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兒童友好的理念對小學班級建設和管理策略進行論述,對兒童友好理論進行理念上的闡釋和教學實踐中的探索,提出了從環(huán)境友好、制度友好、活動友好三方面營造適合兒童身心發(fā)展需求的成長環(huán)境的策略。
[關鍵詞] 兒童友好;班級建設;班級磁場
新時代的班集體應是兒童的精神港灣,為兒童的精神成長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讓兒童在班集體中得到尊重、安全感,在參與中提升自身能力,激發(fā)個人潛能。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思維仍處于發(fā)展階段,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兒童友好”理念來為兒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搭建平臺,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符合當代兒童的需求和時代的發(fā)展。
一、理論闡釋:兒童友好要素
1996 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lián)合國人居署共同發(fā)起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倡議,目的是讓兒童更好地融入社會發(fā)展和城市治理中。兒童友好理論基于兒童心理、兒童行為、兒童生理等多維度,旨在關注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解放兒童天性,讓兒童獲得自由發(fā)展。
2016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世界范圍內評選兒童友好城市,深圳是我國唯一被選中的候選城市,自此我國關于兒童友好的相關研究逐漸走進廣大研究者的視野。尤其是作為試點城市的深圳,近年來開展了不少關于兒童友好理論學習。兒童友好理論中的“兒童優(yōu)先、兒童平等和兒童參與”目前已經(jīng)從建筑類學科和規(guī)劃方面,慢慢延伸至教育領域中的學校辦學理念和文化中,但基于兒童友好理論的班集體建設和管理中的實踐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二、實踐探索:兒童友好班級
兒童友好班級建設致力于為兒童打造一個有安全感、幸福感、參與感和歸屬感的成長環(huán)境,使兒童得以全面均衡發(fā)展,同時為教師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和學校德育文明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契機。
(一)環(huán)境友好
每個班集體都有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個性和班級文化特色。特色班集體建設能夠體現(xiàn)班主任的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而“友好”的班級文化則是一張閃亮的班級名片。
1.班級友好百寶箱
在我們的友好班級中,一個班級友好百寶箱是標配,里面有冬夏運動校服各一套,還有梳子、吹風機、一次性紙杯等物品。在突發(fā)情況下,班級友好百寶箱的設置給低年級學生提供了細致周到的不時之需,既能讓學生很快適應環(huán)境,也提升了班主任適時解決學生特殊需求問題的效率。
2.情緒友好空間
為學生建設一個積極的心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陽光心態(tài),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和悅納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我的情緒太空”是一個情緒的積極暫停區(qū),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的情緒太空”系列活動一般歷經(jīng)教師備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紅領巾友好議事會和成果展示并實踐四個階段。例如,在一年級入學周,心理老師和班主任在課前結合本班實際情況,選擇兩到三個學生的入學適應困難問題作為議題,在心理課或班會上組織學生討論。學生根據(jù)個人需要選擇其中一個議題以小組討論、親子交流和繪畫形式形成對自我情緒的識別、接納和管理的認知,最后通過班級紅領巾友好議事會進行評議和優(yōu)化,形成共識,并通過講演或書畫形式展示。當學生在班級感受到明顯的負面情緒時,“我的情緒太空”能夠為學生的壞心情提供一個家,使他們在這個充滿安全與溫馨的心情空間管理自己的情緒,彼此感知他人情緒,彰顯班級友好環(huán)境的獨特文化。
(二)制度友好
1.學生自主管理責任制
在友好班級中實行學生自我管理,能夠有效提升班級凝聚力,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進取精神和責任感,如在班級成立友好互助合作組。兒童友好班集體的定位是搭建以兒童為核心的班集體治理模式,致力于建設全面實現(xiàn)兒童權利的班集體體系。兒童友好班級在制度建設中處處體現(xiàn)“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級自治管理理念,讓學生在各自崗位中找到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途徑,同時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形成相互合作與幫助的模式,實施精細化管理,鼓勵學生全面參與,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
2.家校社一體合作制
為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友好班級將集結家校社的資源,并在班級內建立項目式合作制。如,在班級成立一個親子友好微社群,組織一群有愛心、有創(chuàng)意、有教育見地的家長通過項目開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在議實事、提意見、找方法中攜手共創(chuàng)良好的班級微社群。搭建班級友好微社區(qū),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豐富多彩的項目活動,有利于增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互動,幫助兒童拓寬人際交往渠道和空間。
(三)活動友好
1.學生成長風采展示
在開學初第一個月和學期中間,友好班級定期舉行“學生成長風采”的培訓和展示活動。風采展示活動是在加強班級常規(guī)訓練的同時,讓學生自由組隊,與小伙伴一起練習,開展小組競賽,進行跨班、跨年級的班級文化友好展示,內容包括課前準備、排隊、收拾整理個人物品、班級文化宣傳等項目。風采展示活動是活動育人的一種體現(xiàn),力求幫助學生在常規(guī)訓練中找到不足,在競賽中努力提高,在反思中持續(xù)改進。
2.“紅領巾”友好議事會
“紅領巾”友好議事會活動是對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措施中,以班干部為主的管理模式的一個創(chuàng)新和補充。在一月一次的兒童友好議事活動中,學生將獲得更好的參加班級管理的體驗,體會到自己被需要和意見被采納的感受,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五色小義工”活動
在友好班級的活動中,“五色小義工”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服務項目,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互相服務。紅色小義工提醒同學的日常作息活動,如協(xié)助管理午餐午休,提醒文明就餐禮儀,及時清潔和整齊擺放餐具,維護午餐前和午睡前秩序;橙色小義工為每天的禮儀小天使,提醒同學注意個人儀容和衛(wèi)生;藍色小義工為特需組員,幫助有特殊情況的同學,如送傷員到校醫(yī)室;綠色小義工為班級節(jié)日活動小義工;黃色小義工為小小督察員,監(jiān)督同學們做好崗內任務,提醒課間不奔跑等。“五色小義工”活動鼓勵學生互相幫助,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光榮感和責任感。
三、成效反思:兒童友好踐行
隨著對兒童友好理論學習的不斷深入和兒童友好班級的實踐探索,我們在班級建設中處處體現(xiàn)自主、合作與友好的管理初見成效,學生的自主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得到發(fā)展。在兒童友好的路上,班主任成為兒童的友好導師,家長成為兒童的友好同盟,學生成為兒童的友好伙伴。我們將秉承兒童本位理念,探索兒童的世界,發(fā)掘童年的秘密,營造一個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需要的成長樂園。
[參考文獻]
[1]李季.基于兒童友好視角下的幼兒園室內空間設計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22.
黃清燕?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海天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