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北秧歌作為一種集歌舞、曲藝于一體的藝術形式,起源于陜北地區,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是陜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陜北秧歌作為一種傳統民間文化,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對此,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出相應的保護與傳承策略,以更好地促進陜北秧歌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本文先簡要分析傳承發展陜北秧歌的意義,隨后詳細闡述陜北秧歌的傳承發展策略,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陜北;秧歌;傳承;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J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9-00-03
陜北秧歌是流傳于陜西省延安市和榆林市的一種民間藝術,是在中國傳統的舞蹈形式基礎上演變發展而成的。陜北秧歌是一種集舞蹈、曲藝、戲曲等多種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其在發展過程中融合了陜北人民的生活環境和傳統習俗,具有較強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其發展過程中,經過歷代人民的不斷完善與創新,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鮮明特點和藝術價值的民間藝術形式,成為當地人們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現象。
一、傳承發展陜北秧歌的意義
在我國眾多民間藝術中,陜北秧歌是一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民間歌舞藝術,它主要以陜北地區的風土人情、民間習俗為基礎,通過獨特的舞蹈動作和表演形式展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情趣,是陜北地區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陜北秧歌進行傳承和發展,不僅能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夠提升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陜北秧歌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其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對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陜北秧歌作為我國民間舞蹈藝術之一,其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對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陜北秧歌進行傳承和發展,能夠不斷豐富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其得到更好的弘揚與傳承。此外,陜北秧歌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變化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要想有效滿足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需求,就需要結合時代發展潮流和社會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和改進陜北秧歌等民間歌舞藝術形式。通過對陜北秧歌進行傳承和發展,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人們提供更多優秀的精神食糧,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1]。
二、陜北秧歌的傳承發展策略探討
(一)大力發展秧歌經濟
從陜北秧歌的歷史傳承來看,它最早產生于陜北地區,后逐漸傳播到周邊地區,并在當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秧歌文化。因此,陜北秧歌的傳承與發展必須注重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開發利用秧歌文化資源來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當然,在開發利用陜北秧歌文化資源時,必須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當地居民轉變思想觀念,在充分認識到陜北秧歌是一種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它是一種精神財富和社會財富,是能夠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寶貴資源。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除傳統宣傳渠道之外,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手段來宣傳陜北秧歌,通過多種形式將陜北秧歌展示給更多的人。比如,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傳播陜北秧歌;借助各種節日在廣場舉辦陜北秧歌比賽和匯演;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各村鎮對陜北秧歌進行現場教學等,通過這些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到陜北秧歌的價值和作用。除了政府層面的宣傳推廣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陜北秧歌的保護與傳承中。比如,可以在大學、中學和小學等開展陜北秧歌教學,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專業團體或民間藝人進行表演和教學,還可以積極與旅游部門合作,在旅游景點進行演出或表演等。總之,要通過多種渠道宣傳陜北秧歌,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陜北秧歌文化不僅具有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也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資源[2]。
(二)不斷擴大秧歌宣傳
陜北秧歌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具有很強的群眾基礎,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促進陜北秧歌的傳承與發展,有必要加大對其宣傳力度,使其能夠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第一,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力。在陜北秧歌的宣傳過程中,要加大對其傳承人的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途徑對秧歌進行全方位的宣傳,使人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陜北秧歌的內容、特點及傳承價值等,從而不斷擴大陜北秧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二,積極參加各類演出活動。陜北秧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極強的藝術魅力,如果能夠積極參加各類演出活動,將會對陜北秧歌的傳承與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陜北秧歌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有必要通過舉辦各類演出活動等形式積極參與到各種演出活動中,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三,利用傳統節日進行宣傳。傳統節日是陜北秧歌傳承與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節日期間,尤其是春節、元宵節等重要節日期間,要積極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對陜北秧歌進行宣傳。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及時對節日期間人們參加秧歌活動的情況進行報道,以進一步擴大傳統節日期間人們參與秧歌活動的范圍。
(三)提高秧歌創作水平
陜北秧歌作為一種綜合藝術,需要通過不斷的創作才能滿足社會需求,也只有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秧歌作品,才能更好地促進秧歌的傳承發展。一方面,應強化對秧歌創作者的培養力度,可以通過邀請專業的文藝創作團隊對秧歌進行培訓指導,幫助其深入了解秧歌文化內涵及特點,為秧歌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來提高創作者的創作水平和能力。例如,在陜北地區可以定期舉辦秧歌創作培訓活動,邀請專業的文藝創作團隊進行授課指導,并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具體案例來加深對陜北秧歌文化內涵及特點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體和傳播渠道,提高陜北秧歌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陜北地區舉辦的各類文藝匯演活動來增加觀眾數量,同時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宣傳陜北秧歌文化。如在一些鄉村地區通過“春晚”“鄉村文化節”等活動形式來宣傳陜北秧歌文化。這些傳播活動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陜北秧歌文化,而且還可以通過廣大群眾自發地參與其中來促進陜北秧歌文化的傳承發展。
(四)創新秧歌表演形式
陜北秧歌的傳承發展離不開創新,應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和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對其表演形式進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陜北秧歌要想在新時代條件下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就要積極主動地融入當下社會生活,根據不同場合、不同內容、不同對象進行適當調整,形成不同的表演風格。例如,在節日期間,可以與當地群眾進行秧歌展演,通過秧歌展演的形式宣傳當地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在社區、校園等場所,可以組織秧歌展演,通過秧歌展演的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一些革命歷史教育場所或者革命老區等地方,可以組織當地群眾開展秧歌展演活動;在一些貧困地區,可以組織當地群眾開展秧歌展演活動等。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手段對陜北秧歌進行傳播與推廣。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向廣大群眾宣傳陜北秧歌的歷史文化知識和當代社會價值觀念。此外,還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陜北秧歌大賽和表演活動,加深群眾對陜北秧歌的了解和認知[3]。
(五)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都需要人的參與,特別是在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過程中,人才是關鍵。在對陜北秧歌進行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要提高陜北秧歌傳承人的待遇,保障其收入水平,同時對其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加入陜北秧歌保護與傳承隊伍中。目前,我國對陜北秧歌保護與傳承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相關部門可以通過鼓勵高校開設陜北秧歌專業課程、在高校開設陜北秧歌相關專業、鼓勵民間藝人參與到陜北秧歌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等多種方式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陜北秧歌保護與傳承隊伍中。此外,要建立健全陜北秧歌保護與傳承人才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鼓勵其從事陜北秧歌相關工作;同時,要通過表彰先進、樹立榜樣等方式對優秀的陜北秧歌人才進行激勵。總之,在對陜北秧歌進行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陜北秧歌在當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
(六)建立健全陜北秧歌保護機制
建立健全陜北秧歌的保護機制,不僅要充分調動政府相關部門和組織的積極性,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鼓勵更多人參與到陜北秧歌的傳承和發展中。民間組織是陜北秧歌保護與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它們通過民間組織的形式開展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發揮出民間組織在陜北秧歌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陜北秧歌的保護工作中,就可以通過民間組織開展一些演出、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加人民群眾對于陜北秧歌的了解,同時也能夠使人民群眾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陜北秧歌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此外,民間組織還可以通過與學校合作開展相關教育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陜北秧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從而提高他們對于陜北秧歌傳承和發展工作的積極性。在建立健全陜北秧歌保護機制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也要對相關政策進行完善,尤其是針對民間組織在陜北秧歌保護工作中所發揮作用的引導和支持。另外,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通過舉辦一些具有影響力的活動來促進人們對陜北秧歌文化價值的了解和認同。總之,在建立健全陜北秧歌保護機制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4]。
(七)拓寬發展思路,增強秧歌的活力
在陜北秧歌的傳承發展過程中,要積極拓寬發展思路,通過有效的措施增強其活力。首先,要加強對秧歌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方面要從專業院校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社會中的各類人才作用。同時,還要注意對人才的培訓,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其對秧歌的認知和了解。其次,在秧歌傳承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秧歌的創新。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結合時代特點和人們審美需求對其進行合理的改造和設計。同時,還要注重在秧歌創作中融入新元素。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能夠為人們帶來審美享受,也要能夠滿足人們追求創新的要求。最后,還需要注意對秧歌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與當地旅游文化資源、旅游活動進行結合等方式來增加其吸引力。同時也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對其進行宣傳推廣,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表演和交流活動來吸引更多人前來觀看。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舉辦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活動來吸引人們前來觀看。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強秧歌的活力,從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5]。
(八)深入挖掘陜北秧歌的文化內涵
陜北秧歌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陜北地區的地域文化代表,因此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應該將其與當地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等緊密聯系在一起。深入挖掘陜北秧歌的文化內涵,一方面,可以加強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通過深入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可以對秧歌進行詳細分類,同時也可以為秧歌傳承提供豐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對秧歌內容的挖掘,將秧歌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藝術內涵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通過深入研究秧歌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藝術內涵,可以加深人們對陜北秧歌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可以將其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使其更好地與其他文化形式相互融合。
(九)加強政府引導,促進陜北秧歌文化繁榮
政府在陜北秧歌的發展和傳承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和支持陜北秧歌藝術的發展,并為其提供必要的資金、人力和物力支持。政府還可以將陜北秧歌引入當地的非遺文化保護工作中來以加深人們對陜北秧歌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增強陜北秧歌文化在當地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政府應該積極組織和開展陜北秧歌藝術表演活動,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不斷提高陜北秧歌藝術水平和傳承發展能力。
三、結束語
陜北秧歌是陜西陜北地區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作為一種典型的民間歌舞,陜北秧歌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是中國文化傳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一種典型的民間藝術形式,陜北秧歌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點,它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審美享受,同時也能夠體現出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對于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兵,景慧艷,李壽邦.陜北秧歌發展和繼承的路徑——以高校開展特色課程為引[J].榆林學院學報,2022,
32(03):21-25.
[2]于麗.論陜北秧歌的社會文化功能[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36(01):71-74.
[3]鄭雪蓮.高校陜北秧歌傳承教學實踐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01):147-150.
[4]張驊,翟虹.陜北秧歌在音樂院校中的傳承與應用研究[J].音樂天地,2022(01):44-47.
[5]高志奇,閆莉莉.對陜北秧歌文化變遷的思考[J].教育文化論壇,2013,5(05):78-80.
作者簡介:曹惠君(1989-),女,陜西榆林人,碩士,講師,從事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