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勤
摘 要: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對于高中生而言,學好古詩詞不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也有助于培養其家國情懷。在高中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熟悉詩詞的作者,領悟詩詞中包含的情感,以及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是教師教學的重點。由于學生平時除了在教材上能夠閱讀詩詞之外,其他接觸詩詞的機會較少,所以詩詞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突破的學習重點,也是學生在考試中拿到高分要突破的瓶頸之一。因此,在復習階段,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詩詞鑒賞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技巧,以便達到提高其詩詞鑒賞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詞鑒賞
在高中語文考試和語文課程體系中,詩詞鑒賞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培養學生文化涵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詩詞鑒賞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教學難點。在高中語文高考試卷中,詩詞鑒賞也是難倒許多考生的一類題型,考生往往容易因為無法正確體會作者思想內涵而導致在這種題目上失分。與此同時,許多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更多是為了迎合考試需求,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背誦默寫”階段,并沒有對古詩詞背后蘊含的豐富哲理進行探究,這對于提高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不利的,往往導致學生每次考試在這樣題目上丟分的情況變得普遍。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創新詩詞鑒賞的復習方法,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優化高中語文詩詞鑒賞復習課程,讓學生能夠真正領悟到詩詞的魅力,從而更容易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以此來促進學生詩詞鑒賞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把握誦讀語調,領略詩歌韻味
詩詞通常都是講究音律和節奏感的,蘊含豐富的音樂美學,而“誦讀”則是從古至今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要體會詩詞的情感和韻律就必然要投入感情地去誦讀。在開展古詩詞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先給學生講解作者寫下這篇古詩詞時的人生背景,讓學生能夠基本了解這篇古詩詞的情感基調,然后再讓學生開展有感情的誦讀活動,最好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詩詞營造的意境中去,深刻體悟作者的情感經歷并與作者共鳴[1]。科學的誦讀可以讓學生感悟古詩詞的音律美,也能幫助其更快地進入詩詞賞析的角色中去,展開文本對話。
比如:在鑒賞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短歌行》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了解《短歌行》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曹操的生平經歷。除此之外,這首詩中用了很多典故,教師也要逐一為學生講解清楚,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這首詩中蘊含的深刻情感的理解,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提高其詩詞鑒賞的能力[2]。高中學生應該大多都看過《三國演義》,或者了解《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主要角色,所以對于曹操也并不陌生。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文學家,他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之一,他的詩很多體現出了現實主義色彩,一方面體現了天下動蕩不安以及民生疾苦的現實場景,另一方面也抒發了他向往一統天下的慷慨壯志,因此他的詩歌常常具有“慷慨悲涼”的感情基調。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曹操的詩歌時便要注意體會他內在“慷慨悲涼”的感情,進而更好地理解他的詩歌內涵。《短歌行》這首詩多認為作于曹操晚年,此時的曹操雖然年事已高,但看著天下仍然戰亂不息、動蕩不安,其一統天下的理想卻仍未實現,不禁感到憂愁苦悶;但他卻并不灰心,仍然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招攬天下賢士,輔佐他實現一統天下、建功立業的遠大理想。曹操這種渴求賢士、慷慨壯志的思想感情在《短歌行》這首詩中便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這首詩時需要讓學生放慢語速,將詩中那種慷慨悲涼、蒼勁雄健的氣勢體現出來。在《短歌行》這首詩的最前面,曹操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以“朝露”比喻年華易逝,光陰短暫,讀這兩句詩時需要將作者對人生苦短的感慨情緒體現出來。接著作者又寫道“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作者以“杜康”代指酒,這兩句初讀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作者只是借酒消愁,從而給整首詩增添了比較消沉的感情基調。但是教師要提醒學生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和他的大致思想走向來分析這兩句詩,曹操并不是一個甘于沉淪的人,作者筆下的憂思,其實是來源于他對人才的渴望,正是因為人生苦短,所以他才希望廣納賢士,讓天下英才都能為他所用,助力他實現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遠大理想。在后面的詩詞中,作者運用了許多典故來表明他心憂天下、渴慕人才的真情實感,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時需要把握整首詩的基本感情基調,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整首詩以對人生的感慨開始,接著再憂愁、開朗、感慨、沉吟,感情變化十分豐富,亦喜亦憂,將作者慷慨激昂、渴求賢才的焦急心情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
二、尋找詩詞詩眼,把握詩詞內涵
對于一首優秀的詩詞而言,整首詩中必然有一個情感的凝聚點以及概括作者情感的點睛之筆,這樣的詞句被稱為“詩眼”。詩眼可以是一首詩中最凝練、最傳神的詞,也可以是詞句,其對作者的情感進行高度概括,對詩歌的主旨進行體現和揭示。在高中詩詞鑒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尋找、品味詩詞中的“詩眼”,讓學生去感悟詩詞中營造的豐富意境、準確把握詩詞意向的走向,以便能夠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創作意圖,并能感悟到詩歌的情感內涵,從而促進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3]。
比如:在鑒賞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聲聲慢》這首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創作背景,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地感知詩詞中的情感變化,以便能夠準確把握詩詞中的情感基調。《聲聲慢》這首詞出自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她出生書香門第,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使她自小便才情出眾。李清照的早期詩詞風格清麗,描述的常是自然風光和生活情趣;但在她結婚后不久,便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以及遇人不淑等悲慘遭遇,以致她晚年的詞風逐漸變得沉郁凄愴。《聲聲慢》這首詞便是她嘗遍顛沛流離之后的痛苦之作,學生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詩詞的創作背景之后,便可以準確地把握詩詞的情感基調,從而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詩歌內涵,找準詩詞中的詩眼,對詩詞展開進一步的分析。在《聲聲慢》這首詞中,作者描述了多個景物和場景,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涵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進行詩詞鑒賞的第一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通讀一下詩詞,去尋找作者在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個問題的難度不高,學生很快可以找到答案——“天氣(乍暖還寒)、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在找到這些景物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基于景物的物象去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便能進一步準確地找到“詩眼”,把握文章的基礎感情基調。比如:在賞析“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句詩詞時,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去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在深秋時節的一個寒冷的夜晚,詞人獨自坐在窗前,寒風呼嘯而過,詞人連著喝了好幾杯酒,卻仍然感覺身上寒意不斷。她以為是因為酒性不烈、酒味很淡的緣故,所以才沒能使自己的身上快速暖和起來,但實際上不是因為酒味太淡,而是詞人心中的愁苦情緒太重,以至于用酒也化不開、消不去。在對詩詞進行補充想象理解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整首詩詞中包含的什么情感最重?從“借酒澆愁”“正傷心”再到“憔悴損”“怎一個愁字了得”,學生便可以快速地把握到詩詞中流露的“愁”,這個“愁”字,便是整首詩詞的詩眼。通過分析和品味整首詩詞描述的場景,再結合整首詩詞的詩眼,學生便能夠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愁苦情緒,加深對詩詞內涵的體會。
三、創新復習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許多學生由于沒有掌握詩詞鑒賞的技巧或者對詩詞的興趣不高,導致其不愿意去分析詩詞背后的深刻內涵,甚至抵觸學習詩詞的相關內容,長此以往,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促進其語文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高三復習階段,學生要復習的科目也很多,時間緊且任務重,學生的復習壓力激增,導致學生可能更加不愿意去細致地分析與體會詩詞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導致其在詩詞鑒賞的復習課上注意力難以有效集中,復習課的教學效率也很低。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創新詩詞鑒賞的復習模式,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詩詞鑒賞就像是在與詩人或者詞人對話,讓學生能夠更加愿意去主動了解詩詞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情感[4]。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有利于在詩詞鑒賞復習課上創造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語文詩詞鑒賞的復習過程中去,符合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要求,改善了傳統詩詞鑒賞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沉悶的現象,以便更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復習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時,為了幫助學生能夠直觀生動地理解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早期革命者身上那種雄姿英發的豪情壯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示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他的青年時期與其他青年一起參加革命活動時的視頻,教師也可以截取電視劇中表現青年積極參與革命活動的片段,讓學生能夠對詞中所描述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一場景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教師利用多媒體工具創設的教學情境之中,學生的感官被充分調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讓學生對詩歌的情感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把握,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和水平。
四、開展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刀切”的教育理念已經跟不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新的教育理念不僅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水平,更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以此來促進全面發展。與其他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分層教學法更具有科學性和進步性,該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發展空間將學生科學地劃分為不同層級,教師根據不同層級學生的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模式,這不僅有利于推進全體學生學習水平提高,同時也能夠兼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基于此,在高中語文詩詞鑒賞的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科學地劃分學生層級,以便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促進全體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有效提升[5]。
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是順利開展分層教學的基礎,教師可以制訂一套分層標準,將處于同一階段水平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個層級,再針對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學習水平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比如:對于那些語文基礎較好、在獨立復習詩詞鑒賞板塊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把握一首詩詞整體立意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為A層次。對于那些雖然無法快速把握詩詞立意、找到詩詞詩眼,但能夠在理解詩詞內涵或者把握作者情感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為B層級。對于那些無法厘清詩詞鑒賞思路、不能根據詩詞意象準確理解詩詞內涵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為C層級。在開展詩詞鑒賞復習課程時,教師便可以根據不同層級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提高其詩詞鑒賞能力。比如:在復習《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時,教師便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詩詞鑒賞任務。對于A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自身的詩詞鑒賞能力較強,教師便可以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些詩詞鑒賞的基礎題型,以此來鞏固他們的解題正確率,促進其解題效率的提升。對于B層級的學生,教師便可以對其開展專項訓練,比如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專題、分析詩詞表現手法的專題等,讓學生能夠在多次的專項訓練過程中提高其詩詞鑒賞能力,掌握更多的詩詞鑒賞技巧。而對于C層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往往不清楚答題的順序,拿到題目時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入手去答題,教師需要先教C層級的學生學會讀題,把握出題人的考查意圖,再進一步教授學生不同類型題目的答題技巧,以此來幫助其掌握基本的詩詞鑒賞技巧,提高其學習詩詞鑒賞的信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級教學的時候要明確的一點是,對學生的層級劃分都是動態變化的,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對學生的測試情況以及學習能力做出合理評估,適時調整學生的層級劃分,以此來保障分層教學模式的課堂活力。
結束語
高三階段是學生的沖刺復習階段,對于高中語文詩詞鑒賞的復習而言,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復習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詩詞鑒賞的興趣。在日常的詩詞鑒賞復習課上,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誦讀詩詞、帶領學生分析詩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以及對學生開展分層教學等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把握詩詞的深刻內涵,進而促進其鑒賞水平、文學素養,以及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植巍.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詩詞鑒賞復習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7(15):1.
[2]趙龍剛.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師版),2018(8):174.
[3]王曉霞.高中語文詩詞鑒賞復習及效率提升方式分析[J].知識文庫,2018(1):132.
[4]呂宗勝.注重基礎積累,提升高中語文詩詞鑒賞能力[J].作文:高中版,2021(5):2.
[5]黃曉虎.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