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薇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5G時代的到來,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趨凸顯。與其他類別圖書館不同,黨校圖書館定位與職能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數字資源建設理念、利用方式會與一般公共圖書館或高校圖書館存在較大區別。文章通過網絡調查的方式,對省級黨校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情況進行調研,梳理其發展情況,并針對當前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黨校圖書館;數據庫;現狀研究;數字資源
黨校圖書館是為黨校教學提供科研服務、為領導干部提供知識服務和理論武裝的陣地,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能力[1]。在新形勢下,黨校圖書館要想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必須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充分做好數字資源的建設。其中,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就是黨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關鍵一環。我國黨校系統圖書館建設數據庫的起步較早。2010年,在中央黨校的領導下,各級黨校就已開始建設以中國共產黨歷史、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國情與地方志為主題的全國黨校“三大文庫”。“十三五”時期,全國黨校系統圖書館開始重點進行“四大專題數據庫”的資源建設。這說明了黨校圖書館建設數據資源庫、盤活和利用好特色資源的重要性。文章研究當前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的建設情況,有利于摸清現狀,進一步提高珍貴、特色資料的利用率,提升省級黨校圖書館輔助教學、傳承文化的能力。
一、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基本情況
文章主要通過網絡調查的方式,對省級黨校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情況進行記錄和梳理。其中,重慶、山西、遼寧、黑龍江、河南、廣西、湖北、四川、西藏、寧夏、新疆的省區級黨校圖書館存在無法訪問或未找到頁面的情況,因此未被列入統計(各省、區、市的在建數據庫、試用數據庫不計入,統計時間截至2023年2月)。調查所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調查所得的情況來看,當前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的建設具有以下特點。
(一)地域特色強
在調查獲取到的數據中,有15個省級黨校圖書館建有與省情、地方特色、地方名人等緊密相關的數據庫,凸顯了自建數據庫的特色性和稀缺性。比如:中共內蒙古區委黨校圖書館中建有關于內蒙古歷史數據庫、內蒙古發展決策咨詢數據庫等特色數據庫;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圖書館建有習近平在福建、福建地方革命史研究資料庫、谷文昌精神數據庫、廖俊波精神數據庫、福建省省情全文專題數據庫等獨具福建特色和研究價值的特色數據庫等。
(二)“自建+外購”模式成熟
目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優質數據庫為高校和各領域的學者提供了豐沛的資源,黨校圖書館在進行數據庫建設時,大多利用這些平臺的優勢,不再進行重復建設,而以外購的形式為學員、教師提供優質資源。同時,省級黨校圖書館將精力和經費集中投入特色自建庫建設。在調查中,有16所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采用“自建+外購”的模式形成資源支撐。這是當前主流的數據庫建設模式,有利于降低開發成本,開發和梳理館內或省內的特色珍稀資料,從而保存史料與傳承文化,也為師生開展此類資源的研究提供資料支撐。
(三)學科特色強
與公共圖書館不同,黨校圖書館發揮為黨校科研和教學提供輔助與支持的功能,因此其數據庫建設大多圍繞黨史、革命史、紅色精神等主題,與黨校學科設置、教學內容相匹配。對黨校圖書館而言,區域內蘊含的紅色文化資源,既是辦學特色,也是內容優勢。在調查中,有14所省級黨校圖書館圍繞上述方面進行數據庫建設。比如: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圖書館建有“習近平與上海”特色資源庫;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圖書館建有山東黨史文庫、沂蒙精神文庫等。這些數據庫重點反映了當地的特色資源和紅色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二、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成效與問題
自“三大文庫”建設以來,各級黨校開始推進數據庫的建設,并在多年的歷程中取得巨大的發展和進步。但目前來看,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數據庫建設數量增多,存在不平衡現象
一方面,根據劉懷蘭在《圖書館研究》中對2013年31所省級黨校圖書館所做的調查[2],經過分析對比,各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在數量規模上呈現巨大增長,如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圖書館從2013年的4個增長至2023年的24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圖書館從2個增加至2023年的30個。大部分省級黨校圖書館的數據庫數量都有明顯的增長,如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圖書館的數據庫數量甚至達到52個。另一方面,地區之間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資源豐富程度的不平衡狀態仍然存在。以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數據庫數量最高的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圖書館有52個數據庫,數據庫數量最低的中共河北省委黨校圖書館有2個數據庫,兩者在數量上的差距仍較大。這反映了不同地區的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存在不平衡現象。
(二)共享共建嘗試初探,水平不高
調查發現,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圖書和文化館有“共建共享”板塊,將淮南市委黨校的“淮南子文化專題數據庫”、合肥市委黨校的“淮軍文化專題庫”等省內市委黨校的特色數據庫加入共享。這是非常典型的“共建+共享”的資源利用方式。但除此之外,省級黨校圖書館之間進行資源共建的案例較少,且跨省合作共建數據庫的模式也尚未開發。在共享方面,與公共圖書館的開放性不同,大多數黨校圖書館的數據庫都必須通過師生、職工的校內個人賬號,或必須在校區內登錄使用。這導致資源共享的程度較低,其他黨校的師生、職工乃至社會公眾如有研究需求想要使用其資源是十分困難的。總體來看,雖然有部分省級黨校圖書館在行政區域內進行了共建共享數據庫的嘗試,但是仍沒有形成完善的共建共享機制。
(三)數據庫建設更加優化,深度開發水平不足
與2013年的整體情況相比,現今省級黨校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更加精細化,對本館館藏、本區域特色文化、珍貴史料的挖掘更加充分。一是省級黨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更加豐富多樣。二是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的形式更加多元精細。多數省級黨校圖書館不僅以文字形式進行資源存儲、展示,還通過視頻、圖片、可視化圖表等形式,使很多寶貴的資料能夠以更適合的載體進行展現。三是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的頁面設計更加精良,便于讀者尋找和使用。但同時,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資料的深度開發仍有待拓展。目前,省級黨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還是以傳統的資源梳理、整理成庫為主,僅增加檢索功能。這樣的數據庫雖具備了基礎的查找功能,但缺少智慧聯想、跨庫鏈接、分類檢索篩選等功能,難以徹底改變資源孤立分散的狀態。
三、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策略
當前,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仍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核心。基于以上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的基本特點和發展現狀,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入手,進一步做好數據庫建設工作。
(一)秉持總體思維,加強共建共享
當前,關于圖書館的數據庫建設方式進入圖書館學的研究視野,但是研究所形成的理論成果轉化還不足,未對數據庫建設起到指導作用[3]。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的質量、標準不一,造成不同圖書館之間數據庫的使用方式、呈現方式甚至數據庫平臺系統都存在較大差異。這在客觀上不利于各圖書館之間進行資源共建共享。因此,省級黨校圖書館在進行數據庫建設時,應秉持總體思維,做好調研,避免重復建設,通過聯合建設或商定統一標準的方式,對已有的數據庫參照標準進行完善。為了實現共建共享,打破資源的區域限制,真正以數字資源為依托,省級黨校圖書館應將資源整合成網絡,以資源共享的方式推動線上閱讀全面“開花結果”[4]。
(二)強化讀者導向,增強資源可及性
在新媒體時代,手機等移動電子產品的利用率逐漸提高。根據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8%[5]。5G的發展和越來越強大的手機性能也使得人們通過手機進行學習、辦公、分享、社交活動成為可能。而大部分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僅支持電腦端的訪問、閱覽和下載,并不支持手機端的訪問和操作。館內資源雖然全面,但是中外文資源發現系統相對獨立,圖書館特色資源(如古籍、多媒體資源)未被有效利用,資源發現系統與其他服務系統(如文獻傳遞、館際互借等)的關聯程度也較低。這些情況都限制了讀者的資源利用效率[6]。在新媒體時代,圖書館要以服務讀者、做好科研輔助工作為目標,其數據庫建設工作就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主動適應讀者的媒介使用習慣,一方面打破信息壁壘,關聯整合海量數據,另一方面構建反饋機制,主動適應時代要求,增加移動端的展現模式,讓資源能夠以更加便利的形式被獲取,增強可及性。
(三)做好宣傳推廣,提升資源利用率
在省級黨校圖書館數據庫建設的過程中,只有少數圖書館對數據庫的特色、使用方式、涵蓋范圍進行介紹。根據調查結果,除了個別省級黨校圖書館有在數據庫存頁面上以浮窗的形式展示特色數據庫名稱,吸引讀者點擊,其他的對特色數據庫幾乎沒有宣傳推廣的渠道,這個現象也存在于高校圖書館以及公共圖書館中[7]。而這是黨校圖書館利用好資源必須注重的方向。筆者認為,一是省級黨校圖書館可以通過校內課程、圖書館資源推薦課程等方式,對特色數據庫及其使用方法進行介紹,如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圖書館開設圖書館資源推薦與應用培訓課程,便于校內師生了解圖書館功能分區以及有效使用數字資源。二是省級黨校圖書館可以在數據庫頁面設計上做好引導、資源揭示,使讀者可以更便捷、直觀地發現、利用特色數據庫資源。三是省級黨校圖書館可以通過有效的閱讀宣傳形式進行推廣,如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圖書館的“館藏紅色文獻推薦”“閱讀進行時”等高頻次的線上推廣方式,可讓讀者知曉并應用相關資源。
(四)搭建移動閱讀平臺,按需匹配資源建設
省級黨校圖書館具有助力黨校教學、科研、咨政的開展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職能,其面向的讀者包含黨校學員和進行研究工作的教師,因此其需要提供教學、科研、閱讀推廣的智慧化信息服務,打造黨校特色“知識空間”。也就是說,省級黨校圖書館要打通閱讀的“最后一公里”,精準滿足學員、教師的閱讀需求,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移動閱讀平臺。
當前,移動閱讀成為國民閱讀的主要形式。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2022年有77.8%的成年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26.8%的成年國民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21.3%的成年國民使用Pad(平板電腦)進行數字化閱讀;從閱讀形式的傾向性來看,45.5%的成年國民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47.2%的成年國民則通過手機、電子閱讀器、網絡在線等方式進行閱讀;有8.2%的成年國民傾向于“聽書”;有2.8%的成年國民傾向于“視頻講書”[8]。這反映出新的閱讀方式在讀者群體中的流行性。在多媒體閱讀方式已成為潮流的情況下,省級黨校圖書館應適應大眾新的閱讀習慣和方式,采購使用便利的數字資源,配齊相應的智慧化設施,使資源可多終端自適應,并加強遠程線上資源保障服務。同時,由于黨校教師和學員具有一定的科研需求,因此省級黨校圖書館需要根據科研需要以及年度圖書類別的借閱情況,按需采購相關領域的圖書,并多渠道、多頻次開展讀者薦書、數字資源推薦等活動,將讀者的閱讀需要和數據庫建設的方向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高燕.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數據庫資源整合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20(15):98-100,104.
[2]劉懷蘭.省級黨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調查分析及思考[J].圖書館研究,2014(01):39-42.
[3]阿炳.黨校系統圖書館數據庫建設策略[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9(03):103-108.
[4]廖玲玲.地方黨校圖書館紅色閱讀資源開發與推廣策略:以中共江西省委黨校圖書館為例[J].出版廣角,2022(01):92-95.
[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3-08-20].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3/0807/MAIN169137187130308PEDV637M.pdf.
[6]張薷,孟壇魁,史紅娟.用戶需求驅動的圖書館資源組織與服務新模式探究:以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云書房為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2(10):147-154.
[7]于柯柯.數據庫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資訊,2022(01):211-213.
[8]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EB/OL].(2023-04-24)[2023-08-20].https://www.nppa.gov.cn/xxfb/ywdt/202304/t20230424_71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