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金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變化,現代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能力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素質:勇于嘗試和包容失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待失敗的態度至關重要,正確的失敗觀可以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育學生的堅韌性,使他們敢于嘗試,促進新思想、新作品的生成.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或許會遭遇挫折和失敗,這時候如何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失敗,讓他們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輕易放棄,是任何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包容失敗;敢于嘗試;創新
初中數學作為學生知識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創新能力被認為是學生必備的專業素質之一.積極尋找與踐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對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常遭遇到失敗的情況,導致他們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理,甚至放棄了學習.此時,如何讓學生正確面對失敗,重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是作為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
1 寬容失敗,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失敗是進步的階梯.心理學家蓋耶曾說過:“誰不愿意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在教學中,學生產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相反地,這些錯誤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理性對待學生的錯誤,對學生要有耐心,讓學生敢于試錯,允許學生出錯.作為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從而改正錯誤.同時要能及時發現并充分利用這些錯誤資源,將這些錯誤作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來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 營造包容失敗、敢于嘗試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2.1 研究數學文化,理解數學發展的曲折性
失敗是創新的必然,一個具有創新意義的成果的產生,并非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經歷長期的點滴積累和曲折的探索過程,在有所發現、有所突破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和應用.現在書本上呈現的成果都是前人經過很多嘗試、探索、失敗、思考等復雜的、 曲折的探索過程得到的.例如,數系的擴充,從正整數到復數,數經過了多次的否定,說明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數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作為數學老師,有必要從歷史與未來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數學文化融入教學能修正數學難學的偏見,漫長而曲折的數學發展史能讓學生體會到探索求真過程中的不易,使學生重新審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增強面對困難的勇氣.
數學文化的培養有助于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1],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家們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執著,以及不畏艱難、不怕挫折的勇氣和品質,都值得學生去效仿和學習.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遭遇各種困難和挫折,但可以以數學家們為榜樣,不失信心,不斷提高自己孜孜不倦、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勇氣,為自己的未來鋪上更加堅實的道路.
2.2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語道破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照顧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敏感情緒.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該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并用愛心和關懷來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在糾正錯誤時,教師應該盡量避免批評和指責,而是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或歷史小故事來引導學生,提醒他們存在的不足之處.這樣的引導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和關愛,讓他們對教師沒有那么的畏懼,從而在課堂學習中才會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質疑.例如,在我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名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且性格內向、自卑,從不敢主動舉手發言.當我注意到她并了解她的情況后,我上課時有意識地多讓她發言,進行激勵性鼓勵,私下里也對其多加關懷,傾聽她的心聲,同時也會讓班級其他學生多關心和幫助這個孩子.漸漸的發現她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和關懷后,逐漸克服了自卑情緒,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并且與同學們打成了一片.現在的她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和討論,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2.3 及時有效地反饋與評價,促使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嘗試
在教學中,讓學生敢于嘗試、不怕失敗,也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充分的思維交流和有效反饋.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表情、體態、動作等方面的微小變化.此外,教師應當正確發揮提問的反饋作用,既要關注到優等生,又要關注到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于那些積極回答問題和勇于發表個人觀點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沒有舉手被教師點名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敢于嘗試、勇于參與;對回答錯誤的學生也要在指出其錯誤的同時,采用積極正面的評價來給予反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途經,而試卷是學生對自己一段時間以來學習成果的展現.因此作業與試卷批改的有效反饋就顯得十分重要.在作業和試卷批改中,適度寫評語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表現出色或成績有所提升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并針對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給予建議.特別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作業中的一點點進步都應該引起教師的關注.例如,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可以在學生做錯了的題旁邊寫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逐漸形成“做錯不可怕,只有知錯能改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的意識,讓激勵機制成為學生發展的“引路人”[2].作為教師要時刻留心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對學生的錯誤和失敗進行指導和支持,并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認真對待每個學生的表現和問題.
2.4 以失敗為契機,在失敗中磨礪創新
錢學森在論述科學發展規律時指出,“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做臺階,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結果的高峰.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以資源的視角看待錯誤,積極利用錯誤資源,調整教學策略[3],發揮它們所具有的潛在價值.所以如何利用好錯誤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成為一項尤為重要的任務.
剖析錯誤.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積極引導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錯誤”轉化為有助于課堂教學的素材.這個過程要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表現靈活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過一波三折的探討和分析,才最終得到正確的答案.通過這樣的討論和分析,學生更清晰地理解了易錯、易混的知識點,并從更高層次上深化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所以面對學生遇到的失敗,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并討論失敗的原因,并一起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總之,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在求異中創新[4].
巧用錯誤.在錯誤中,學生可以激發出思維靈感,鍛煉數學思想和創新能力,提高數學思維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糾正錯誤,并通過糾錯過程不斷跨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層次,最終將其轉化為學習策略,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案例 2 剛開始學習負數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a一定是負數嗎? ”
學生 1:是負數,因為它前面有負號.
學生 2:不是的,課本中說的是“在正數的前面加上負號就形成了負數”,
說的是“正數”的前面,而我們現在不知道a的正負.(此時同學們恍然大悟)
師:那-a是什么數呢?請同學們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 3:若a是正數,那么-a一定是負數;若a是負數,-a一定是正數.
例如當a=1時,-a=-1 ,此時-a是負數;當a=-1時,-(-a)=1,此時-a是正數.所以-a有可能是正數,也有可能是負數.
師: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還有別的可能嗎?
學生 4:還有一種情況,當a=0時,-a=0,因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所以應該有3種情況,若a是正數,那么-a是負數;若a是負數,-a是正數;當a為0時,-a是0.
學生在解決“-a一定是負數嗎”這個問題時,主要容易犯兩種錯誤,第一種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思維僵化機械地認為帶負號的“-a”一定為負數,“a”一定為正數而導致錯誤的結論;第二種是學生容易忽略了“0 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這一特殊情況而導致的錯誤.這些錯誤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是在我們思維上的定勢和慣性的作用下產生的.作為教師應該巧妙運用學生犯的這些錯誤來引導學生突破固有的學習思維,要讓學生敢發言、多發言,引導學生在不斷地反思過程中內化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釋放,創新能力得到提升[5].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和犯錯,只有在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思路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和規律.
3 結語
總之,正確對待失敗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教師應該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育學生的堅韌性,使他們敢于嘗試,促進新思想、新作品的生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智琴.淺析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傳奇故事, 2022(6):63-64.
[2]張正澤.初中高效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激勵機制[J].學苑教育 , 2022(20):22-23.
[3]白蓮.初中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利用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21(3):1.
[4]田學鋒.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 A 版, 2022, 002(002):51-52.
[5] 王全來.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和能力[J].數理天地:初中版, 2022(1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