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姍姍,李志江
(江蘇師范大學地理測繪與城鄉規劃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城市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三級學科,屬于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現象的各種類型和過程,進而揭示和預測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1]。作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我國城市地理學長期關注中國特色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問題[2]。近十年來,我國城市地理研究則重點聚焦城市群、智慧城市、城鎮化/城市化、空間結構/空間格局等內容,并關注新發展理念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協調、城鄉協同、綠色發展,以及智能技術、城市居民與空間變化[3]。目前城市地理學這門課程是高校多個本科專業開設的專業課,包括地理科學、城鄉規劃學、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學等。城市地理學學科近年來持續蓬勃發展,同時呈現出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和探討。
近年來,城市地理學在高校多個本科專業同時開設,如城鄉規劃、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區域經濟學、管理學等。城市地理學以城市這一巨型綜合體為研究對象,與研究城市的其他學科,例如城市經濟學、城市社會學、城市規劃學、城市生態學等,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城市地理學在城市規劃人才培養和城市規劃與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作用[4],同時,在研究城市的其他學科的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中,也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在目前開設城市地理學課程的多個專業中,課程性質并不相同,且呈現多樣化態勢,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專業基礎課是本科專業重要的基礎性入門專業必修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一般僅有本專業的學生可選,是必須按照專業培養方案規定開設的課程。專業任選課是指在高校培養方案中,同一模塊中的多門課程,每一學年可根據教學進度、院系安排、學生學分進度多方案任選,并不是限定選項,而是可開可不開的非限制性選修課。不同的課程性質對應的培養目標、教學要求,特別是考核方式,都是不同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考核方式一般是閉卷考試或開卷考試;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考核方式多為期末考查,一般要求學生提交課程論文。近年來,課程性質多樣性在各高校相對較普遍,且在同一高校的不同院系、不同專業,城市地理課程的考核方式也不相同。
城市地理學在多個專業同時開設,屬于多個院系的共有課程,且開課歷史悠久,學習此課程的本科學生較多。因為學生多,所以需要跨多專業、多系、多學院從事城市地理學教學工作,是目前此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共同面臨的境況。以一個本科教學班40 人計算,如果某高校同時在城鄉規劃、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區域經濟5 個專業開設城市地理學課程,即使每個專業每一年級僅有1 個教學班級,那么,每一學年,學過城市地理學的本科生也有200 人,相鄰四年同時在校的學過城市地理學的本科生就有800 人。且有些近年來比較熱門的本科專業,例如江蘇師范大學的地理科學(師范)專業,每一年級有4 個教學班,每班甚至超過50 人。因此,學生多也是城市地理課程教學的顯著特點。
雖然目前開設城市地理學課程的專業多、院系多,但是,使用教材相對統一,基本都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城市地理學(第三版)》。第三版于2022 年1 月出版,增加了大數據研究方法、新常態下城市發展、城市增長管理等內容。從1997 年1 月《城市地理學(第一版)》到2022年1 月《城市地理學(第三版)》,這部教材一直是我國各類高校,包括綜合性大學、師范類高校、工科類高校、農林類高校的地理、城鄉規劃等多專業使用最廣泛的教材。城市地理學課程教學使用教材的相對統一性,為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3 年中國城市地理學術年會將于9 月15 日至18日在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舉行,今年會議的主題是“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地理學創新發展”。最近五年,中國城市地理學術年會每年舉行,或線上會議,或線上線下同時進行,或小規模多地點進行。我國大中小各類城市快速發展,研究城市這一綜合體的地理學、城市規劃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背景下的學者都在發表城市地理學的相關論文。教研論文層出不窮,有研究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城市地理學教學優化的[5],有研究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的[6],還有研究獨立學院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7]等。城市地理學的各類教研活動整體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
城市地理學課程在多專業開設,對于城市地理學學科發展和學科教學而言,是優勢,也是困難。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同導致培養目標不同,培養規格不同,畢業要求不同,主干課、核心課不同,課程類型、結構與體系不同,課程開課順序流程不同,開課計劃表不同。且各專業學生的學科背景差異較大,文科、理科、工科兼有。具體到每一次城市地理學課程開課,在不同專業,需要承啟的上游、下游課程不同,同學期開課的平行課程也不相同。這些困難導致城市地理學任課教師在課程準備、講授、考核、評價等多方面,都要有充足準備,這是目前多專業開設給城市地理學教學帶來的困境之一。
多專業開設的城市地理學課程,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性質不同。有的是專業基礎課,有的是專業必修課,有的是專業限選課,有的是專業任選課。課程性質不同帶來的重要問題是教學要求、考核要求和考核標準均不同。以考核為例,基礎課和必修課要求試卷考試,選修課多要求學生寫課程論文。試卷考試多要求試卷出自試卷庫,試卷之間的重復率不超過20%;課程論文要求任課教師制訂課程論文考核標準,論文的優良及差之間拉開分數。課程性質不同,也會影響開課的順序流程等。此外,課程性質不同,對學生的作業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課程性質問題也是任課教師在不同專業授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
城市地理學開課學生多的問題,是城市地理學任課教師面臨的又一困難。首先,開課學生有不同生源背景。僅以地理科學專業而言,有文科生源背景,有理科生源背景。其次,開課學生來自不同專業。專業背景不同,開課的上下游課程不同。再次,開課學生年級不同。低年級學生的專業基礎相對薄弱,高年級學生又面臨實習考研考公就業多項壓力。因此,學生多,生源背景不同,專業不同,開課的年級不同,這些都是目前城市地理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也是教學難點。
近年來,高校城市地理學教學總體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是,筆者作為一名在普通高校城市地理學課程任教超過十年的教師,仍然從蓬勃發展的態勢中,看到了目前已經和未來可能遇到的教學困境,并提出以下優化路徑:
城市地理學課程多專業開設,首先要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重點。在了解學生生源背景、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弄清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制訂適用于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參與編寫專業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只是其中的一個先導性的基礎層面。第二個層面是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提供開放式課堂環境,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掌握第一手教學信息。第三個層面是在課程結束后,根據課程考核結果,了解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困難。以地理科學(教育)專業為例,該專業的本科生未來主要就業方向是中學地理教師。城市地理學在該專業開設時,要了解地理科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與城市地理學課程鄰近的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開設的學期,在地理科學專業的開課順序、課堂講授重點、考核要求等;學生未來主要升學就業需求和學習困難。中學地理教學近年來對任課教師的新要求、新的教學重點等。在此基礎上,調整城市地理學在地理科學專業中的教學重點。綜上,每一年開課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及時且適時地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不同專業開設的城市地理學課程,要區分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要求。在城市地理學以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的不同班級,要明確考核要求,期末考試還是期末考查,有無期中考試,期中考試的形式,閉卷考試還是開卷考試,明確課程論文的要求,明確作業要求,明確上課要求。在以必修課開設的班級,在課程開始時,要講清期末閉卷考試要求,題型、分值、重難點章節等;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強調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和考點所在,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在以選修課開設的班級,在開學之初,要向學生講清期末考查要求,考查內容如果是課程論文,應盡可能早地把課程論文題目明確地布置下去,并引導學生在課程論文寫作過程中充分應用課上講的知識點,相輔相成。這樣,每學期的城市地理學教學進程,在不同課程性質的班級中,都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做到井然有序,優化教學進程。
在不同專業開設的城市地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區別高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引導。具體包括:第一,城市地理學面向大學一年級新生開設時,不管是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還是第二學期,都要加強對學生專業認可度、歸屬感、榮譽感的培養,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城市地理學課程的興趣;第二,在城市地理學面向大學二、三年級學生開設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要引導學生認識課程之間的關聯性,了解城市地理學課程的知識體系是本專業知識架構上的重要一環,讓學生有清晰的專業知識結構;第三,在城市地理學面向理科類大學四年級畢業生以及工科類大學五年級畢業生開設時,要充分了解學生面臨的實習、就業、升學壓力,主動和院系溝通,安排適合畢業生的教學進程。綜上,針對高中低年級的本科生,有差別地不斷優化對學生的教學引導,從而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