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璐 孫思/ 河南理工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國企改革是大文章,國企不僅不能削弱,而且還要加強。國有企業加強是在深化改革中通過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確實要擔當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在推動改革措施上加大力度。”[1]山西省省屬煤炭企業同煤集團、潞安集團、陽煤集團、晉煤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晉能集團和焦煤集團都擁有煤炭、電力、化工、煤機等業務板塊。長期以來,它們各自為戰,存在大而不強、低水平同質發展、國際影響力不足等問題。2020 年,為深化國企改革,實現山西省屬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山西省委決定對這7 家國企開展戰略重組。
本文以此為背景,探究晉煤集團在此次戰略重組過程中的變化,運用SWOT 分析法分析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分析企業改革重組的動因和前景。通過分析改革重組前后3年間企業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的變化,對企業績效進行研究。從而評價改革重組的成效,并提出鞏固國企改革成果的意見和建議。
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山西省設八大礦務局,晉城礦務局為其中之一,是中央直屬企業。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山西省八大礦務局先后改制成山西省屬煤炭集團。晉城礦務局由此改制成多元股東持股的、跨區域、跨產業現代化煤炭集團,并更名為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煤集團”)。
2020年10月,山西省為有效破解省屬煤炭集團各自為戰的現狀,加快培育省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對省屬煤炭集團資源進行了統一調整,聯合重組同煤集團、晉能集團、晉煤集團,同步整合潞安集團、原陽煤集團相關資產和改制后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形成了晉能控股集團。晉煤集團由此改革重組并更名為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控裝備”),成為晉能控股集團控股的子公司。
2020年10月,山西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同煤集團、晉能集團、晉煤集團的股權作價出資,成立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由此,同煤集團更名為晉控煤業、晉能集團更名為晉控電力、晉煤集團更名為晉控裝備,成為晉能控股集團的二級子公司。根據晉能控股集團戰略規劃和發展需要,3家二級子公司分別側重于不同產業發展,晉控煤業側重于做優煤炭產業,晉控電力側重于做強電力產業,晉控裝備側重于做大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2]。
重組后,晉控裝備是山西省高端裝備制造“主力軍”,正在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新優勢,著力上高端、拓市場、強服務,做好做強裝備制造產業。2020 年、2021 年,晉控裝備捋清了晉能控股集團裝備制造板塊基本情況;劃轉了原同煤集團、原晉能集團、原陽煤集團、原潞安集團裝備制造產業板塊7 家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權;成立了智能制造事業部,作為推動裝備制造產業高端化、智能化、效益化、市場化發展和企業裝備制造板塊各單位管理、協調、考核的實施平臺;先后新設了3 個裝備制造類子公司,主要從事礦山機械制造與銷售、煤礦智能化建設、智能化改造、智能化方案設計與咨詢以及礦山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業務;將煤炭板塊經營管理權劃入新成立的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晉城煤炭事業部。2022 年,晉能控股集團為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按照地域就近、遵循慣例等原則優化流程管控,將晉城煤炭事業部并入晉控裝備制造集團,將晉控裝備3 家煤炭板塊子公司、1 家裝備制造板塊子公司管理權提級至晉能控股集團。
SWOT 分析是綜合考慮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評價,從而選擇最佳經營戰略的方法[3]。下面運用SWOT 分析法分析晉控裝備制造集團改革重組動因和前景。
煤炭行業在2021 年受下游電力用煤需求增加,進口煤受限等因素影響,需求大于供給,價格上漲,行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但隨著《關于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的下發和對所有進口煤炭暫定稅率為0%政策的施行,預計未來煤炭價格將有所回落,煤炭價格將在合理區間運行[4]。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環保執法力度,持續推動新能源技術發展,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步具備了比肩傳統能源的優勢,擠壓了煤炭等傳統能源的發展空間。煤炭行業逐漸形成了走規模效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行業共識。
因此山西省開展對7 家省屬煤炭企業的整合重組,有利于實現煤炭產業結構質量優化,有利于提升山西省屬煤炭企業整體的市場話語權,有利于助推相關企業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的制造業門類非常齊全,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過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質量發展就要體現在這里。”在此背景下,晉控裝備依托煤炭,有計劃分步驟逐步轉向煤機制造、智能制造方向是一條不錯的路徑。
優勢:晉控裝備作為我國實力最強的無煙煤生產企業之一、我國最大的煤化工企業集團之一、我國最大的瓦斯發電企業集團之一和山西省最具活力的煤機制造集團[5],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系統的管理制度,充足的自有資金,優質的產品質量,良好的上下游關系網絡,較好的成本優勢,一定的市場規模和良好的企業形象。
劣勢:晉控裝備目前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是煤炭、煤化工和貿易。在裝備制造領域的研發能力不夠、人才儲備不充分、核心產品不足,競爭力有待提高,短期內較難實現裝備制造板塊收入和利潤的快速增長,需要煤炭產業為其戰略性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績效評價的組成部分主要有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限內,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得盈利的能力。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間接反映了企業承擔財務風險的能力。營運能力是指企業通過合理資源配置,利用各項要素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發展能力是指企業擴大規模、增加市場份額的能力[6]。下面結合國資委發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22)》中煤炭工業全行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通過對晉控裝備制造集團2019 年至2021 年改革重組前后3 年的主要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對其改革重組的績效進行評價。
晉控裝備2019—2021 年主要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見表1。

表1 2019 — 2021 年公司主要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
盈利能力的變化主要通過分析公司營業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該類指標數值越高,表示盈利能力越強;反之,則表示盈利能力越弱。2021 年較2020 年晉控裝備營業利潤率提高5.10個百分點,總資本收益率提高1.72個百分點,凈資產收益率提高5.27個百分點。國資委發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22)》中煤炭工業全行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中營業利潤率平均值是14.3%,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是5.3%。由此可見,通過改革重組前后3 年盈利能力指標的對比,改革重組后晉控裝備總體盈利能力增強,盈利能力指標高于全行業平均值。
償債能力的變化主要通過分析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其中,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數值越高,資產負債率數值越低,表示償債能力越強;反之,則表示償債能力越弱。2021 年較2020 年晉控裝備流動比率增長1.79 個百分點,速動比率增長1.0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上升0.42個百分點。國資委發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22)》中煤炭工業全行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中速動比率平均值是64.4%,資產負債率平均值是58.6%。由此可見,通過改革重組前后3 年償債能力指標的對比,改革重組后晉控裝備短期償債能力小幅度增強,短期償債能力指標高于全行業平均值;但資產負債率指標較差,持續低于全行業平均值。
營運能力的變化主要通過分析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次數、總資產周轉次數等財務指標。該類指標數值越高,表示營運能力越強;反之,則表示營運能力越弱。2021 年較2020 年晉控裝備存貨周轉效率和總資產周轉效率同比有所提高,存貨周轉次數上升0.88,總資產周轉次數上升0.10。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下降明顯,下降30.27,主要原因是重組后,晉控裝備改變了煤炭產品銷售模式,將煤炭產品由晉控煤業統一進行對外銷售,隨后晉控煤業將銷售回款作為對晉控裝備的煤炭采購款予以支付,從而降低了應收賬款周轉率。國資委發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22)》中煤炭工業全行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中總資產周轉次數良好值是0.5,存貨周轉次數平均值是14.1,應收賬款周轉率優秀值17.2。由此可見,通過改革重組前后3 年營運能力指標對比,改革重組后晉控裝備存貨周轉次數、總資產周轉次數有所增強,存貨周轉次數高于全行業平均值,總資產周轉次數高于全行業良好值;但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下降到低于全行業優秀值。
發展能力的變化主要通過分析公司總資產增長率、銷售(營業)增長率、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等財務指標。該類指標數值越高,表示發展能力越強;反之,則表示發展能力越弱。2021年較2020 年晉控裝備銷售(營業)增長率上升28.72%,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上升276%;總資產增長率下降0.97%。國資委發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2022)》中煤炭工業全行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中總資產增長率平均值是7.9,銷售(營業)增長率良好值是23.5,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優秀值30.3。由此可見,通過改革重組前后3 年發展能力指標的對比,改革重組后晉控裝備銷售(營業)增長率、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增長顯著,銷售(營業)增長率高于全行業良好值,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高于全行業優秀值;但總資產增長率小幅下降,略低于全行業平均值。
截至2022年6年底,晉控裝備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的下屬一級子公司59家,其中煤炭類企業13家,煤機制造企業4家(其中3家為新成立公司),煤化工企業24 家,電力企業3 家,其他企業15 家,設有煤炭事業部、智能制造事業部、煤化工事業部、多種經營及新興產業事業部。業務范圍涵蓋煤炭、煤機制造、煤化工、電力、煤層氣開采等。晉控裝備各板塊業務2019—2021 年收入、占比和毛利率情況見表2。

表2 2019 — 2021 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及毛利率情況
由表2 可以看出,晉控裝備在改革重組后,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仍是煤炭和煤化工板塊,收入和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21 年以來,煤炭和煤化工產品供不應求,導致相關產品價格上升,在成本相對固定的情況下,收入和利潤得到顯著增長。改革重組前后,煤機制造板塊的收入和利潤占比都不到1%,短期內暫時不具備作為主業的條件,離實現以裝備制造為核心主業的目標還有較大距離。
通過對晉控裝備改革重組過程的回顧,分析晉控裝備發展的外部機遇和威脅、內部優勢與劣勢,分析晉控裝備2019 年至2021 年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各項績效評價指標的變化和各業務板塊主營業務收入和毛利率的變化,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戰略視角分析此次改革重組將有助于山西省煤炭產業戰略性培育新興產業,告別產業單一的歷史,實現多元化發展,并助推國有企業走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之路。
2.從改革重組前后3 年的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來看,晉控裝備改革重組后,在盈利能力、短期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3.改革重組期間,晉控裝備資產重組主要是對管理權進行了移交,相關產業板塊的股權未發生大的變動。主營業務仍集中的煤炭、煤化工和貿易,短期內裝備制造產業不具備作為主業的條件。
為鞏固改革成果,提升企業績效,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1.明確定位。改革重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先立后破。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是煤炭和煤化工,因此對公司的定位和戰略規劃就要依托現實基礎,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和轉型。要堅持對標同行業先進水平,逐步成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裝備制造集團。
2.夯實基礎。謀發展首先要夯實基礎,一是項目儲備、技術提升;二是人才儲備;三是管理升級。要加大對外項目合作力度,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優質項目,助推晉控裝備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主動對接外部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政府等單位,在技術、人才等方面開展項目合作。管理方面要加強信息收集和共享,強化投資前期可行性研究論證、風險評估等工作,提高投資風險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