審美的觀念、愛好與方法。當前,我國中小學美育的實施要解決好主渠道問題。學校美育的主渠道是藝術課程,但是一些學校在實踐中出現了偏差?!半S著藝術文化的發展,藝術種類也多樣化起來,我們學校的藝術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經典的幾種藝術門類,而應該關注那些對青少年的生活有較大影響的當代藝術現象,對他們的休閑生活有所引領……”[1]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校本課程等載體圍繞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熱點問題展開討論,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對這些藝術作品的鑒賞力和判斷力??偟膩碚f,中小學的藝術教育不是專業的藝術教育,也就是說,它的主要目標不是培養藝術專門人才,而是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審美發展為根本目標。
美育教學,是“五育”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內容。首先,發展美育是培養鄉鎮創新人才的需要,這在新時期的教育政策改革路徑中可見一斑?!兑庖姟返墓ぷ髟瓌t部分中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整體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發展,加強分類指導,鼓勵特色發展?!庇纱丝梢?,隨著現代化校園美育制度的逐步建立,鄉鎮學校的美育體系建設刻不容緩。其次,新時期的教育改革也呼喚著鄉鎮教育的改革。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進入全面改革階段的延續和再提升,基礎教育面臨的是修訂之后的多方位、多角度開放的新課程———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的內核正悄然蛻變,因此,鄉鎮教育主體需要構建能夠適應新發展格局的學校美育。再次,美育本身就是增強學生認識美、感知美、體驗美、欣賞美和創新美的意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正如馬克思所說:“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彼械膶W生,無論處于城市還是鄉鎮,都應該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提高人文素養,這也是教師更關注美育在學校中的影響的原因[2]。
2.從鄉鎮小學美育課程現狀來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鎮教育整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藝術教育所屬的“美育”板塊卻稍顯不足。美育和藝術教學在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無法取代,特別對健全學生人格、開發學生智力等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盡管國家出臺了關于中小學生藝術培養的政策措施,但在鄉鎮基礎教育改革的具體實施上一直未能受到相應的關注。其一,藝術教育課時間不足,無法保障完整的美育教學。教育部要求藝術教育的開設課時比例是9%,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鄉鎮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教育課程還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總體來說,鄉鎮美育課程的時長、課時安排都得不到保證。其二,從硬件上看,鄉鎮學校的美育教學設施較為缺乏,導致藝術教育課程形式單一、內容單調。在落后的鄉鎮,簡陋的教學設施會嚴重影響鄉鎮藝術教育的發展。其三,部分教師的藝術教育既無規劃也無邏輯,而且沒有創新性,達不到預想的成效。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鄉鎮的藝術教師學歷低、專業水平差,在教學水平和技能上并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其四,部分鄉鎮學校管理者缺少對藝術教師的激勵,導致有些教師安于現狀,缺乏工作熱情。再加上投入和收獲往往不成正比、經費的缺失,都會影響藝術教師的教學熱情。
3.從地方高校藝術院系發展現狀來看
所謂美育,也就是審美教育,主要是指訓練學習者理解美、體驗美、享受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是基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環,也是地方高校藝術院系的堅實基地。區別于由教育部或其他部委所主管的普通高等院校,地方高等學校音樂學科主要指由當地人民政府(省、市)所主管的、為當地培養音樂教育人員服務的高校音樂藝術院系,此外還有地方綜合類高校、專門學院、??茖W校以及高等職業科技院校音樂藝術院系。這些高校院系的課程設置本身就和藝術學科緊密相連,如音樂、美育、舞蹈、戲劇等。在藝術院系里,教師在樂器、聲樂、繪畫上各有所長,并且有循循善誘、點撥引導的教育經驗。此外,藝術院校的表演學科有聲樂表演、舞劇演出、話劇表演等多種形式,積累了大量美育課程資源。綜合來看,一些地方高校的藝術院系的藝術實踐,包括美育課程,走出去的不多,走向鄉鎮等地區,或是走向基礎教育階段的更是少之又少。這就要求地方高校的藝術院系應發揮院校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加強對“美”的研究,注重藝術教育[3]。
1.打破時空局限,拓展課程資源
在中國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創造現代美育的主要平臺,其所具有的豐富人文藝術教學資源不可小覷,已成為培育全面發展、創新性人才的主要基地,對人才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地方高校的美育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增強他們的審美素質,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地方高校要讓社會大眾,無論身處城市還是鄉村,都能了解、接觸藝術,不斷提升他們的精神文化內涵??梢哉f,把地方高校藝術資源引入鄉鎮學校是一個多方受益的過程,不僅能調動高校藝術類師生進行課堂實踐的積極性,還能讓鄉鎮的中小學學生更多地了解、喜愛高雅藝術。
2.共同開發校本美育課程
鄉鎮具有天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鄉鎮學校教育無疑是挖掘和傳承這一資源的有效途徑。而且特色校本美育項目的開展,也需要基于自身資源優勢和高校的自身優勢,尤其著眼于學生群體的興趣。因此,擔任鄉鎮學校美育學科的教師,要和鄉村學校一起搜集當地的文化資源,在力求提高美育課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同時,大膽實踐,共同開發校本美育課程。鄉鎮學校要因地制宜,形成適合本校教師、學生的美育文化,以實現全面教育的目標。鄉鎮學校要積極開展小型分散、靈活多樣的學生美育活動,并定期舉辦藝術節。鄉鎮學校要積極推進藝術團品牌建設,完善學生交響樂聯盟、學生合唱聯盟建設,使之成為引領學生文化藝術熏陶和修養、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4]。
1.轉變觀念,樹立共享共建理念
當前,鄉鎮發展仍然面臨師資短缺、辦學經費不足等現實困境,因此轉變觀念,樹立共享共建理念,打造“協同美育”,是解決城鄉師資配置不均衡、鄉鎮教師整體專業能力不高的核心戰略。協同美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地方高校、鄉鎮學校等多方協同合作,采取教學輔助的形式,并采取線上與線下雙線并行的途徑,深入推進鄉鎮美育課程的發展。藝術教育資源,本身就是一種合作互利的資源,它不僅可以降低教育成本,避免資源浪費,還可以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地方藝術院校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承擔著主要責任。這就要求地方藝術院校要重視藝術教育資源的共享,加強與鄉鎮學校美育課程的深度合作。首先,地方藝術院校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美育的要求制定工作細則,以促進教學合作的有效開展。其次,地方藝術院校要與鄉鎮中小學通力合作,組建“教學+教研”共同體,通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專題研討等方式構建協同美育課程內容系統[5]。
2.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協同課程大綱
地方高校與鄉鎮學校協作的過程中,要制定協同課程大綱。課程大綱的設計,在于頂層的謀篇布局。就當前的農村美育情況來看,最便捷有效的便是主動開發富有地方人文特點的校本課程。因此,地方高校的美育學科作為牽頭者和組織方,必須利用已有的學科優勢,主動挖掘和開發植根于地方人文特點的美育內容。根據課程開發的原則,協作美育課程的研究和區域教育的結合,實質就是一個課程研究,它是教育辦學、文化教育思想的具體實現與運用。所以,在開展美育教學的頂層研究中,必須明晰其過程與方法[6]。
(1)統一認識。首先,作為協同開發課程的主體,地方高校藝術院系和鄉鎮藝術教師應該共同深化對地方文化的認識,以專業的眼光和能力挑選相匹配的優秀藝術資源,并結合文化辦學、文化育人形成統一認識。
(2)合理選擇。地方高校藝術院系和鄉鎮藝術教師在了解地域特色文化以后,要繼續對其內核進行梳理,總結出能夠使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的美育作品。“大美無形,道妙永恒”,在美育資源的選擇上,地方高校藝術院系和鄉鎮藝術教師要遵循“將個體引向更美好境界”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3)統籌謀劃。在美育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藝術知識的內化者,還是學生審美感受的咨詢者、探索者。教師要借助美育課程設計,豐富學生的知識體驗,并引導學生一起進入更深層次認識、感受美育的新領域,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所以吾人急應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靈寄托于美,而將憂患忘卻。”新時期的美育課程不應該完全地講授和傳授,而應該透過審美實際來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所以,在課程的統籌謀劃中,教師要本著激發學生獨立、自主地感受“美”的出發點,達成師生對話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協同美育的研究中,地方高校教師和鄉鎮小學教師要共同發掘美育資源,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學成效,進而促進美育課程的協同發展。
3.搭建平臺,提供共建組織保障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鄉鎮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多方面限制的美育,因師資短缺、辦學經費不足等現實困境,顯得捉襟見肘。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推進“雙地”“雙師”指導極其必要。所謂“雙地”“雙師”,就是將地方高校與鄉鎮學校聯合起來,將地方高校藝術院系教師、鄉鎮學校藝術教師聯合起來,通過整合資源,開發出相關課程。為推進這一系統工程,搭建平臺,提供共建組織保障是關鍵的一環。無論是地方高校,還是鄉鎮學校,都應該通過組織保障,來激發各方參與協同共建的意愿和動力。地方高校和鄉鎮學校在打造平臺的同時,應構建以地方高校藝術院系為主導的協作整合機制,保證各機構、各參與方溝通順暢,上通下達,確保美育協作組織體系的高效運轉。地方高校藝術院系的師生都可以加入協作體系,利用自己的特長,為美育課程體系添磚加瓦。除此之外,教育主管部門也應為美育助力,起到統籌協調、保障監督等作用。
4.推進美育課程評價改革
當前,如何推動鄉村教育發展是一個相當冗雜的過程,包括思想、任務、方法、運行機制等,都要從多個方面來考量。鄉村教育的現代化轉型,換句話說就是要用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來促進其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形成決策、執行、評價的有效循環。其中,在地方高校與鄉鎮學校的美育協作過程中,課程評價改革是一塊短板。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更加完善,引導教師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更加健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的目標。要全面落實這一目標,就要建立起由高校、大學課程教授、專門學校課程導師、教育專家、學習者等多方共同參與的美育教學評估制度。總的來說,美育教學評估制度要具有確保教學目標明確、促進教學內容完善、助力目標實現等三個層面的作用。所以,在鄉鎮美育改革中,教育主管部門要協調各方評估力量,提高中小學美育評估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完善美育教學評估體系[7]。
(1)明確鄉鎮美育課程定位,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美育教學評價工作必須以多元的評估模式與測評方法來指引鄉鎮美育教學的航向,并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懊馈痹谡軐W高度上是復雜的,比如柏拉圖提出的“美是什么”,到鮑姆嘉通提出“美學是一門與邏輯學相對立、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科學美學”,再到康德、黑格爾關于藝術本質的概念,這些定義和人們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與“美”產生鏈接,關于“美”的評價也應貼近現實,使之轉化為生活美,并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所以,相關部門在構建課程評價體系的同時,要明確評價的出發點和立場,即讓鄉鎮美育課程回歸生活美學,回歸“人健全發展”的本身。
(2)綜合評價美育課程效果,完善課程內容。良好的美育課程內容必須經過學科評估標準和導向把關,教師必須在綜合評估美育教學成效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不斷改進,才能使之進一步完善,從而實現美育的目標。地方高校和鄉鎮學校合作的過程中,所有課程都有任務和目標,也就是說,所有課程都有其用途及它所要實現的價值。在評價過程中,地方高校和鄉鎮學校要關注課程是不是實現了教育的價值,滿足了人的需求,以及它達到了哪個階段。例如,在評價階段應及時查出項目執行中的不足,并對項目不斷進行調整??傊?,美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以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素質提高為標準,學生掌握和運用美的能力在課程中要有一定的體現。
參考文獻:
[1]杜衛.當前學校美育實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J].浙江社會科學,2004(02):219-223.
[2]孫勇,范國睿.我國學校美育工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8,283(10):70-75.
[3]董小玉,劉曉荷.新時代學科課程審美化建構的價值取向及實踐路徑[J].教師教育學報,2021.8(04)93-100.
[4]趙伶俐.以目標與課程為支點的美育質量測評———為了有效實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5(05)87-99+161.
[5]王丹.學前教育中繪本教學的融合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16(05):186-190.
[6]李紅宇.淺談美育與德育的整合[J].黑河教育,2020(Z1):38-39.
[7]程華晶,鄭正坤.新時代地方院校大美育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5):73-75.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betwee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ownship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Yang Di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 Technology, Hechuan 401524, China)
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crucial link, its essenc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concepts, hobbies, and method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oper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contracts,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ir linkage, aiming to construct a more effect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feedback on basic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ownship primary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and revitalizing rural aesthetic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aestheticeducation courses;collaborativedevelopment; aestheticliteracy;appreciation;jud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