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羅梓毓
地處渠江東岸、華鎣山西麓的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成立于2013 年2 月。十年征程,前鋒這片土地從川東小鎮向產業新城蝶變,無數人才在這里落地生根,眾多企業在這里開花結果,新生工業園區從無到有、再到不斷擴大,第一產業從連點成片到品牌突顯,城鄉發展正向“小城大美”和“宜居鄉村”加快轉型。“1+2”現代工業、“2+2”現代農業、“3+3”現代服務業體系初步構建;美麗公園城市、西部輕工城、康養旅游勝地、雙竹連響之鄉“四張名片”閃耀四川;“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川渝合作示范城市”國家級戰略平臺吸引世界目光。
站在新的起點上,面對新的機遇,前鋒區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澎湃動力,蹄疾步穩邁向一個產業發展更茁壯、治理體系更健全、人民群眾更滿意的“幸福前鋒”。
觀閣高標準農田
機器聲聲轟鳴、紡線快速穿梭、各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四川慕織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500 臺一線成型電腦橫機組成的先進智能化與數字化生產線正飛速運行中。“通常毛衣都是分開編織前身、后身還有袖子再縫合而成的,而我們機器是整件直接編織出來的,省去了裁剪、縫合等后道工序,我們只需要調試好設備,機器就可自行運轉,解決了傳統紡織繁瑣耗時的問題。”正在設定機器各項參數的工人對《當代縣域經濟》記者介紹。
去年6 月,該公司簽約落戶前鋒區,預計可實現年產值5 億元,年產羊毛衫400 萬件。這也是前鋒區引進的首個一線成型針織紡織項目,未來將極大提升前鋒輕工服裝產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助力前鋒輕工服裝走向國際市場。
“輕工服裝產業是前鋒區發展的主導產業。”前鋒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談博說。10 年間,前鋒區瞄準輕工服裝主導產業鏈條關鍵部位、缺失環節,繪制產業生態鏈全景圖、重點企業分布圖、重點目標企業表,開展補鏈強鏈延鏈招商,而四川慕織數智科技有限公司只是前鋒區多年來招大引強的一個縮影。
10 年來,前鋒區著力發展大產業、構建大集群、培育大企業,穩扎穩打建“地基”、筑“堡壘”,逐步實現前鋒工業園區從“0”到“1”的突破。各路客商乘勢而上,搶抓新機遇、搶灘入駐前鋒,輕工服裝、裝備制造、能源建材等優勢產業齊頭并進,前鋒工業爆發出強勁動能。
前鋒以工業立區,以工業興區。10 年沉淀,前鋒區按照“一縣一特色、一園一支柱”的發展思路,借助國家級經開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川渝合作示范區等“金字招牌”,全力構建“1+2”現代工業產業體系,重點培育了一大批“生產智能化、產品智能化、管理規范化、營銷信息化”的現代企業聚集在各個工業園區,依照規劃藍圖高質量發展。
前鋒工業園區
前鋒區慕織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操作一線成型電腦橫機 羅梓毓 攝
一組數據見證前鋒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2013 年建區伊始,前鋒區生產總值75.8億元,直至2022 年末攀升至115.6 億元,年均增長7.4%,增速連續四年排名廣安市域第一。建區之初,工業園區僅2.3 平方公里、企業63 戶,發展到如今的6.7 平方公里、企業116 戶,如今正高標準規劃建設10000 畝的智能家居產業園、5000 畝輕紡產業孵化園、3000 畝的品牌鞋業產業園,積極打造10 平方公里的“西部輕工城”……
隨著前鋒工業園區規模逐漸壯大,為適配企業需求,提高園區承載力,前鋒“軟硬兼施”,一方面支持企業技改擴能、轉型升級,用好供應鏈貿易平臺,加強銀企對接、保障企業資金需求,創新招工方式、解決企業用工問題,進一步提高工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實施骨干道路、園區景觀、配套管網提檔升級,建起一座座標準化廠房,通過“先租后購”的方式實現政企雙贏,物流、外貿等服務也便捷周到。緊握政策、基建“兩把刷子”,前鋒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厚實、優勢更加凸顯,發展底氣更加充足。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規整的民居錯落有致,新鋪設的柏油鄉道寬敞平坦,龍灘鎮許家村口的告示欄“一榜兩評”記錄著村容村貌紅黑榜;華鎣山下規劃建設了10 平方公里的康養休閑旅游區;正邦農牧種養循環基地里,生豬供不應求,集“茶+康養+旅游”功能于一體的5000畝生態茶園基地里門庭若市……近年來,前鋒緊抓“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機遇,農、文、旅大融合,以鄉村旅游為驅動,以特色農產品為抓手,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農民生活環境美起來。
行走在前鋒大地萬頃沃野上,到處激蕩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澎湃浪潮,轄區內9 個現代農業園區各類作物長勢喜人。前鋒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全區農業生產邁出科學高質的一步。規劃建成后,預計區年畝產平均新增糧食80 公斤以上,農民年人均增收約358.44 元,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平均耕地質量提高約0.5 個等級。實現增產增收后,如何讓“鋒”字號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全世界?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前鋒區充分利用青花椒資源,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強服務,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2023 年啟動建設廣安青花椒產村融合示范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將廣安青花椒品牌持續做大做強。“廣安青花椒”“廣安松針”皆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不斷實現效益轉換。目前,全區青花椒種植面積已達10 萬畝、年產量7.5 萬噸。同時,前鋒區依托青花椒產業,培育農民合作社30余家,帶動全區7000 余戶村民年均增收1.2 萬元以上。前鋒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3 年的9331 元增加到2022 年的20914 元,實現7年“翻番”,年均增長14.2%,農民生活富起來了。
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前鋒農業正走出一條符合區情農情和時代要求的特色道路。以糧油、生豬為主,青花椒、茶葉為輔的“2+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已從“0”到“1”搭建并成規模。接下來,前鋒區將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宜居和美鄉村,開展鄉風文明“一榜兩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培育農業新品牌,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推動重大涉農項目見成效、農業產業項目落地生根……一幅業興、村美、民富、人和的畫卷正慢慢舒展。
城市中央公園、蘆溪河公園、謝家灣公園……漫步前鋒城區,目之所及皆是綠意盎然。時下,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前鋒人在家門口的“幸福花園”盡享愜意。
“附近的公園一個個都很美,出門幾分鐘,就能融入蔥郁的綠色與繽紛的花海中,我最喜歡來河邊,早晚比較涼快。”市民秦女士特別喜歡帶父母來蘆溪河公園散步。蘆溪河穿城而過,是前鋒城區的母親河,難以想象,幾年前的蘆溪河還是一條黑色的污水河,前鋒區投資9000 余萬元,開展蘆溪河段綜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整修河床、駁岸護岸、清理垃圾、植樹造林等治理工作和部分景觀改造工程的相繼實施,讓曾經被冠上“臭河”“黑河”“垃圾河”之名的蘆溪河煥然一新。
生態興則城市興。近年來,前鋒區以建設美麗公園城市為統攬,圍繞“產城一體發展高地、山水田園旅游新區”城市定位,統籌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和城鄉融合發展,加速構建“一城兩區”區域空間新格局,聚力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城市功能、城市品質全面提升。如今的前鋒城區,正由“農村版”向“城市版”快速轉變,從“0”到“1”筑起小而精、小而美的小城大美公園城市。
“過去,十分鐘就能跑完整個前鋒城。現在,工業園區、老城區、商業步行街區,再加上北城·中央大街、前鋒國際等規劃新區,前鋒從小城變大城啰。”王師傅跑了10 年出租車,前鋒的變化他親眼見證。城市面積正在不斷擴大,交通也逐漸成為問題,作為一座讓人充滿希望的新城,城市交通提升工程刻不容緩。前鋒區正著力解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公交一體化、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交通問題,真正讓城市交通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新區閃閃發光,老城區也進行了提檔升級。記者沿得勝路、工業七路來到老城區,只見裝飾翻新的城市街道、統一規劃點綴的城市園林景觀格外醒目,新制作安裝的店招店牌統一規范,升級改造后的停車位、人行道、標識標牌和環衛設施簡潔美觀……彰顯著前鋒正在變化中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有特色。
2021 年,前鋒區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共7個小區,已于2022 年9 月全部竣工,完成投資約5000 萬元。2022 年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共14 個小區,目前已全面開工,開工率超時序進度40%,預計超目標進度竣工。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前鋒區正發揮緊鄰重慶、資源富集優勢,抓好品質城區、品牌園區、品位景區建設,奮起“二次創業”,打造山水田園宜居地,小城大美公園城市、“美麗前鋒·宜居鄉村”正在加速形成。