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陽/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國家穩定和發展。建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明確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投入必需的資金來保證應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本文結合企業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實際情況,對企業如何提升安全生產費用管理水平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和建議。
截至目前,習近平總書記先后20 多次作出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批示,充分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企業目前安全生產不落實不到位,問題還很突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要把安全生產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安全生產費用是安全生產工作開展和推廣的基礎,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沒有足夠的投入,沒有物質、資金、人員的保證,是無法得到正常開展的。要切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生產費用就要用在淘汰落后工藝、消減危險點,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本質安全化等方面。
2012 年2 月,財政部、安全監管總局(原)共同發布《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企〔2012〕 16 號)(以下簡稱“16 號文”),對管理原則、提取標準及開支范圍進行了界定,推動企業加強安全生產資金投入,為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提供費用保障,切實促進企業加強安全生產[1]。
2022 年11 月,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財政部和應急管理部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廣泛座談論證的基礎上聯合對16號文進行修訂,發布《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資〔2022〕136 號)(以下簡稱“136號文”)。新辦法擴大安全費用使用范圍、增加了適用行業范圍,更加強調企業主體責任,確保安全生產投入[2]。
財政部于2009年6月印發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財會〔2009〕8號)規定,高危行業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提取的安全生產費,應當計入相關產品的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記入“專項儲備”科目。安全生產費支出符合費用化條件,沖減專項儲備;符合資本化條件,應先計入“在建工程”歸集后,按照財務要求進行轉固,同時核銷專項儲備并計提折舊[3]。
根據《關于煤礦企業維簡費和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26 號)規定:“高危行業企業實際發生的安全生產費用支出,屬于收益性支出的,可直接作為當期費用在稅前扣除;屬于資本性支出的,應計入有關資產成本。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預提安全生產費用,不得在稅前扣除。”財務賬務處理與稅法存在差異,納稅時要進行納稅調整。按照“據實列支”原則,稅前扣除實際支出數,而不是計提數[4]。
企業應當規范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建立安全生產費用管理機構,明確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的審批流程、管理權限及開支范圍,建立“安全費用”科目,按時入賬,并建立《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臺賬》和安全費用報告。
企業應制定年度提取和使用計劃,納入企業年度預算,對納入年度預算的安全費用,應經安全主管部門審批實施;企業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從成本(費用)中列支并專項核算,核算應準確合理,以發票、收據等真實憑證為支撐,對形成固定資產要按類別進行核算。
企業一年以上營業收入為計提依據應平均逐月足額提取安全生產費用。企業在安全生產費用出現赤字情況下,應當于年末補提。企業存在兩種以上應以營業收入為依據計提安全生產費用情況下,在營業收入核算分類明確的情況下,應按行業類別,參照計提標準,分別計提,如果收入無法單獨核算,則按照營業收入對應的最高標準計提。
企業應該將安全生產費優先用于法定安全生產標準所需支出和上級部門要求開展的安全隱患整改支出,嚴禁出現違規使用、挪用、亂用安全費用和安全投入不足等情況。實際使用的安全生產費用達到當年應計提金額60%的,應按規定進行披露,同時在下一年4 月底前,經企業董事會等機構審議后向屬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提交書面說明。
企業應做好安全生產費用統計工作,單獨列出隱患整改支出,形成完整的安全費用記錄。每年編制安全費用使用和提取情況報告,如實反映安全生產費用管理情況。
企業在安全生產費用制度流程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個別環節存在漏點,尤其是在費用使用前段立項環節,缺少派工流程管理,導致源頭和過程管控不精細。在制度執行上,按照相關規定,每年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應納入全面預算管理,但實踐中較多企業納入全面預算的僅有年度總體規劃數,缺少細化分解的安全生產費使用計劃,無法及時進行糾偏;同時存在計劃外使用情況,屬于計劃執行不嚴的管理問題,導致實際使用情況與年初規劃預算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如圖1所示。

圖1 某公司2019-2022年初預算及年末使用情況
安全生產費用支出與年度使用計劃時間不匹配。一方面,制定年度費用使用計劃時沒有考慮工程周期,沒有根據工程進度對投資計劃進行分解形成本年度使用計劃,只根據工程進度在第四季度進行核算;另一方面,由于實物流和價值流不匹配,存在個別單據傳遞時間長、傳遞慢等原因導致費用上賬不及時,年底為完成考核要求,集中核銷安全生產費用,安全生產費用使用時序“前松后緊”,導致安全生產費用支出與年度使用計劃不匹配。如圖2所示。

圖2 某公司2019-2022年安全生產經費季度使用分布情況
安全生產費用核算精細化需要加強。目前,安全生產費用核算都是先在成本費用或在建工程歸集后,再沖減專項儲備。由于信息在傳遞過程中不明確,特別是技改類設備采購支出及設備修理費缺少派工號作為安全生產費用的歸集標識,需要人為參與較多核對工作,易產生錯計、漏計現象,造成實際已發生的安全生產費用無法歸集到安全生產費用投入當中。
136 號文中規定了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范圍,但目前企業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生產費用清單及標準,各部門在立項階段缺乏足夠的依據來判斷是否符合安全生產費用范疇,更多是憑借經驗和慣例辦理,實際執行中存在分歧,標準不一,可能導致本應納入安全生產費用投入的項目沒有納入,或納入不屬于安全生產費用支出范圍的項目。
實踐中有企業將不屬于安全費用列支范圍計入安全費用,如防暑降溫費、防疫物資費用及非防護類勞保用品納入安全費用,屬于超范圍使用,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企業統計安全生產費用每年僅能做到按使用范圍形成統計報表,沒有建立完備的標準化數據庫,沒有深挖數據的價值,難以做到查詢、統計分析和評價控制,不能及時發現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沒有起到統計的真正目的。
按136 號文最新規定健全安全生產制度,固化安全生產費用管理長效機制,建立從立項、預算、提取、使用、核算、監督檢查、統計報告等安全生產費用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端到端流程,尤其是在立項和計劃制定階段,明確各階段相關單位管理職責、管理目標、管理流程。加強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的宣貫學習,嚴格按制度執行和糾偏。
根據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范圍,明晰安全生產使用內容,形成統一的年度使用計劃,并做好季度及月度分解,對其中建設周期長的項目,按照進度做好年度分解納入本年使用計劃,將計劃納入全面預算,對使用單位進行監督和考核。
在使用安全生產經費時,應向安全主管部門申請派工,所有費用支出均要求使用安全生產費用派工號,將派工號作為費用歸集的標識,確保費用無漏計、多計、錯計。技改類和設備修理類通過安全生產費用派工號下達計劃后實施,其中技改形成費用類和設備修理類,發生時直接沖減“專項儲備”,技改形成資產類辦理轉固手續后,沖減“專項儲備”并計提累計折舊。
按136 號文第四十一條支出范圍,結合企業實際,細化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范圍,使之清單化、標準化,轉化為可執行的操作指南,并作好宣貫培訓,提升各單位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能力。
加強企業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定期開展聯合監督檢查與考核,及時發現安全生產費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懲罰和獎勵來牽引各單位規范使用安全生產費。
建立完備的標準化安全生產費用數據庫,以達到使用明確、票據完整、性質準確、賬目清晰的目標,及時整理歸集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計劃、使用內容、預算金額、實際發生金額,形成一套完整的數據鏈,以便查詢、統計分析和評價控制。這樣就能比較直觀地發現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深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安全生產費用投入充足是企業安全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保障,是減少事故發生的重要舉措。在安全生產費用依法提取的同時,也要保證安全生產費用的依法使用,合理使用安全經費有利于增加企業信譽、增強企業競爭力,有效減少生產事故帶來的各種損失。抓好安全生產,關鍵在于責任落實和措施有效,把風險問題解決在事故之前,要盡心盡責、擔當作為,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舉措”切實做好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