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國進入老齡化以來,養老服務實踐中面臨供需不匹配、社會參與度低、監督機制缺失等挑戰,研究表明,在“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機制。基于此,本文從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兩個方面分析我國養老服務現狀,闡述“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的價值,一方面,“互聯網+”可以賦能老年人,滿足他們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智能養老服務多樣化的形式可以帶動健康產業的發展。為了支持智能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還需要配套一系列養老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包括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機制、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機制和智能養老服務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養老;養老服務體系
一、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做出了很多努力,不僅明確提出一系列發展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而且全面推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在國家倡導下,已經初步構建起以養老為主的養老服務體系,但由于對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挑戰認識不足,總體上看我國養老服務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供需雙方無法精準對接、服務形式不夠豐富等問題。養老服務是一個系統的項目,不僅需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還需要涉及精神娛樂等方面。我國老年人空巢率以及失能老人比率在不斷升高,預計到2040年老齡化人口將超過3億。因此,要想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必須解決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面臨的問題,緩解供需矛盾,這不僅可以促使我國養老服務獲得穩定發展,而且可以通過滿足城鄉老人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推進我國社會公平進步。
二、我國養老服務現狀
養老服務是指為老年群體提供一系列可以使其安度晚年的服務[1],它不僅是我國社會福利的關鍵組成,同時也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延伸。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構建了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可以選擇家庭養老、社會養老等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形式。家庭養老是由家庭成員來負責老年人日常的經濟支持以及各類養老活動,這種養老形式不僅可以保障老年人物質上的需求,還可以滿足老年人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主要的養老形式。社會養老則是由社區來負責老年人日常的健康護理、娛樂保健等活動,雖然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但卻無法擁有天倫之樂[2]。當然,除這兩種養老形式外,我國各地區還推出了各種針對本地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如老年公寓等。總而言之,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多層次化與社會化,并進入定型階段。
然而,我國養老服務仍面臨著諸多困境,威脅著養老服務體系的穩定發展。在家庭養老形式中,子女工作繁忙、流動性較大等原因造成子女照顧老人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使得老年群體的空巢率大幅提升,同時老年人需要專業的護理服務,這也給快節奏生活中的子女帶來巨大的經濟與心理壓力。在社會養老形式中,主要以護理服務為主,缺乏精神慰藉,同時很多欠發達地區也面臨專業護理人才短缺的問題,這使得社會養老面臨著供不應求和資源利用率較低的困境。因此,雖然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已經初具規模,但仍需進一步開發和完善其內容與項目,以推進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
三、“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的價值
(一)互聯網賦能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群體在身體衰老過程中,周圍環境會發生一定變化,如退休后與同事交往變少等,導致老年人產生失落感。同時,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閑暇時間增多,如果沒有業余愛好,就會無所事事,而子女因工作原因無法經常陪伴,使老年人產生被冷落感。因此,在滿足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時,也需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3]。
在傳統養老服務體系中,由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存在代溝,溝通不暢常常發生,容易適得其反,導致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4]。而互聯網的出現,為老年群體的養老生活帶來機會,拓寬了老年群體獲取外界信息的手段和渠道。首先,互聯網對老年群體的工具賦能,使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培養興趣愛好,了解社會信息,提高社會參與感。其次,互聯網對老年群體的情感賦能,視頻等網絡功能可以作為老年人與子女之間溝通的橋梁,即使子女長期異地工作,通過互聯網仍能進行代際交流,增加家庭凝聚力,有效改善老年群體的孤獨感。互聯網賦能使老年群體與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更好地交流。并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5],互聯網賦能不僅可以滿足老年群體的精神需求,而且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所以與傳統養老服務體系相比,“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具有獨特的價值。
(二)智能養老服務多樣化帶動健康產業發展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多,養老服務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雖然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帶來了一定負擔,但也為我國健康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6]。從我國現行的養老服務體系上看,健康產業仍未在養老市場中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鏈,雖然我國現存養老服務體系可以滿足老年群體的基本養老需求,但大多存在服務質量一般、資源利用率較低等問題[7]。在傳統的養老服務體系中,重點在于照顧老年人的身體,幾乎沒有提供陪伴類、家政類等服務,所以傳統的養老服務較為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層面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受此影響,我國的健康產業市場還存在巨大的空白。而“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的養老服務體系,老年群體可以通過互聯網享受到各類醫療服務,如藥品配送、網上問診等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健康產業的發展。當下,我國存在老年人長壽但不健康的問題,而健康產業不僅可以解決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問題,還能間接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在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將互聯網技術與養老服務真正結合起來,創新養老服務形式,促使智能養老服務更加多元化,可以推進我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進入良性循環,并通過互聯網手段來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智能養老服務多樣化是一個全新的養老服務理念,它可以讓老年群體從消極養老轉變為主動參與養老,從而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養老的首要目的是滿足老年群體對健康的需求,而“互聯網+”背景下的智能養老服務可以從本質上提升養老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推動我國健康產業發展。因此,“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價值。
四、“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運行機制
(一)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機制
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是我國養老服務發展的必然選擇[8],但由于互聯網環境復雜,以及老年群體對互聯網服務具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導致智能養老服務體系的運行面臨嚴峻挑戰。本文設計了運行機制以保障“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的順利構建。同時,需要建立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機制,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的目的在于滿足我國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只有在此過程中設立有效的評估機制,才能切實地保障老年群體的利益[9]。
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時,老年群體作為養老服務需求的提出者,其實際年齡、身心健康狀況、經濟條件等因素均會影響他們的養老服務需求。因此,社會機構作為老年群體養老服務需求的呼應者,需要對養老服務需求進行評估,為老年群體提供滿意的服務。與此同時,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呼應者需要定期開展調查,確定老年群體在各個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不能僅依靠主觀意識來評估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而是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如是否需要理發、打掃衛生等服務。在養老服務評估機制運行過程中,還需要確定評估的參與者和確認者,參與者是老年群體,確認者可以是政府相關部門或者是第三方評估機構等獨立于智能養老服務體系外的機構,以確保評估的公平公開性。
總的來說,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老年群體作為服務的提出者與響應者,必須積極參與需求評估,以保障自身的福利待遇。因此,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機制是確保“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順利運行的關鍵。
(二)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機制
在分析“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智能養老服務體系的運行過程中需要多元主體之間的協作,所以本章將針對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機制進行詳細分析[10]。
從理論上講,在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涉及三個主體,即家庭成員、政府以及市場組織。其中,家庭成員是最重要的參與主體,無論其他主體為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做到何種地步,家庭成員都是老年人無法割舍的一部分,是滿足他們歸屬感的關鍵。老年人在衰老過程中會出現生理機能的衰減,很多互聯網功能的使用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挑戰,因此家庭成員需要協助老年群體使用學習電子設備,幫助老人分擔一些無法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政府是養老服務的天然承擔者,對智能養老服務體系能否成功推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1],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就需要將全部的老年群體養老服務都包攬在一起,政府主要需要做好養老服務的統籌管理以及養老資源的合理分配等工作。市場組織就是一些為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所成立的機構,該主體可以為老年群體提供很多子女無法做到的服務,提升養老服務供給效率,所以市場組織在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時,需要強調上述各個主體之間的協作關系,并將各個主體劃分為義務主體、行政主體和受益主體。實際上,智能養老服務的多元主體之間因切身利益不同,導致不和諧情況時有發生,而在各主體的博弈下,最終受到傷害的只有那些需要養老服務的老年群體。因此,本文提出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機制,促使各主體發揮出他們的積極作用,進而提升養老服務效率。而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機制的成功設置離不開我國相應政策措施的支持,如果沒有強制性的規范,那么各主體很難真正合作,因此,在構建多元主體協同供給機制時,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政策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總之,家庭成員、政府、市場組織在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不應該是獨立存在的主體,他們需要協同合作,相互影響,一起維持智能養老服務體系的穩定運行。
(三)智能養老服務機制
在“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要想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合適的運行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文中上述內容提出的需求評估和主體合作機制之外,還需構建智能養老服務機制,以促使養老服務的順利組織,滿足“互聯網+”背景下的養老需求[12]。
智能養老服務機制應該是整個運行機制中的核心內容,科學合理的服務機制可以起到協調全局的作用,并且關系著整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的運行效果。首先,需要為智能養老服務建立統一的規范標準,如智能養老產品的標準統一、智能養老服務數據的統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效應用,我國血糖儀、血壓儀等智能養老產品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要想真正發揮出這些智能養老產品的最大化功效,就需要設置統一的協議傳輸標準、測量標準等規范,這樣不僅可以規范化管理產品,還可以促進不同養老產品之間的數據共享。其次,需要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中的資源提供者設立統一的標準制度。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時,只有擴大資源范圍,吸引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才能推動智能養老事業的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防止不法商家的行為破壞養老服務體系,威脅到老年群體的利益。因此,在智能養老服務運行機制中,需要設置公平公開的服務體系,在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持下,開放養老事業的社會資源,并給予非政府組織機構一些優惠政策,以擴大智能養老的服務范圍。
“互聯網+”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必須有相應運行機制的支撐,這不僅有助于提升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質量,還可以促進更多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在設計智能養老服務體系運行機制時,需要從多方面出發,建立更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的運行機制,以滿足智能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
五、結束語
本文在“互聯網+”背景下,研究我國智能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的價值與機制。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空巢和失能老人人口急劇增加,養老服務已經不僅需要單純地滿足老年群體的健康生活需求,還需要重視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但是我國現存養老服務體系仍存在發展性不足。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可以帶動健康產業的發展,文中通過為智能養老服務體系設置一系列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其能動性與發展性的應有效能,以科學、穩健的方式推動我國養老服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鄭婷 陜西工運學院
參? 考? 文? 獻
[1]張央央.茶文化視角下社區綜合養老社會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福建茶葉,2022,44(11):110-112.
[2]童峰.多系統互動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對策[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7(02):89-96.
[3]黃石松,孫書彥.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22,15(09):19-26.
[4]金昱希,林閩鋼.智慧化養老服務的革新路徑與中國選擇[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9(05):107-116.
[5]初佃輝,吳軍,劉志中,等.智能化醫養融合服務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J].智能系統學報,2021,16(05):972-988.
[6]張銳昕,張昊.“互聯網+養老”服務智能化建設的條件限度和優化邏輯[J].理論探討,2021(02):147-154.
[7]何賢英,孫東旭,王琳琳,等.“互聯網+”背景下醫藥電商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1,38(04):241-243,247.
[8]徐蘭,李亮.互聯網+智慧養老:基于O2O理念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12):2675-2681.
[9]朱浩.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創新的動力要素及其實現路徑[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9(01): 180-195.
[10]汪連杰.農村“雙困”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評估、成本測算與保障機制[J].蘭州學刊,2021(01):187-200.
[11]張子玥.“5G+智慧養老”服務生態體系設計探討[J].電視技術,2022,46(09):225-228.
[12]曲紹旭.養老服務體系主體協同動力機制[J].學術交流,2022(01):140-152.
鄭婷(1987.10-),女,漢族,陜西澄城,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社會保障、養老服務、智慧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