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平
[摘要]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二項對閱讀障礙者合理使用制度進行規定。2022年8月1日,國家版權局印發了《以無障礙方式向閱讀障礙者提供作品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有效保障閱讀障礙者文化權益,為公共圖書館開展無障礙信息服務提供依據,也為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信息服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文章對《暫行規定》實施背景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可行性、版權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版權風險的規避建議。
[關鍵詞] 《暫行規定》;公共圖書館;閱讀障礙者;版權風險規避
為了加快推動《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落地實施,2020年,我國著作權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對閱讀障礙者合理使用制度做了大幅度修訂,除保留“已經發表的作品”表述以外,新使用了“閱讀障礙者”“能夠感知的無障礙方式”“提供”等表述[1]。同時,為了對《馬拉喀什條約》的落地實施進行補充,厘清“被授權實體”范圍,建立并細化跨境交換制度,逐步規范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及提供行為,2022年8月1日,國家版權局印發了《以無障礙方式向閱讀障礙者提供作品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對“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無障礙格式版跨境交換機構”的成立條件及行為規范做了詳細規定,有效保障了《馬拉喀什條約》和我國著作權法的落地實施。
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保障閱讀障礙者平等享受社會文化權益方面承擔著重要職責,且在《馬拉喀什條約》生效的國家中,公共圖書館大多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被授權實體”。《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生效實施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大多已經建立無障礙閱覽室或盲人視聽室等盲人讀者服務點,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暫行規定》的有效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我國著作權法對《馬拉喀什條約》實施的規定,為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信息服務提供了依據。需要注意的是,《暫行規定》在權利限制涉及的作品類型和專有權利等方面可進行司法解釋的空間較大,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無障礙信息服務時,應進一步加深對閱讀障礙者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解,完善日常工作機制,妥善規避相關版權風險。
一、《暫行規定》實施背景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的可行性分析
(一)《暫行規定》對“被授權實體”的規定
《馬拉喀什條約》第二條對“被授權實體”的概念進行界定,對“被授權實體”的確認機制進行要求,“被授權實體”應“得到政府授權或承認”。在《馬拉喀什條約》生效的國家中,有的國家采取審批制,有的國家采用備案制。審批制意味著相關主管部門要對“被授權實體”是否以非營利方式向“受益人”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等活動進行實質性審查,備案制則僅需要“被授權實體”進行備案或登記,相關主管部門不進行實質性審查[2]。在我國,《暫行規定》第十條明確規定,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含跨境交換機構)實行告知性備案,相關機構應當依據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含跨境交換機構)備案指南向國家版權局備案[3]。《暫行規定》第八條、第九條從人員、資金、技術及規章制度等方面,對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含跨境交換機構)的資質條件做出詳細規定。由此可見,在我國,“被授權實體”的確認機制采用的是備案制,各級著作權主管部門以及相關部門不承擔實質審批職能,僅扮演幫助搭建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信息交流平臺、公示政策和做法的角色,在業務指導、宣傳推廣、資源對接、經費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3]。
在我國目前無障礙信息服務有待完善和跨境交換經驗有待積累的現實情況下,備案制不僅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而且會降低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含跨境交換機構)的成立門檻,鼓勵更多的社會文化服務機構參與進來。
(二)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可行性分析
公共圖書館是政府財政支持的非營利性機構,對照《馬拉喀什條約》及《暫行規定》對“被授權實體”的界定,其完全具備開展無障礙閱讀服務的條件和能力。
一是公共圖書館具有組織優勢,能夠便捷、高效地服務最廣大的閱讀障礙者。在我國,大部分公共圖書館是依據地域劃分的,并基本實現總分館合作模式,資源和服務共建共享。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2022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指標,我國公共圖書館總計3215家,數量眾多且組織完備的公共圖書館具備為閱讀障礙者提供優質服務的穩定組織保障[4]。
二是公共圖書館具有資金保障,能夠低價或免費提供無障礙格式版。基于閱讀障礙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經濟收入,閱讀障礙者獲取無障礙格式版往往不需要支付費用或只需要支付較低費用[5],這具有社會公益的性質,需要非營利性機構來運營。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源于政府財政支持,資金充足且穩定,可以保障無障礙閱讀服務工作穩健運行。
三是公共圖書館具有經驗積累,能夠有效保障無障礙格式版的質量。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需要由專業機構負責,遵守嚴格的制作標準和流程,具有技術門檻。在我國,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盲文圖書館、中國殘疾人數字圖書館,以及各地方圖書館等在內的公共圖書館,在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提供及保存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有效保障無障礙格式版的數量和質量[4]。
《暫行規定》的生效實施,為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信息服務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公共圖書館應加強對《暫行規定》的全面解讀,有效識別在無障礙格式版制作提供、跨境交換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提高無障礙閱讀的服務質量,豐富無障礙格式版館藏資源,不斷加強跨境交換渠道建設。
二、《暫行規定》實施背景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的版權風險分析
(一)“受益人”確定風險
《馬拉喀什條約》第二條明確要求“被授權實體”應確定其服務的人為“受益人”,并在該條約第三條對“受益人”的范圍進行明確界定。2020年,修訂后的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二項用“閱讀障礙者”回應了《馬拉喀什條約》中的“受益人”。為了保持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閱讀障礙者”與《馬拉喀什條約》約定的“受益人”范圍一致,《暫行條例》對“閱讀障礙者”的內涵進行界定。
《暫行條例》第二條規定,閱讀障礙者是指視力殘疾人以及由于視覺缺陷、知覺障礙、肢體殘疾等原因無法正常閱讀的人[3],即視覺、聽覺、知覺、上下肢、軀干等多種殘疾障礙、智力發育障礙人士,甚至可能包括暫時性疾病致使無法正常閱讀的障礙者[2]。《暫行條例》在第三條第五款中也明確規定,無障礙格式版僅限通過特定渠道向可以提供相關證明的閱讀障礙者或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提供,不得向其他人員或組織提供或開放服務[3]。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作為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有義務識別閱讀障礙者的身份,保證無障礙格式版只向特定的閱讀障礙者傳播。
然而,無論是《圖書館視障人士服務規范》(GB/T 36719—2018)第五條規定的服務對象,還是《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GB/T 26341—2010)對殘疾人的分類,都與《暫行規定》規定的受益對象不一致。此外,在實踐中,我國公共圖書館無障礙閱讀服務的對象也一般定義為殘疾人,該服務對象范圍則遠遠超過《暫行條例》的規定,這在一定程度會導致公共圖書館在提供無障礙格式版時因對象不準確而存在侵權風險。
(二)無障礙格式版制作過程中的版權風險
在《馬拉喀什條約》談判過程中,由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利益訴求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閱讀障礙者著作權合理使用應當適用于何種類型作品,哪些專有權利可以規定限制和例外,這都是該條約談判過程中爭議較大的問題。最終該條約第十二條允許締約國在條約規定的版權限制與例外范圍之外自行規定限制與例外[5]。
2020年,修訂后的我國著作權法對哪些作品類型和專有權利在合理使用的范圍內并未給出明確界定。2022年頒布實施的《暫行規定》,雖從界定重要概念、明確規則要求、規定主體資質、加強監督管理四個方面對著作權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十二項進行細化[6],但對閱讀障礙者合理使用的“作品類型和專有權利”范圍尚未進行專門明確,依然沿用我國著作權法中的“提供”一詞,從理論上講,“提供”一詞具有擴大到全部作品類型和全部著作財產權的可能[1]。在相關司法解釋出臺之前,公共圖書館在利用他人作品制作并提供無障礙格式版時可能存在被追責的風險。
(三)跨境交換中的侵權風險
根據《馬拉喀什條約》,各締約國除了需要在國內法中為閱讀障礙者設置合理使用制度,以便“被授權實體”能夠合理使用他人作品制作無障礙格式版提供給“受益人”,還要允許上述無障礙格式版實現跨境交換,包括無障礙格式版的出口和進口。為了有效平衡著作權人與閱讀障礙者各自的利益訴求,在無障礙格式版跨境交換時,一方面,交換的雙方必須是《馬拉喀什條約》的締約國,且跨境交換必須由一國“被授權實體”向另一國“受益人”或“被授權實體”提供;另一方面,跨境交換的無障礙格式版必須根據《馬拉喀什條約》第四條規定依法制作[7]。
在我國,無障礙格式版跨境交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法律風險,不僅要符合《馬拉喀什條約》的限制性規定,還要遵守我國著作權法和《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暫行規定》第六條規定,跨境交換無障礙格式版,應當遵守相關行業進出口管理等有關規定[3]。首先,根據《出版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負責對其進口的出版物進行內容審查。公共圖書館在引進無障礙格式版時,受限于自身專業和技術水平,若未盡到對內容合規審查的職責,就容易導致無障礙格式版的意識形態和質量把關不嚴,面臨相應的行政處罰風險。其次,在輸出無障礙格式版時,公共圖書館對提出申請的境外“受益人”或“被授權實體”應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如果沒有采取相應措施導致無障礙格式版“受益人”以外的人獲得并使用,則存在侵權風險。最后,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公共圖書館對跨境交換的無障礙格式版若未采取有效的技術保護措施,則無障礙格式版在跨境交換過程中也可能產生侵權風險。
三、《暫行規定》實施背景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版權風險的規避建議
(一)全面修訂圖書館有關服務規范,明確無障礙格式版的受益對象
無障礙格式版之所以要嚴格限定“受益人”,是因為如果不對提供對象加以限制,依法制作的無障礙格式版就存在被不合理利用的風險,將會嚴重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因此,公共圖書館需要承擔識別和認定閱讀障礙者的法定義務。
一是公共圖書館要全面梳理相關服務規范,修訂自身與《暫行條例》第二條關于“閱讀障礙者”定義不一致的條款,實現制度銜接。二是公共圖書館要盡快建立和完善閱讀障礙者檔案,應與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民政部門、社區、志愿者團體等聯合起來,通過查驗資料,確定閱讀障礙者的身份,并在采集過程中注重對閱讀障礙者個人信息及隱私的保護。三是公共圖書館應建立全國統一的閱讀障礙者身份信息識別平臺,減少重新查驗的成本,便于閱讀障礙者身份信息確認并獲取相關服務,從而為閱讀障礙者提供更多資源。
(二)嚴格履行審慎義務,合法制作并提供無障礙格式版
為了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應盡到審慎義務,嚴格規范自身行為。
《暫行規定》第三條對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及提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公共圖書館在日常工作中應嚴格遵守,并將相關要求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一是確保使用有合法來源的作品。公共圖書館可以加強與外部商業數字圖書館的合作,獲得海量作品的版權授權,減少數字化成本。二是建立登記制度。公共圖書館要對無障礙格式版涉及的著作權人、作品名稱、無障礙格式版類型、制作數量、閱讀障礙者的基本個人信息、跨境交換記錄,以及無障礙格式版的存儲、格式遷移、銷毀等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并存檔備查[2]。三是采取必要技術措施,防止無障礙格式版被非閱讀障礙者違法使用。在作品中,公共圖書館應以顯著方式標記“僅供閱讀障礙者所用”水印,通過身份認證、區塊鏈等技術實現無障礙格式版的流通監管[2]。四是建立內容合法性審查工作機制。公共圖書館要加大對跨境交換作品意識形態的審核,確保無障礙格式版的質量可控。
(三)借力數字化技術,提升無障礙閱讀服務及其管理水平
當前,無障礙格式版不再局限于盲文出版物,有聲書、電子書等數字出版物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數字化的無障礙格式版也更加符合閱讀障礙者的多元化需求。近年來,國際通行的無障礙格式版數字化制作標準是DAISY,我國目前的制作標準與國際標準還不完全兼容,且制作水平不高,亟須加強對外交流,提升服務水平。
一是盡快完善無障礙格式版制作標準體系。國家圖書館應積極申請加入全球無障礙閱讀聯盟,組織圖書館員參加聯盟提供的培訓,與其他公共圖書館建立統一的無障礙格式版制作規范,與國際標準接軌。二是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完善無障礙格式版的閱讀功能。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增加定位導航、語音書簽、自定義標注等功能,便于閱讀障礙者閱讀、查找、記錄,不斷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7]。三是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無障礙格式版資源管理平臺。公共圖書館應整合全國范圍內無障礙格式版資源,通過館際互借,向閱讀障礙者和無障礙格式版服務機構提供一站式檢索和資源獲取服務,提高無障礙閱讀服務的便捷程度。
四、結語
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為閱讀障礙者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過程中應加深對閱讀障礙者著作權合理使用法律制度的理解,防范相關法律風險,提高無障礙格式版的制作水平,不斷豐富館藏資源,增強閱讀障礙者的服務體驗。
[參考文獻]
[1]賈小龍.《著作權法》閱讀障礙者條款解釋論:兼及《馬拉喀什條約》義務的全面履行[J].時代法學,2022(05):15-21,31.
[2]魯甜,景羽生.《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的實施路徑研究:兼論圖書館實施之策[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02):3-15.
[3]國家版權局關于印發《以無障礙方式向閱讀障礙者提供作品暫行規定》的通知[EB/OL].(2022-08-01)[2023-08-21].https://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708/357149.shtml.
[4]俞平雄.我國公共圖書館閱讀障礙癥群體服務現狀和對策研究[J].西部學刊,2021(14):66-68.
[5]王遷.論《馬拉喀什條約》及對我國著作權立法的影響[J].法學,2013(10):51-63.
[6]張維.更好保障閱讀障礙者的文化權益:以無障礙方式向閱讀障礙者提供作品暫行規定印發[N].法治日報,2022-08-11.
[7]魯甜.數字環境下我國無障礙格式版跨境交換的構建[J].圖書館論壇,2022(02):15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